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怀宇长篇小说《血色草原》《风吹稻浪》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刘鹏波  2021年06月03日11:20

6月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吉林省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王怀宇长篇小说《血色草原》《风吹稻浪》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吴义勤,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作协党组书记张志伟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胡平、梁鸿鹰、施战军、程绍武、张未民、牛玉秋、白烨、贺绍俊、任白、马学庆、史佳丽、陈晓雷、郝蓄芳、王立民、岳雯、陈涛、聂梦、崔庆蕾等评论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本次研讨会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建党百年系列”研讨会之一,由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共同主持。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王怀宇的《血色草原》《风吹稻浪》给他以强烈的冲击与惊喜,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及时而必要。他认为,《血色草原》书写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历史,涉及植物志、动物志等丰富内容,是一部兼具文学性、知识性与艺术性的“草原百科全书”,展现出一代又一代草原人的心灵史。他说,《血色草原》将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相结合,以诗化笔法歌颂自然生命,表达出原始的自然崇拜和鲜明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被遮蔽的浪漫主义倾向,会是一部重要的东北文学作品。

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血色草原》《风吹稻浪》蕴含的文学、生态与历史价值。胡平认为《血色草原》有着极高的完成度,在保留乡土文学本色的基础上带有彪悍之风,让读者对汉民族的性格有了不同的认识,是吉林文学的重要收获,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施战军从叙事、地理与人文角度谈到《风吹稻浪》的独特价值,他认为小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的野心,是一部关涉世间万物的生命史诗和安魂曲。程绍武表示,《血色草原》将整个世界当做主角,是一部兼具日常性与传奇性的自然生态小说。王怀宇在书中倾注了厚重的情感,由此建立起他的文学地标。张未民借用雷达在2017年王怀宇作品研讨会上提出的“朴素的现实主义”展开评论,认为《血色草原》继承了萧红“有各种各样小说”的理念,显示出王怀宇多面手的能力,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东北小说。

其他专家以《血色草原》《风吹稻浪》为切入点,探讨了王怀宇的创作风格及作品特色。他们认为,两部长篇小说具有强烈的东北地域特色,不仅从百年发展史中展露出人类生存场景、社会变迁图卷和强悍精神内涵,也将东北乡村脱贫攻坚做了新颖、生动和多方位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希望,王怀宇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佳作,用文字建构吉林文学对新时代的体验与理解,书写黑土大地上新的史诗。王怀宇在创作感言中感谢与会专家对两部作品的肯定,他表示自己喜欢书写小人物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喜欢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今后将继续努力创作,为写出反映新时代特色的好作品奉献力量。

《血色草原》以东北草原汉民族后人的口吻、以查干淖尔大草原塔头滩上王氏和胡氏两个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对查干淖尔大草原塔头滩王氏几代人呕心沥血、执着梦想、争当英雄的艰辛历程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草原人物,充分展现了东北草原各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别样性情。《风吹稻浪》则以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等青年人在白鹤村白手起家创业的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东北农村大地的全景风貌,反映出新时代乡村人思想观念和精神含量的根本性转变。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