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辽宁文艺季度述评——儿童文学(春之卷)
来源:文学辽宁微信公众号 | 王立春  2021年05月24日08:41
关键词:述评 辽宁

一、举重若轻的小说叙述

几乎有一年的时间没看到贾颖的作品。而在这个春天,几篇扑面而来的作品,儿童小说《如果每个星球都有味道》(《意林小文学》2021年第3期)、儿童小说《班上有个女体委》(《东方少年》2021年第2期)和童话《花朝》(《儿童文学》2021年经典版1月号),贾颖的儿童文学似乎有破壁而出之势,如一股清流,在群峰耸立的山间,焕发出卓然之气。或许是一种从前韧度的延续,或许是沉积许久的爆发,在这个季节,贾颖的作品有理由让我们刮目相看。

说到底小说是手艺人干的活,它成为一种令人称道的艺术,得益于小说家的手艺,或曰技艺。而这种技艺,大多体现在小说的叙述上,相形之下,故事本身的重要性或许要退而求其次了。首先,我们能看到贾颖在小说叙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在《班上有个女体委》和《如果每个星球都有味道》中能看出她的既刻意又轻松的讲故事风格。少年有一段成长一定是和父母的一厢情愿交缠在一起的,这是人生叛逆前期的必由之路,关注这一年龄段创作的作家也必会迎面而上。这两个短篇小说就是这样的题材。贾颖貌似在随意的讲述中把自己的笔墨涂抹得浓淡相宜。《班上有个女体委》说的是妈妈对女儿当班委的期盼,以及女儿成了体委之后迅猛的成长。在小说前部,妈妈与女儿有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匠心。妈妈的问题沉重而琐碎,而女儿的回答却轻浅而含糊,短短的几句对话,就把中年人的重和少年的轻,厚厚的希望和坦率的无畏呈现了出来,戏剧性的情节必将在这样的性格对冲中产生,让人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整篇小说就在这样的沉着叙述中前行,对少年读者是一个好看的故事,对文学人而言又是一个耐看的佳作。其二,贾颖总能在细节中展露锋芒,让读者在故事的某一处留连忘返。童话《花朝》就设置了这样的玄机。童话是成人的魔术,孩子总会在这种魔术中受骗上当并信以为真,这是童话的迷人之处,许多童话家便在这种成魔成精中不断地设着自己的局。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亲人离去后的哀伤,孩子也不例外,而孩子在这种永久的断舍离中更为哀恸。《花朝》讲的是一个女孩在梦中遇见了已离她而去的太姥姥,相遇时太姥姥成了和她一样大的小姑娘。作者讲了离别的痛,讲了相逢的美,讲了混沌与神秘,讲了死与生,讲了灵魂,讲了花期。还有那么多没有讲出来的若远若近若即若离。也或许是隔着一层梦,作者的文字带上了许多诗意的叙述。“阿舜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忧伤像是秋日里冰凉的雨水,从她的头顶浇灌下来,她的心抽搐着疼了一下,接着,那种冰凉的疼痛蔓延全身,她觉得自己要委顿成一堆泥土,再也无力站起来的湿漉漉的泥浆。”“‘再见。’阿舜的眼泪打湿了花香,花香凝结成一颗小小的红痣,像针尖一样尖细,落在阿舜的手心。”面对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只能屈下身来,嗅出许多真香。当凄美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主题,我们愿在这样的叙述中体会文学的终极意义。第三,贾颖的作品总有一种激荡人心的力量,这或许是真情燃烧出的温度。《如果每个星球都有味道》在看上去云淡风轻的结尾处,让人读得眼睛里蓄满泪水。爱的力量或许在亲人的心照不宣中像夏天的花朵一般怒放,那是主人公和爸爸共同的成长。面对宇宙星尘,爸爸和儿子谈论着和从前那一次次“打”和“挨打”毫不相关的事,沉重在结尾处落下轻松的帷幕。《花朝》也有这样的力量,永远的别离在空气中回响,敲打着读者的心:“我会想你。”阿舜说。“好。可是,别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想我。”心在这里被疼痛狠狠地击中。

二、两组童诗相映成辉

这一季看到了两组风格迥异的童诗。像两棵同一时期开花的树,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景象。都是写在春天,都是从同一处出发,却辗转腾挪出不同的景致。一组是刘一夫的《捉迷藏(三首)》(《文学少年》2021年第3期),一组是李立(阿妙)的儿童诗《春雪的话》(外二首)(《花火•慧阅读》杂志2021年第3期)。

刘一夫写的童诗虽不多,却很有特色。他两次获得义乌国际儿童诗大赛的大奖,笔力可见一斑。把戏剧、童话、绘画、音乐揉捏进儿童诗,锻打出一幕幕崭新的意境,这些,基于他平时创作舞台剧经验的积累,也使得他的作品一经问世,便出落得与众不同,具有了很高的辨识度。在春天的这组童诗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是《太阳团长的讲话——春天是一场演出》,在这里,春天的“演员们”相继出场,从“闹台”到“压轴”,从舞美到灯光到各种乐器,都生动地演出着,“大人们很少会注意到我们的精心设计/不必气馁/他们并不重要/孩子是我们最忠实的观众/他们看见我们一定会尖叫着跳起来”,这是太阳团长的提醒,也是替孩子喊出的主权宣言,更是一个儿童文学痴迷者的倾情倾诉。在一种蒸腾着热气的诗情中读刘一夫这组童诗,体会蓬勃生命绽放的同时,又领会出另一种样式的童诗的魅力。

读李立(阿妙)的童诗,却是另一种感觉。是一种小而柔的阅读体验。她的诗是写给稍小一点的孩子看的,那些文字又短又浅又干净,但诗意却柔软而悠长,甚至看上去美的让人惊叹。儿童诗由于要顾及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写作时诗人们一定是小心又小心。能看出李立的用心,她选择那些小小角色,比如脚印,比如微风,比如梦里遇见的一只好小熊,再营造出小小的意境,像一幅幅出自孩子之手的儿童画,想象大胆、拙朴自然。内心深处的诗的香气流转在小诗间,打造出小景之胜境。这种感觉有点像日本诗人金子美铃的诗,一样的对小小东西轻轻的抚摸,轻轻地叹息,轻轻地赞美。要是小小的孩子都能读到这样精心设计的诗作,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当下,写诗已成为一己之快,粗制滥造,泥沙俱下,精打细磨的诗作已成为一种难得的奢侈。

三、小矮人也有春天

春天的这一场儿童文学重头戏,应该停留在《米罐》(2021年《小十月》第1期)这里。这部五万多字的小说,是张忠诚的又一部力作。不同以往的,作者对少年成长疼痛部位的关注,这一次有了全新的小说阐释。如果弱势群体的忧伤注定成河,我们看到了命运在逆流中举起的一只手。和他的双胞胎哥哥不一样,男孩罐儿从六七岁时身高就停止了成长,从那时起,罐儿就开始了一个小矮人的少年人生。张忠诚以自己讲故事的节奏,带我们进入到这个小小少年的命运中。读完整个小说,还依然沉浸其中,久久回不过神来,这便是一部好小说的魅惑之处吧。好的小说,一定是由许多令人难忘的细节织就的,情节或许有似曾相识之感,但细节一定是独家的。我们在阅读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许多诸如主题、情节、题目什么的都忘掉了,但某些细节却扎根心中,在心中成长,甚至茂密成荫。伟大的小说家一定有属于自己伟大的细节。在罐儿的成长中有这样的经历:捡了一只濒死的“落渣”小鹅养大了;爸爸去世前给罐儿买了一双44码的球鞋,双胞胎在一幅画中一高一矮地各自提着一只鞋子;和谷子一样高的罐儿在谷地里来回奔跑,大群的麻雀起起落落;那些写了字塞进瓶子的树叶,那丛蓬勃怒放的石竹花……这是众多的细节中的几个部分,但也足以使小说人物丰满茁壮,在成长的各处作者精心地暗藏进自己机巧,每一物象所指,既是一种明喻,更是一种暗示。小说是写人物的,当人物有了筋骨,故事便更有韧性。在故事的高潮处,我们看到了作者把“肉傀儡”这个预设埋伏在这里,情节便在这里开始了转折,读者也松了一口气。这个细节或许是作者构思整部小说的初衷。这使人想起萨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那个“一块带血的肉”的细节预设,所有的矛盾都在这个细节处汇聚,所有的故事都在这个细节上有了答案。张忠诚所有的努力都为了让罐儿向着这个环节奔跑,然后便产生一种强劲的力量。小说的“豹尾”态势就出现了,在“豹子”的尾尖上我们看到了一束开得茂盛的石竹花,那种红出血色的花,细嗅上去,有一股不屈的命运的味道。

1、马三枣短篇小说《阿兰扎尔》发表在《童话王国:文学大师班》2021年第3期

2、王海燕儿童小说《王景屯》发表在《文学少年》2021年第2期

3、陈立凤科普童话《蜂蜜大盗“小骷髅”》发表在《知心姐姐》2021年第3期

4、何骞的科普故事《张仲景与饺子的故事》《病毒星球读后感》发表在《科学故事会》2021年第1-2期。

5、于永涛的儿童故事《有个小孩儿叫童年》《红果树》发表在《新少年》1-3期

五、本季度出版、获奖作品展示

1、薛涛绘本《脚印》郁蓉绘,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前主席帕奇•亚当娜策划,前主席玛利•亚耶稣•基尔导读。

2、薛涛长篇小说《形影不离》(阿拉伯文),突尼斯孔诺斯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3、宋晓杰儿童散文集《暖暖的星星索》(12.5万字)2021年1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作品集入选“‘流金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必读’语文优选课”丛书。

4、李立(阿妙)原创绘本故事《毛毛虫三宝的故事》获Memory of Future|LensforKids2020年度绘本征集,绿色单元“原创宝藏故事类提名奖”。儿童诗《时间》(外三首)获第6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大赛成人组优秀奖。

5、王立春儿童诗集《星星从来不睡》方明瑜绘 重庆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6、周莲珊主编的《伟大的历程》丛书,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包括《葵花向太阳》(张曙光著)、《柳条湖烽火》(闫耀明著)、《两棵苦谏树》(林风著)、《渔村春来早》(陶永灿著)、《好雨知时节》(慕榕著)

 

作者简介

王立春,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儿童诗集两次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