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采风作品—— 严岛影:风采秀山河 ——致敬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建设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严岛影  2021年05月21日15:13

石油人看山,不看山高,不看山的巍峨,看山重不重。他们把肩头作了大山的底座,深知责任重于山。

——采访手记

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曾经”离我们很远,远得没有时间只有地质。

这里现在是一片山,沧海桑田,这山是武陵山脉。

“五一”节这天,我站在东经107.35度、北纬29.43度,一个叫焦页1HF井的地方。这片昔日的石坡僻壤诞生了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的第一井。

涪陵页岩气田的开发历史从这里起笔。

在这里,我看到了起伏,起伏的山脊线是大山弯下的腰身。

在这里,我看到了色彩,霞光和红工装交相辉映,映山红是绣在青山绿水间的胸花。还有一种色彩叫青春季,叫奋斗色,石油人和大山在一起,把自己也绣成了大山。

“成绩哪会是个人的呢,荣誉是个人的,成绩是国家的,是企业的”

焦页1号平台的首任班长叫陈善华,7年后我们在焦页1HF井再次见面。

那一年他把这个“第一井”做成了样板、窗口。10个月后,组织又派他去了新站点任班长。出色、信任,他总是送旧迎新,重新再来。

5月1日,陈善华从白涛74号平台赶往焦页1HF井,与现任班长汪兵对标、结对子。新老班长见面,就往巡检站里走。老班长讲过去的艰苦创业,新班长讲今天讲未来的接续发展。当初的焦页1号平台有四口井,每天产气20多万方,如今形成了“焦页1家族”,管理着62口气井,日产气达到300万方。当初想都不敢想,这变化太大了!陈善华说,他是取经来了。新班长说,地基打得好,才能盖高楼,作风扎实,才能带好队伍,这都是老班长你给留下的宝贵财富。

焦页1HF井平台见证了气田的大发展。

还是班长吗?是的。

陈善华是一个“二传手”,每个台子建好了,理顺了,他又转到了新台子去创业,去建班。同事戏谑他“见异思迁”,说他没有根,就像猴子掰包谷,最后两手空空,成绩都是别人的。他不那么看,成绩哪会是个人的呢,可能荣誉是个人的,成绩是国家的。

陈善华从修井到采气,他难以从一而终;从熟悉到陌生他从头再来。需要就是岗位,他不断变身也不断转身。他在建南当班长,他到焦石当班长,如今他到74号平台依然还是班长,他是一位老资格的班头将尾,石油部落里最小的“官”,干着国家能源的大事。从功勋井——焦页1HF井的首任班长,他把这个班带成了窗口。从此凡有新井的投入他都会奔赴又一个台子任“班长”。一声召唤就是勇往直前的集结号。永远的班长,只要不退休就永远不会退位。

新班长汪兵要跟老班长对标。他说,在陈善华身上有一种默默奉献、乐于吃苦、不计得失的精神。

陈善华回忆当初开发这口井时的压力山大。没干过页岩气井,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气。向谁学,国内没有师傅啊!全班4个人,顶着风雪上了台子,气温低,条件差,吃住在现场,白天泡现场,晚上查资料、填数据,硬是摸索出气井的生产规律,中国页岩气实现商业开发的第一股气从他们手里呼呼奔涌,那一刻,他们喜极而泣!

如今他是74号平台的班长,生产井日产3万方。失落吗,没有!他告诉我,还有3口井待开发,预计日产达20多万方,多巧的数字,又一个焦页1HF当初4口井的产量。

“每一口井都有根!根扎千米,一捧土培育不出采气树,那根是山脉!”陈善华把普普通通的气井看成了树,有根的树。涪陵页岩气田开发8年了,他扎根8年,还有8年他就退休了,会在哪个平台退呢?武陵山脉有无数根扎千米的采气树,有无数与采气树根扎的采气人,陈善华就是那无数中的一个。

武陵山脉风光秀美。但这种美是雨“淋”出来的,是雾“泡”出来的。

这里雨水多,一年有三百天(一半时间)泡在雨里。这里云雾厚,一年四季云来雾去,能见度低。这里湿气重,晾出的衣服十天半月才干。在这里打井天公不作美,要是见到太阳就像过年,就有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山调调。太阳出来了,挑起扁担啷啷扯,狂扯!人喜,太阳喜,当地人说这是人与自然的双喜临门。

五一这天,焦石29号平台的50806JH钻井队总算遇到了好天气。太阳出来了,实习技术员小高把队里近年荣获的奖牌搬出室内,一一擦拭。两张桌子摆满了奖牌,还是放不下,他又搬来两张条凳,把每块奖牌擦得亮亮的,让它们在阳光下晒一晒,晒来之不易的荣誉:工人先锋号、中石化银牌队、提速提效流动红旗、标杆队、模范基层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些奖牌的背后是一首首青春之歌、奋斗者之歌。去年,这个队破了工区钻进周期记录,原队长李超被评为“最美青工”、公司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小高说,这些荣誉会激励他把青春绣进这片山河,用实锤的奋斗证明出彩的人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燃情岁月,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燃情岁月,我们燃了吗?

阳光灿烂,晒出的奖牌也灿烂,阳光和奖牌在大山深处交相辉映着。

“每天让我们准时醒来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8年前的那个黎明,一位石油汉子吹起了长号。随着雄浑、厚重、嘹亮、庄严的展开,人们仿佛感觉到那把长号架在井架之上,它的每一颗音符都有了光芒,最后吹奏者同太阳也一起吹了出来。

有人说,听过这号声的人就知道新的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每天让我们准时醒来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话在气田广为流传,原创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

王新云站在偌大的货场,就是一个点,他衣着红工装格外显眼,像一根火柴燃出的火。

五一这天,骄阳似火,室外气温高达37度。

涪陵黄旗港车水马龙。偌大的货场上没有树木、草坪,见不到一丝绿意。

物资供应部的陈强介绍说,从安全的角度,货场就得像机场,是不能栽种树木的。即便是七月流火,要发送货物得顶着“火盆”,降温物资少不了,但没有一片浓阴。老王的父亲参加过大庆会战,父亲曾为铁人王进喜钻井队运送过套管。父亲问他,你认识铁人吗?知道,不认识,没见过面!你认识你老爹吗?认识!铁人是你爹的战友,你应该认识!

老爹的标准好高啊!

货场井然有序。钢管、油管、套管以及用黑塑料布遮盖的仪器仪表等货物码放整齐,传送带、航吊、叉车等施工装备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港口门卫老张有些纳闷:“老王不怕热吗?”偶尔冲着老王喊:“王胖子,车还没来,到我这里歇歇!”是装着没听见,还是隔远了真没听见,老王没有应。

货来了,放哪里,必须到位。这些货都是大宗件的,不像手里的东西,左手换到右手,货物落地再动就是钱。提货时,有零星的,他称之为“抓中药”,不同的货物放不同的地方,要心中有数,就像药房里抓中药,一抓一个准。

老王打盹可以卡着时间,最短的5分钟。一次他送货单,审核后签完字,老王斜靠在沙发睡着了。“让他多睡一会儿。”领导蹑手蹑脚地正要退出关上门,没想到老王也跟出了门,一看时间5分钟!料场更是一线的一线,马不停蹄连轴转,他在这个料场干了8年,他的绝活就这样练了出来。无需闹钟,心跳是最准时的钟摆。“鬼才用闹钟呢!”他告诉我,还有三年就要退休了,他这些年早醒晚睡,不是被闹钟闹醒,而是被电话唤醒。当然这个电话里有使命,有梦想,更有希望。

当天,他们发送生产物资7000多吨。过节,比平时发送的货还多,都在摔开膀子干!满满的成果,累是累了些,工作量其实是风向标,就怕不累,希望是累出来的!

黄旗港百舸争流,汽笛声声。隔着长江就是繁华的涪陵市区,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老王看着这座城市的面孔,只可惜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经历其实就是机遇,这里缺少大都市的繁华和浪漫,但这里不缺少建功立业的大舞台。”米瑛这样告诉我。这位被誉为气田里“最美妈妈”的故事在工区广为传颂。分娩不久的米瑛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和婆婆赶到工区参加会战,租下房屋安顿下这一老一小,又全力投入到她参与的科研项目中去。

她在技术中心从事气井开发。她赶上了大会战,大场面,就像赶车一样,错过了这趟就错过了人生的大机遇,错过了建功立业的最佳期。我能在这时候相夫教子?她告诉我,环境是人生最好的母亲。她从不用闹钟催床,那样会吵醒孩子的。每天她6点钟会准时醒来;她一醒,孩子也醒了。如果说她有梦想,那么孩子也有梦想吗?在气田里生长的孩子即便现在没有梦想,但跟着有梦想的母亲生活,将来那梦想该有多大!

闹钟是时间的声音。“每天让我们醒来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话的原创最终有了答案,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创,它的原创是气田所有的参战将士。

为了这方净土,我们都成了“神”,我们都是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天上不仅有云朵,更要有蔚蓝的底色。

地上不仅有流水,更要有入江的清波。

为了这方净土,气田建设者们人人都成了“神”,成了武陵山脉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许江的两个蜂箱就放养在管具队外墙的草丛里。蜂箱是管具队的“传家宝”。许江从新疆顺北调来涪陵罗云的管具队当队长。这个队走到哪里,蜂箱就搬到哪里。许江解开谜底:这蜂箱可是他们的环保“监测器”,蜜蜂靠花养着,花好蜂蜜就好。环境好花才好。前任把蜂箱交到了他的手上。这是一份责任啊,沉甸甸的。这蜂箱里年年都能割蜜,蜂好蜜好,这里的环保能不好吗?

焦石一号油基岩屑处理站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环保车间”。

“我家就在坡下,离处理站500米。晚上值班还看得到家里的灯光呢。”负责设备和技术的副站长黄华指着坡下的一片林子。他是本地人,从建站到现在干了8年,算是站里的元老。收完了榨菜,玉米秧子亭亭玉立。这里还是当年的诗与远方,要是不环保,他可能早就搬家走人了。

“站里每年处理油基岩屑3万吨。我们的工作就是做长江大保护工作,说得形象点就是做绿水青山的守护神!这两天央视正在播放6集纪录片《长江之歌》,有我们的镜头呢,乌江画廊,长江清流,我们这里的水流进乌江汇入长江,我们这里水不清,长江就清不了;我们这里的山不绿,武陵山脉就美不了!”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涪陵主战场,周边有国家AAAAA景区武陵山大峡谷、乌江百里画廊,甚至工区就是闻名于世的榨菜之乡。油基岩屑的无害化处理具有世界级环保难题。702口页岩气井矗立在武陵山脉的无数山头,那是中国页岩气田的地标,也是眺望长江和乌江的最佳位置。气田是中石化“碧水蓝天行动”的践行者和样板。从一张张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小图纸到中国页岩气开采的大蓝图,从数百棵采气树的武陵新“植被”到中石化“绿色能源”的国家承诺,这片中国最大的页岩气田抬升了国家新能源的高度,而这些环保使者,则是这方净土的守护神。

采访他们时,他们总会自豪地给出一组数据:美国处理后的含油标准是百分之三,而我们的标准为千分之三。“处理后的油基钻屑可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种出榨菜。”你信吗?在一号站的办公区,数十个花盆里郁郁葱葱,而养花的泥土就是他们处理后的渣灰,花盆里的青枝绿叶则是当地特产——榨菜。

人们还记得“黑妞”的故事。这个“黑妞”叫周素林,是江汉环保公司第一个硕士生,她的师傅常茂林说,这个小周就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热馏炉外面是有孔的,可以不钻进炉子也能看清里面的情况。每次检修,她总要爬进炉子看个究竟。她提出能不能延长检修时间,变7天一检为半月检,或月检?从炉子出来她就成了“黑妞”,原来问题出在链板大量堆积的灰渣,传输没按原定轨迹进去而是直接落料。大多数认为是机械原因,周素林认为是物性发生了变化、衍生出了问题,热耗降低,辐射管寿命,而管不住了,所以走走停停。她把不足10平米的铁皮房作了实验室,坛坛罐罐、瓶瓶钵钵,买回化学药剂,用烧杯调出了咖啡色的新配方。同事开玩笑称她咖啡女,也称她为“大山里的居里夫人”。过去设备每周一修,后来延长到了月修。

一口开发井耗水多的达到5吨,这里缺的就是水,又不能与民争水,找水、议水、盼水、引水,他们都经历过。如今水从乌江架设的输水管线通往各个施工平台,这些管线穿越崇山峻岭,一条条生命之水如动脉血管为涪陵页岩气开发“输血”。用清水打井、动能油改电打井、油不落地、施工用过的污水再利用、污水做到“零排放”,这些都实现了。

放喷前,忙碌的消防车来回穿梭于井场,为放喷池周边的树木射水“沐浴”。冬天了,树木干枯易燃,火星溅上去,树就毁了,明年想看花没了,想看绿没了。一座山没了绿,那还是山吗。井场边有几棵野生的矮茎植物,蓝蓝的碎花摇曳在寒风中,他们都会悄悄地把它们移走,担心烤着了这些美丽的小生命。山的美在一景一物,一次绽放,或一次摇曳都是多情的草木对人类的一次大胆的示爱。这块尘世间少有的净土会不会因为页岩气的开发而失去她的原生态呢?为了一片绿,井位为古树让位。井位定了,但井场里有一棵百年老核桃树。焦石这地方生态脆弱,一棵老树的背后有多少故事,多少亲情,多少记忆,百年老树要长百年,要砍掉它只是瞬间的事,这也是一份祖产,活着的人保不住一棵树,他一生都不会幸福!“一棵树”上了气田的生产会,树给保住了。如今,老树郁郁葱葱依然立在村口,像一面绿色的旗帜迎风招展。

一棵草是乡愁,一棵树是乡愁,一丘田是乡愁,一滴泉水是乡愁,绿色青山更是乡愁。乡愁丢不得,乡愁也丢不起,丢一抹山绿乡愁就没有了生气,丢一泓水清乡愁就没有了灵气,丢一缕炊烟乡愁就没有人气,丢一根田坎乡愁就少了一条春耕的路。

肩上有了责任,就知道山为什么这么青,山也一定会更青;水为什么这么秀,水也一定会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