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采风作品—— 王茂浪:美的之光 点亮未来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茂浪  2021年05月20日16:00

2021年5月2日,已经进入防汛期的广东顺德,下雨了。

春夏之交的岭南雨,时而暴雨,时而小雨,时而在阳光下稀沥沥的飘下。

美的集团北滘工厂生产线员工履秀军,从车间通过风雨长廊、员工驿站,没有打雨伞更没有淋雨就来到了饭堂,他在这里可以自由的选择100多种来自天南地北风味的美食,每餐的价格也是自己做主。知道我来采访,履秀军就说了一句话:“你还是去问我们的工程师们吧,他们才是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履秀军心中的主心骨包括美的研发测试工程师金桦。金桦2016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从我国工业重地辽宁沈阳,来到了工业立区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入职了拥有约200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及10个战略业务单位的美的集团。她把所学知识在岗位上发挥到极致外,还从学校的中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成为了美的集团研发的中流砥柱。

金桦很热情把一名名在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的幕后英雄、劳动者介绍给了我。

(一)

他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与天命之年之中的45岁了,却每天在零下20℃低温与50℃高温之间,不断变换实验室的蹲守,他的高频速冷热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评为中国专利金奖,这是佛山市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这一奖项。

他就是用精益求精诠释青春气质的美的集团家用空调研发工程师朱良红。

高频速冷热技术解决了全球行业内压缩机无法稳定实现速冷速热的关键性难题,如果把高频速冷热的工作比作跑车,那么朱良红则是在抛石试水过河,必须谨小慎微、摸索前行。这些年来,朱良红参与了家用空调的复杂关键零部件以及新型空调零部件的研发任务。这些零件关系着变频空调压缩机能否稳定运行且能够速冷速热,对于产品的最终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练就炉火纯青的高频速冷热技术,朱良红不断挑战技艺的极限。

跑车一脚油门就可以跑在最前面,空调一键按下去要能制热或制冷,这需要实现空调的快速启动,压缩机就必须以高频提升转速的方式进行高频启动。

1977年出生的朱良红,有着超出同龄人的干劲,做事严谨、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凭借着这股子韧劲,朱良红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带头攻关了很多技术难题,成为了美的集团能独挑大梁的工匠。一次,朱良红接到“满足用户对空调产品速冷速热的使用需求”的研发任务,这是一种极难突破的世界行业难题,一旦突破,将会解决空调行业快速启动容易失速的技术难题,属于变频空调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

为此,朱良红无数次的修改编程、调整材料,变换变频器轨迹和软件开发。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朱良红终于找到了一种最优方式,创造性地将压缩机启动模式设置为普通启动模式和高频快速启动模式,采用高频控制信号在6秒内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此前的20赫兹快速达到65赫兹左右,把启动时间由分钟级突破到秒级,速冷速热速度提升9倍。

高频速冷热技术实施的产品自上市以来,累计销售额达819亿人民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远销200多个国家,累计海外销售额达260亿人民币,为中国智造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发展发挥重大作用,助力中国智造国际化进程。

这些年来,凭借着一身真本领,朱良红获得了无数荣誉。见证了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作为“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见证了美的集团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然而,比起这些耀眼的荣誉,朱良红最自豪的还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参与到我国高频速冷热技术事业中,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服务,为国家的产业安全保驾护航。

朱良红是湖北荆州人,研究生毕业后落户了深圳。一次偶尔机会,他选择了中国家电之都——顺德,来到了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北滘,进入了美的集团。看到老板何享健身价千亿,还在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工作,这名理工男被折服了。“何老板就是典型的吃苦耐劳、勤奋务实顺德人。”在实验室旁,朱良红悄悄地告诉我,他就是被何享健的创业精神感动而爱上顺德,2009年就把人们挤破头想的深圳户口迁到了北滘,娶了北滘镇上僚村的姑娘为妻,还爱上了顺德的祠堂、古桥、古树。

让朱良红没想到的就是,他的岳母家虽然家境殷实、富裕,一家人却全部在工作、劳作,“我的岳母还从事环卫工作,经常风吹雨打、顶着烈日的劳动,这让我很感动,这也使得我这么多年来都能做到一会穿着厚厚的棉袄在零下20℃测试,一会又穿着短袖在50℃高温里试验。”

说起劳动,朱良红还跟我讲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这段经历就是:一晚一度电。

这段经历不在于研发,而是在美的空调“一晚一度电”新节能系列产品正式上市之前的广告宣传。

那时,很多人,还有业界的人,都在质疑“一晚一度电”广告是虚假宣传。

“我是‘一晚一度电’系列空调的发明人,看到、听到质疑,真的很长时间吃不好睡不好。”朱良红跟我说,“一晚一度电”是美的2013冷年第一主打的“新节能”系列空调具备的超级节能效果。该系列产品以“高效全直流制冷系统”和“0.1HZ精控科技”为支撑,把一个夜晚8小时睡眠周期内所需的制冷耗电量以最经济模式运行,最低控制在1度电以内。一个夜晚,一台空调,一度电,就可以让用户享受一个清凉舒适的夜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经过2年的的用户体验,朱良红的“一晚一度电”定名为《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并于2015年1月8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获奖的这晚,朱良红一觉睡到天亮,美美地睡足了8个小时。

(二)

在朱良红为自己取得的节能减排工作成果睡了一个好觉的同时,他的同事张魏在距离他约15公里的实验室,正在将压缩机的重量由30公斤降为10公斤试验。

降低压缩机的重量是节能的重要指标。

对于节能的理解,朱良红与张魏一致认为,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或者是以原来同样数量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质量更好的产品。

特别的日子,总是带来力量。2020年12月12日,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协定——《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之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雄心峰会。2021年4月22日,《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日,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呼唤着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而中国,始终是引领者。

引领者之一就有美的集团。

“三个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助力全球低碳科技具有重要的创新性,一致同意通过鉴定!”气候峰会举行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2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美的机电事业群完成的“新型高效变频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子压缩机压差启动技术研究及应用”“家电用新一代变频电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三个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并宣布了这一鉴定结果。

这次鉴定委员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西安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七所知名高校和权威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组成。

在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向全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美的集团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响应国家2060年碳中和号召,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型高效变频压缩机关键技术是孕育重大原创发明的前沿技术,是张魏在这一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技术突破,这项技术就是要减少碳排放。从设计研发之初,就有一群年轻的“张魏们”在为这一技术攻关默默坚守,甘坐冷板凳,对压缩机进行高精度控制仿真设计,这一坐就是3年。

“张魏们”的坚守,那是因为国际能源署曾提出,家用电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来源,高达30%的居民碳排放来自于家用电器,而压缩机又是制冷制热系统中的最大能耗来源,提高压缩机的效率将能对行业的节能减排产生显著作用。然而,行业内在对压缩机做高效化改进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低频异音以及高摩高漏等问题。为攻克技术难关,美的集团于2018年立项启动,投入研发资源在高效变频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历时三年,整体投入超过2000万元,通过系统级高效化设计方法和创新电磁结构成功解决技术难题,并于2020年7月份落地量产。

在轰轰着响的转子生产车间里,张魏笑着告诉我,量产的压缩机涵盖了108项专利,在旋转式压缩机高效关键技术要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磁电损耗均衡和低摩低漏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按照新能效后内销市场一年变频压缩机8500万台来计算,若35%采用该技术,那么一年可以减少碳排放145.3万吨。

同时,让张魏威水的还有转子压缩机压差启动技术,这些技术突破了中国转子压缩机的“卡脖子”技术,让中国制造的转子压缩机成功打入北美市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机与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浚对张魏的研发技术表示了认可,项目的技术研发意义不仅是突破北美风管机市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转子压缩机的技术进步,展现了我国压缩机行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这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张魏成功的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魏家用的电器都不是美的的牌子。比如,他家住在18楼,卖了多个品牌的空调安装在家里不同房间,就是要体验人家的好与缺陷,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

“有一次安装一个牌子的空调时,我看到2名安装师傅在18层的高空很艰辛的劳动,就帮他们拉住安全绳子。”张魏跟我说,那次安装后他就开始着手为家用空调“减肥”,最终通过研发,用高科技技术把定速压缩机的重量由60公斤减为了20公斤,变频压缩机由30公斤减为了10公斤。

这样一来,生产更便捷、安装更轻松,耗材更少。

(三)

朱良红、张魏的研发成果需要张德彪、陈松他们转化为生产产品。

研发就是一盏灯,生产就是把这盏灯的星星之火进行燎原。

张德彪、陈松都是85后、90后。

走进美的集团在顺德大良、北滘、容桂等地的工厂,我看到了众多90后、年轻的脸庞在车间里辛勤劳作,他们接棒了原来由70后、80后组成的工业工人主力。

19岁那年职校毕业后,张德彪从老家茂名市进入了美的集团成为了一名压缩机、电机绑线员,月薪是1500元。经过15年的挥汗付出与钻研,张德彪成为了一名车间管理员,月薪也超过了9000元。

这15年里,张德彪娶了同车间的女工为妻。如今,他们的孩子通过积分入学,就近在工厂边的聚贤小学读书,没有成为留守儿童。

张德彪说,这一切得益于美的集团自2011年起,核心发展思路从追求数量的大规模制造模式开始逐渐向去库存的订单模式转变,而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是伤筋动骨的,是整个美的集团“自我的否定,彻底的否定”。

张德彪“自我的否定,彻底的否定”的这一理解,其实就是从2012年到2020年,美的用8年时间,投入超百亿元,逐渐完成数字化1.0和2.0的转型。

陈松所在北滘港附近的工厂厂房内,我看到的是工厂的职能部门办公区,有财务、工程、物流等与生产管理品质相关的部门。在办公区与制造车间之前,有一一块大屏幕,可以看到原材料到成品制造再到物流运输全流程的数据信息,还能实时预警包括装载超时、原料不足、机器故障、质量检测等问题。

其中一个区域就是美的“T+3”流程数据展示。画面中的T1部分是生产前的准备,这块的数据能够反应供应商物料准备情况,比如备货进度,是否发货以及最终到货情况。“整个生产环节全流程都会进行数字化管理,如货运过程中某个进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推送异常事件到相应的责任人那里进行异常安灯管理。”车间的信息化工程师谢鹏辉告诉我,T2是生产当天的数据情况,T3则是交付环节的数据展示。系统之下,所有环节井然有序的高效运转着,一环扣一环,容错率极低。

陈松带领的班组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四个星期获得了电机直流工厂授予的“损耗改善优秀班组”称号。

从2021年4月28日到5月3日,我走进了美的集团5个车间,看到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远远超过我的认知。

走进车间,转子车间女工黄美春左手端着水杯在喝水,右手点击这工作台的仪器,只见这种人机交互的快速运转在生产车间里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车间被划分成多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是一条产业线,机械臂上下摆动,完成指定动作。原本需要三四个工人手动焊接的,如今只需要一台机器就能完成自动焊接。随处可见的操作屏也实时上传着各种数据,以备工人们查看。车间的自动化率在65%左右,很多环节是需要人机协作的,但是工厂内的仓库管理和模具注塑已经实现无人化。

在陈松、张德彪、黄美春看来,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生产更稳定、更安全、更高效了。

2021年初,在“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的背景之下,美的集团发布“智慧生活可以更美的”全新口号,明确地将科技创新、用户体验放到集团战略高度,重新诠释“美的生活”。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前瞻性调研,并储备了一批涉及芯片、医疗、母婴、宠物、日化等领域的创新型品牌。

从一个小作坊到世界500强企业,美的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而行,用40年的品牌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中国故事”,而贯穿于其中的“中国智慧”,则是美的以数智灯塔照见未来的品牌内涵。

数智时代,美的集团正作为中国品牌的代表向世界传递中国制造的崭新形象,这座数智灯塔,正在点亮美的未来,散发美的之光。

未来,对于很多人而言是神秘的、遥远的、不可预知的。

数千年来,人类的先哲穷尽思想的伟力,依旧无法描绘一个清晰的未来。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借助于数智灯塔,我们可以洞见未来。

得益于变革的基因和价值的坚守,以超前的科技投入和强大的研发力量为依托,美的集团不仅自身成为数智灯塔企业,还在40多个细分行业、为300多家企业实现了价值共享。

2021年3月15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全球灯塔网络迎来15个新成员。其中,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成为佛山市第一个、美的集团第二个荣获“灯塔工厂”称号的智能制造工厂。

到2021年4月为止,美的数智灯塔以数字化赋能全价值链,已在未来科研、未来制造、未来生态、未来城市、未来生活五大领域,构建起全新的价值体系。

谋未来之势,布未来之局。在美的之光照耀下,未来清晰可见、触手可及。面对剧烈地重构和快速地迭代,美的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拥抱未来。

你看,在五一劳动节假期里,美的集团的员工代表就与粤港澳大湾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汇聚在一起,以“大湾区·大未来”为主题,用快闪的方式共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大湾区工人们的爱国情怀、劳动本色。

(作者:王茂浪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