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啄木鸟》2021年第5期|李燕燕:我的声音,唤你回头
来源:《啄木鸟》2021年第5期 | 李燕燕  2021年05月14日09:13

导语

当你的隐私受到侵犯,以致名誉权受损;当你的财产继承权,因沉疴陋习被忽视甚至慢待;当你陷入婚姻骗局抑或家暴噩梦,却因取证困难进退失据……作为当代女性,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我的声音,唤你回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之际,青年作家李燕燕试图用这部法典的强音,唤醒女性自身、唤醒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愿这场兴于笔端的文学普法,成为法治时代的生动注脚。

我的声音,唤你回头

——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

但愿艰难行走于生活阴霾之中的你们,重新得见自天穹洒落而下的灿烂阳光,从此踏上幸福之途。

——题记

引言

资深心理咨询师汤朝千的“来访者”几乎都是女性。这个情形,跟我在法院民事庭了解到的情况颇有相似,因为离婚、遗产分割继承、自身权益受侵害等种种原因,到地方法院民事庭主张权利的原告方,女性占多数。一位从事法律援助多年的律师朋友告诉我,不到万不得已,这些女性压根儿不愿为了所谓“家丑”打官司。“新近施行的《民法典》,关于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新法条至少有八项,这是国家给予女性的巨大福利。”所以,他自掏腰包备了上百本,给每位上门求助的女性几乎都赠送了一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一、谁来保护她

关联法条:

1.《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出现在我面前的李珍(化名)长得很漂亮,脸庞圆润,眼睛大大的,青春时常。根据汤朝千对她的评估,她属于抑郁症已经好到90%的“来访者”。

“我为什么愿意接受您的访谈?不是愿意,是主动。听汤老师说有作家想写抑郁救助方面的故事,我就自告奋勇,来讲讲自己的经历。”李珍说,很坦然的语气,这与我先前的设想有很大的差异。

李珍边说边抬手猛吸了一口电子烟。这时我才注意到,挂在她脖子上的U盘状物件,并非项链、护身符之类的装饰品,而是一支有着黑色外壳的电子烟。

“啊,对,是电子烟。高中时心理压力太大,不知不觉便学会了抽烟。抽烟解压,能暂时忘掉很多不愉快的东西。我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但一时半会儿又不能完全戒掉,就用这个来替代啦!”

相比之下,她与曾帮助她摆脱困境的汤朝千聊得更热络。

李珍告诉汤朝千,她最近很委屈,因为她认定的一个好朋友背地里四处“踩”她,甚至在校园论坛上含沙射影地说她坏话。据李珍描述,这个好朋友出身贫寒,在大学里被势利的女同学们排挤疏远,只有自己愿意亲近她,并且从经济上帮助她。据李珍推测,好友“反水”可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背叛和打击,向那些讨厌李珍的人示好。因为,身患抑郁症多年的李珍被认为是校园异类。她曾经当众自残过,作为反抗轻蔑、排斥的手段。

李珍告诉汤朝千,为了出这口恶气,她会用“非常手段”对那个到处造谣、诽谤她人品的女孩子进行反击,让她得到教训。可是,她的这个想法,马上被汤朝千否决了。

“你今年21岁,早已是成年人,你的同学也同样是成年人,成年人就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如果她真的四处造谣中伤你,并且到了你无法忍受的程度,你完全可以诉诸法律,比如刚刚施行的《民法典》,里面就有关于名誉权的法律条款。”我对她说。

“但是,事情有那么严重吗?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办法,让她知道错了。毕竟我的朋友不太多。”李珍听了我的建议,一脸惊讶。在这个女孩子看来,诉诸法律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事情没那么严重……我的朋友不多。”这样的话我也说过,对着替我抱不平、愤怒不已的班主任。

1997年,我念高二,因为头发突然斑秃,又戴了一副深度近视眼镜,开始深陷青春期的至暗时光。这样的外表,在同学当中尤其是男同学那里饱受嫌弃,还被取了很多绰号,比如秃子、黑瞎子之类。所幸,我唯一的优势是,数学和英语成绩很好,在班里还有那么一个算得上朋友的同学,那就是我的同桌,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孩。他经常在作业上得到我的帮助,所以待我还算友善。可是,这个男生转学之后,关于我暗恋原先同桌,人家被我的追求吓跑的谣言不胫而走——造谣者是一个18岁的留级女生,生得漂亮,人缘很好。很快,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嘲笑在班里盛行,由我班男生开始,逐渐发展到整个年级的男生。他们见到我就吐口水、骂脏话,还有人悄悄在我背后贴纸条,诸如大霉星、怪胎之类。极富正义感的班主任是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年轻女孩儿,在目睹了我被一群男生叫骂的场景之后,很是愤慨。她把我叫过来问话,然后提出让那几个领头的男生请家长。我慌乱地拒绝了她的提议,以害怕失去友谊的名义。因为我担心,这件事一旦激化,我会彻底被同学们孤立,甚至没有人愿意和我说话。而这些,都是我无法承受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尤其害怕被孤立。有相关案例,某女生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大家一起游玩的照片,但其真正目的不是回味或记忆,而是想告诉那个没来的人——看,我们一起出来玩了。

在火气正旺的年轻班主任看来,我的遭遇不算小事,而是一件差不多可以叫警察的校园欺凌事件。她把事情转告了母亲,母亲当时并未对我的遭遇表达太多的愤怒,而是把愤怒的矛头全部指向我——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的女孩子偏要欺负你?“说到底,还是你这丫头软弱可欺,你要是凶一点儿,哪会有这些事?”回家后,母亲狠狠地说了我一顿,她要我“泼辣一些”,然后又教育我:“根本不用理会他们,小孩儿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他们说你丑难道你能掉块肉?学生嘛,把学习搞好就行。再说了,你是女孩子,真要把那些破事闹大,反而对你不好。”

最终我是如何摆脱那些噩梦般的侮辱的,许多年过去,我几乎忘了。只是清晰记得,母亲在寻医问药治好我斑秃后不久,又给我换上了隐形眼镜,虽然因为不适应而迎风落泪,但整体形象改变了不少。可是,直到今天,我的性格依然容易敏感,处处提防别人可能的敌意,甚至生成了讨好型人格,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去得罪人。这些,都是少女时代的心理创伤留下的后遗症。更准确地讲,是放弃争取个人名誉权所得到的后遗症。虽然,那时的《民法通则》没有明确公民名誉权的问题,但已有此提法。而今天的《民法典》则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了,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将“名誉权和荣誉权”单设一章,正是体现了立法者对于人格权及名誉权的高度重视。

可现实情况是,《民法典》保护的名誉权,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尚待进一步增强,却对某些“名誉”非常爱惜并极力保护。比如,女孩子的名声。许多父母认为,要养好一个女孩远比养好一个男孩费心,一个不小心,女孩出了事,名声“臭”了,一辈子就完了。

一个多小时前,当李珍坐着轻轨往我们这边赶的时候,汤朝千曾告诉我他对这位来访者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被父母保护过度的女孩儿。李珍母亲从她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接送她上学直到初二,哪怕学校离家只有十分钟距离,且一路上没有任何可能隐藏危险的小巷。母亲永远是警惕的,但至于为什么警惕,母亲并不愿多解释。对她来说,说一些和性有关的话题十分尴尬。李珍几乎从来不用自己背书包,因为书包再沉甸,也永远背在母亲肩上。看着被母亲贴身保护的李珍,同学们小心翼翼并且刻意疏远,一个女孩慢慢蓄积的孤独感由此滋生。小学六年级时,李珍尝试过自己单独上学放学,本来很顺利,但有一天放学,天空突然打雷下雨,被电闪雷鸣吓到的李珍连续几天直做噩梦。看着心爱的女儿天天顶着黑眼圈,母亲赶紧询问,李珍瞒不过,只得一五一十告诉缘由,从此,母亲又继续开始了接送。

巧的是,我在采访李珍及汤朝千的前一天,刚刚听一位叫谢乐曦的陪审员讲起她在青少年庭全程旁听的一起少女性侵案,受害者也是一个被父母保护过度的女孩子。这个十三岁的女孩儿在遭遇罪犯后,本有三次可以逃脱的机会。第一次,罪犯带着她一起乘人力车,车夫看出端倪,提醒她赶紧回家,但女孩儿却闭口不言,任罪犯摆布;第二次,女孩儿被带到出租屋,罪犯对她实施侵害因生理原因没能成功,又带着她出去吃午饭,饭馆人很多,罪犯看管很松,可女孩儿依然不敢逃脱;第三次,因为出租屋有其他人在,女孩儿被带到一处小宾馆,罪犯登记开房间时,女孩儿竟呆呆地站在一边等着,最终女孩儿被带进房间受到猥亵侵害。

“最关键的是,女孩儿说她之所以不敢跑,是因为罪犯说自己跟她母亲很熟,如果她跑了就要去告诉她母亲,说她逃学出来玩亲亲抱抱的游戏了。她怕母亲教训她,因为母亲平时对她管得很严,很多事情在母亲看来是羞耻的。”谢乐曦对我说。在描述这件案情的过程中,谢乐曦的面部肌肉一直在微微抽动。她在文联工作,很感性的一个人,并且也有一个女儿。

为了保护未成年女孩儿的名誉权及隐私权,受害人并未亲自出庭,但谢乐曦却真真切切看见了来自女孩儿父母的悔意。

如同免疫学的原理,家庭越以保护之名不让女孩儿与外界打交道,女孩儿自我保护的能力越差,感染“细菌”的风险反而越高。

李珍自己却认为,肥胖以及无处可藏的个人隐私,才是她一步步陷入重度抑郁症泥沼、差点儿无法自拔的重要原因。

李珍告诉我,肥胖可以看作她的心病病根,包括现在,她依然为肥胖所困扰。

肥胖?!这个词儿让我大吃一惊。女大学生李珍,身高1.64米,体重116斤,浑身上下并无赘肉,是标准的“该胖的地方胖,该瘦的地方瘦”。我不认同李珍所谓的肥胖,但她告诉我,几年前差不多的身高体重,她被以瘦为美的同龄人称呼为“胖妹”。

“那个时候,社会上已经有‘A4腰’的说法了。”李珍说。最标准的女性纤腰,应该符合一张A4打印纸的长度。拿这样的标准衡量,珠圆玉润的李珍显然算肥胖了。

胖瘦本是个人的事,却逃不开外界的评论指点。学校里的同学经常拿“肥胖”与李珍开玩笑,“胖妹”这个绰号在李珍看来,既是标签,更是个恶意满满的把柄,谁不高兴你,就用这个词狠狠戳你。还不仅仅是校园。李珍到商场买衣服,刚刚拿着一件最近颇流行的款式走进试衣间,便隔着门缝听到几个售衣小姐的议论:嗨,那女娃儿好胖,腰跟背长好多肉,还敢试这款式?小心点儿,到时候裙子被弄崩线了我们还要赔钱。我看她那样子,也不像买得起这衣服的……

渐渐地,李珍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悄悄议论并嘲笑她,一种奇怪的恐惧感将她笼罩:下雨天,她偶尔会惊惧地发现离家不远的一棵大树上,蹲着一个半透明的白影;平日,独自行走的话,觉得有人在身后跟踪,她走得快,跟踪的人走得也快,脚步窸窸窣窣的。她停下脚步,跟踪的人也停下脚步,但她始终不敢回头一探究竟。

初三的时候,李珍遭遇了同学又一次公开的嘲讽攻击,这一次,怒火中烧的李珍与那个言辞犀利的女同学发生了激烈的正面冲突。

“她跟我打赌,说我没那个胆色,不敢动刀子。结果,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顺手摸出一个刀片,在自己的手腕处拉了条口子,顿时鲜血直流。刚才还在那儿得意扬扬、耀武扬威的女同学,以及一大群翻着白眼、等着看我笑话的同学,全部吓得惊叫,然后作鸟兽散。”李珍说。

锋利的刀片迅速划破皮肤,一定很疼。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连火柴都不敢划、被母亲保护得谨小慎微的女孩儿竟然做出如此胆大的举动。

“第一次在那些平时欺负我的人的围观下,干脆利落地用刀片自残。当我听到她们大惊失色的尖叫声,竟然没怎么感觉到疼,甚至,还有一丝快感,与反击和复仇相关的快感。”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李珍感觉,背地说她坏话或者当面表现蔑视态度的人少了很多,大家似乎都“怕”她。她小心翼翼地学习、生活,束手束脚察言观色,尽量不去招惹非议。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发觉自己对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没法儿快乐,且严重失眠——常常半夜莫名其妙醒来,然后再也睡不着。

当下的年轻人喜欢“百度”。据调查,有93.2%的城市青年在身心出现异常后,都是第一时间通过百度搜索来比照症状,推测自己可能罹患的疾病。李珍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框里键入“情绪低落”、“自卑”、“多疑”、“失眠”等关键词以后,搜索结果齐刷刷指向了“抑郁症”。李珍知道抑郁症,大明星张国荣因为抑郁症跳楼身亡。她一开始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家长,毕竟抑郁症这种心理精神疾病比较特殊。直到被各种身心症状折磨得实在苦不堪言,李珍才把自己可能罹患抑郁症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为此,母亲与父亲起了剧烈争执。母亲觉得,小孩子家家闹点儿情绪很正常,不用太在意。父亲却认为,应该立刻去医院看看。李珍也向父母表达了强烈希望去看病的想法。因为县城医院没有心理科,一家三口就去了重庆某三甲医院,在那里通过各种检查,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医生要求李珍立刻住院治疗。

在医院,刚开始是和风细雨的药物和常规催眠治疗——许多抑郁症患者集中在一间屋子里,用轻音乐催眠,在规定的时间内入眠。“可是,我根本睡不着。”李珍说。一系列温和的治疗手段对李珍来说收效甚微,她甚至出现了“抑郁性木僵”症状:整个人像根木头,行为迟缓,不要说动一动,就连转个眼球都格外费力,如果大声叫她,老半天一点儿反应都没有,用她自己的话说,“能听到亲人的呼唤,可是身体就像不是自己的”。之后,因为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李珍只好又进行了传言中极为可怖的电休克治疗。这相当于对大脑的一次重启。

“刚刚结束电休克治疗的那两天,我意识不清,甚至连家人都认不出来。”李珍回忆说。电休克治疗进行了好几个疗程后,李珍的重度抑郁症状渐渐减轻,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众多副作用悉数出现。同时,因为服用药物的缘故,她的胃口大开,体重又增长了30多斤。

虽然没有痊愈,但对于一个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依然是首要任务。复学在际,为了保护女儿,李珍的父母为她转了学,还特意叮嘱刚刚见面的班主任老师:请多多关照,千万不要跟其他人(包括任课老师和同学)再提起李珍的病。在中国,心理疾病常常被人们当作神经病看待。换句话说,心理疾病与神经病一般,天生自带污名化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神经病是最常见的侮辱性名词。自带污名化效应的,还有与男女关系密切相关的艾滋病、性病,与传统认知中“天罚”相关的麻风病,以及致病性强、传播迅速、能在人群中造成恐慌效应的重大传染病,比如正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关于是否应为像艾滋病这样的病患保留隐私,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如果只谈保护个人隐私权,就可能侵犯到他人的健康和安全。比如,一个男人在婚检中发现感染,为了保护这一隐私,医院不告知他的伴侣,那么就等于将另一个无辜者置于无预警的高度危险状态。所以,不断有人呼吁:为了他人的健康和安全,应该把这些患者的病情暴露在阳光之下。有的网民甚至建议,直接在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身份信息中添加相应标记来提醒人们注意,以免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害。同理还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隐私问题。由于新冠病毒存在高度传染性,在溯源过程中患者个人信息可能被暴露。从成都那位因为在酒吧串场而饱受网暴的年轻姑娘,再到生前各种被人肉、已于2021年1月30日去世的沈阳“一号病例”尹老太——从个人信息被公开的当天夜里,“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每天要接到上百个电话以及信息,许多都是恶意攻击,这给全家人造成了莫大的压力,精神状态几近崩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和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同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可能破坏他人隐私和隐私权的行为。至于“人肉”、直接曝光等行为,不仅与我国《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明文规定相背离,也与国家深化平安中国创建活动、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的社会氛围格格不入。

但可以探讨的是,哪些个人信息可以公开,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有法学专家认为,在发生疫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特殊时期,有关部门基于公共利益和安全的目的,需要依法公开一些信息。这就涉及如何在公布个人信息与保护公共利益、公众健康权、知情权之间做好平衡。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当事人或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个人行动轨迹,逗留过的小区和场所,接触的人群等。但对患者信息的公布应该慎重,在此前提下,可以公开患者或疑似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与既往病例关系、患病情况、部分行动轨迹、密切接触者数量等。但是,未经当事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披露个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日记、相册、储蓄及财产状况、生活习惯、通讯秘密以及亲属关系等。当然,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

而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不像身体疾病那样直接给他人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可以说,饱受煎熬的只是患者自己,但其与精神病混淆一体的污名化效应却极易招致社会或团体排斥。在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编制的人员正式报到前要先做心理测试,如果有问题,就不能被正式录用。

李珍父母在恳求校方及班主任保守秘密的同时,也向学校保证,经过治疗,女儿病情趋于稳定,不会干任何出格的事情。

重新回到学校的李珍,生活并没有完全回归宁静。她需要经常请假去校外看病开药,每次出去心头都结着疙瘩,担心周围人看出点儿什么。同学们起先只是知道胖嘟嘟的李珍生着慢性病,但不知她究竟得了什么病。某次缺席体育课,恰逢长跑考核,有同学提到李珍未来可能面临补考,体育老师无意中说:“不跑更好,我担心她撑不下来。”周围同学顿生好奇,纷纷打听是怎么回事。凭着一时的激情,这位体育老师竟将她听来的关于李珍的秘密和盘托出,包括她曾经的自残行为。李珍归来后,一个平时与她十分熟络的同学和她匆忙打过招呼后便斜着身子快速溜走,仿佛她身上附着什么吓人的东西。那一整天,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异于往常,大家看她有点儿像看怪物,这放在之前不可想象——肉肉的李珍平素内向少话,极易亲和。后来,李珍才从一个同学那里得知体育老师当众说的话。

“我当时一股热血直冲脑门。她究竟是从哪里知道我的病?作为一名老师,她凭什么这么说我?我要去找她讲理。”李珍找到那个体育老师,与她据理力争,要这个老师向她道歉。很快,事件经由网络发酵,校内外争论热火朝天,关于李珍的一切隐私全部变得透明。数天后,李珍在宿舍里再度自残。

李珍没有具体地告诉我她是如何挨过那一段时间的,以及学校那边最终给了她什么样的交代。她只是说,后来她才发现,自己这样的情况完全无隐私可言,不管在高中还是大学,一切保守秘密的努力都是徒劳,因为抑郁症的标签早已牢牢贴在她的身上。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无奈,李珍承受着非同寻常的压力。

高一时,不断起伏的病情令李珍母亲格外忧虑,除了去医院看病吃药外,母亲开始为李珍物色专业心理咨询师,汤朝千就是在朋友推荐下走近李珍,并为她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汤朝千擅长认知疗法和催眠术。

在关于心理咨询的各种治疗方法中,催眠这一神奇的技术手段,因收费过高引发了诸多争议,“实际上,催眠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治疗手段,有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奇效。”汤朝千说。

汤朝千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冰山图,他打开给我看:“你看,露出的三分之一是我们的意识,平于海面的是前意识,海面以下的三分之二——最多的部分,是潜意识。”冰山图的原理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按照这一学说,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从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职责,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汤朝千所采用的“美式催眠”除了部分严重精神障碍者不能很好地实现催眠外,其余都能奏效。催眠能够直接绕开前意识的阻挠,直达潜意识。

对于李珍,在接待她的第一天,汤朝千便拿出一个表格让她填写,包括:当遇到一个紧急突发事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正常的反应又应该是什么?这样的表格,李珍需要每天填写。刚开始,李珍很抗拒,后来渐渐形成习惯,“填写表格的过程,就是纠正非理性状态的过程。”汤朝千说。

汤朝千的出现,对于李珍而言,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更像是她的学业“拯救者”。他曾数次在李珍上学倍感艰难的时候,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出现,并为她担保,让她能够继续留在学校。有一次,因为被嘲讽得了神经病,刚念大一的李珍在学校晚会的后台与某同学发生激烈冲突,之后跑到一个宾馆自残。那回,学校坚决要求李珍休学,父母苦苦哀求无果,汤朝千闻讯后立马从四十多公里外赶来,为李珍担保,这才没有休学。

“从高中到大学,即使我隐藏好一切,但总有知情者存在,医院的诊断也总是会泄露。学校的老师们对我小心翼翼,一举一动都受到学校的特别关照。我的动向是学生干部向班主任或者年级辅导员汇报的重点事项。如果我有一段时间状态不好,或者出了一点儿小事,哪怕只是情绪比较激动,学校都会立即叫来我的父母,温和地建议我可以办理休学。”李珍对我说。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因为有效的治疗,李珍的心理状态和体重都恢复到了正常。看上去,已经是一位笑容甜美、待人热心的女大学生,同学们也喜欢她。在班长的竞选中,李珍以高票数胜出,但年级辅导员坚决否定了这个选举结果,而其余的班委人选都可以根据票数确定。这样不公正的结果,于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来说,自然会引发不满。李珍尽力压制从心底涌上来的戾气,艰难地用正常反应来取代本能的第一反应。她决定,用最平和的态度去向老师询问原因。在人来人往的办公室里,那个一脸肃穆的年级辅导员,几乎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对李珍说:“你要明白,心理有问题的人不能当班长。这是为你好,也是为周围同学好。”辅导员的声音很大很清晰,周围的人都听见了,许多人还停下脚步,等待着下一幕剧情的上演。李珍那天出奇地冷静,甚至没有还上一句嘴,只是点头“嗯”了一声,就离开了。

“后面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想我已经能够接受不好的事情了,而且可以冷静接受。”李珍说,“那个初秋的一天,是一道分水岭,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言语、态度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我压根儿管不了别人。”

现在的李珍,对自己外貌的认知是:胖归胖,但还算得上漂亮。也有男孩追求她,但她也有自己的疑问:同样是肥胖或者体重超常,男人不会被苛责,而放在女人身上,更像是一种原罪不可原谅。一切鄙视和伤害仿佛都是合理的。究竟是谁,制定了关于女性的种种审美标准?

同时,她还有对未来的忧虑。她给我看了一则信息,国家卫健委关于将抑郁症纳入高校体检的通知,虽然这则信息已经过时很久,但在微博上,该话题已经达到644.7万阅读量。这则通知,源于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要求,各类体检中心在体检项目中,必须纳入情绪状态评估,供体检人员选用。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我国精神健康措施已经落实到操作层面。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这样的政策一旦落地,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便成为公众的又一担忧。担忧者中,自然包括尚未完全治愈的李珍,她还有一年多就要大学毕业。

“也不知就业体检会不会有相关规定。如果有的话,我还能就业吗?”对此,李珍深感忧虑。

“与其说这是个医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隐私安全是公众主要疑虑之处。”汤朝千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逃避由这种疾病所带来的污名。”

......

作者简介

李燕燕,女,1979年10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重庆市沙坪坝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作品70余篇,出版专著4部。代表作有《无声之辩》《天使PK魔鬼》《山城不可见的故事》《拯救睡眠》《老大姐传》《杂病记》。曾获第八届“重庆文学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第十三届“军事文学奖”。作品入选《中华文学选刊》《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年度报告文学选》等。报告文学《无声之辩》入选“2020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