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采风作品—— 李彩华:编程高手和发明大王

来源:山东商报 | 李彩华  2021年05月10日14:05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中国作协举办“中国一日· 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的一员,我走进山东凯马汽车有限公司,看到整洁有序花园式的厂区,现代化流水线车间,神奇的高科技机器人,以及很多工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有的甚至被评为省、市级劳模、工匠,我不由得发出如此感慨。

在焊装车间办公室的门前看到门楣左边挂着三块牌子,上面分别写着朱烈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朱烈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朱烈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金光闪闪的牌子像镜子一样,把焊装车间里的流水线还有那些忙碌的工人映在上面,如科幻电影的镜头。面对车间里神奇的机器人,就像看科幻大片,黄色的机器人叫“苏州小男孩”,蓝色的是“安川机器人”。它们就像一个个健美的青年,浑身充满着力量,工作起来认真又细致。安川机器人正在焊接驾驶室,举着500斤的电焊枪像玩玩具一样轻松,一路歪头、转身、伸展、弯腰,探身进入驾驶室里面,进行焊接,看一看,停一停,一个焊点接着一个焊点,里里外外焊完后,把焊枪轻轻放在指定位置,停在一边,等待着流水线上下一个驾驶室的到来,造型姿势竟和罗丹的雕像《思想者》十分相似,站在一旁的我仿佛能看到机器人背部和腿部的每块肌肉。用相机拍了照,又用手机录了一段安川机器人工作的视频,机器人每个动作都有一种节奏感,闪着红光的按钮,如同它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它在快乐地工作呢。都说认真工作的人是美丽的,认真工作的机器人也美丽,它们是一道风景,令人赏心悦目。我把视频拿给家人看,拿给朋友看,还分享到朋友圈,我对他们说,操动机器人的程序是一个叫朱烈智的人编写的。

30年前的朱烈智是一个铸造工,原本是一个平常的人,矮矮的个子,黑黑的面庞,我们曾是一个锅里摸勺的工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30年后的朱烈智是高级技师电工,是个编程的能手,2014年获潍坊市“富民兴潍”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潍坊市能工巧匠,2019年潍坊市总工会为他设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还带了26个徒弟。

朱烈智坐在我的对面,蓝色工装胸口处用红线绣着凯马汽车的字样。

翻看着他工作室桌子上的一本书,与他有了一番对话。

我说你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厂里的人说你是电工通。

朱烈智说,1989年当老师的父亲买了台木壳收音机,我很好奇,这么个木头匣子怎么能发出声音,又是说又是唱的,就把收音机拆了,看到各式各样的小零件,什么也不懂,又看电路图,都是些符号,也看不懂,就去买了本《青年无线电手册》,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捧着书对照着木壳子里的电路板学,认识了电容、电阻、晶体管之类零件,懂得收音机发声的原理,开始修收音机。后来有了黑白电视机,更觉新奇,不但有声音,还能看到人,买了《晶体管电视接收机原理与设计》的书,看原理图,看说明书,学会了修电视。从1992年开始,免费为本厂工友修家电,后来周围厂子有不少人也找上门找我修电视机,一直到现在,只要有来找的,都免费帮忙修。

我有些不相信,这么多年,从没收过费?

朱烈智说,真是从没收过费,就是帮忙。他还说家电原理很简单,打眼一看就知道哪里出了故障。我现在主要精力是放在机器人编程、大型设备自动化上。

我问他什么时候兴趣转到这方面的。他说1993年到潍坊书店购买修家电的书,发现了一本《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很感兴趣,就买了,一直到现在还在看。

这本被看了二三十年的书,封面缺右下角,中间也用透明胶带粘连,内页用圆珠笔划了重点,空白地方作了些注解。他说平时有专门作笔记的本,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查英汉字典,现在常用百度。最令我惊奇的是,他把查过的英语汉语的词句分门别类,建立了自己的字典。学会了电脑打字、制图、作表格等。他还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前有些书看30遍50遍才能看明白,后来,10遍8遍就能看明白,再后来3遍5遍看的懂,到现在1遍就能看懂了。书用包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看书,这段时间带这几本,过段时间再带另几本。吃饭的时候遇到他的一个工友介绍说,同老朱一块出差,别人在玩手机、斗地主、看小说、打扑克、玩游戏,他却在看业务书,看他为机器人编程的书,真服了。朱烈智还说他买了很多书,主要是无线电方面的报刊杂志,家里的书厨满满的,论斤称的话500斤只多不少。

都说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2009年凯马汽车公司扩建新厂,让朱烈智负责安装,他说这个时候才用上以前学的知识,自动化焊接流水线有2500多个信号,一个不到位,流水线就不运行,停机,报警,那么多线,那么庞大的功能,只能从电脑连线看程序,寻找那个出了故障的点,第一次不熟悉,找了三个小时才找到。当然也可以请设备供应厂家专门调试的负责人,人家在外地,两三天才能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误工误时,不如自己学着解决,半天解决也强得上找别人。

活一生干一生学一生。这是朱烈智的名言。

朱烈智还说现在厂里机器人编程这样的人员很缺,年轻人不愿干,不愿学,不想学,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学进去了很有意思。

采访到中午,公司陪同人员带着到职工餐厅吃工作餐。

下午采访李冠兴,他是1982年参加工作,想起当年在厂里同他在一个大车间工作时,也没看出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脾气好,性子稳。现在他已是获12项国家专利的发明能手,也是小改小革200余项的革新能手,2015年获得首届省级“齐鲁金牌职工”、2018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荣誉称号。

我们向他的工作室走去,一路走一路聊天。

他很善谈,笑着说,你知道平时工友们叫我什么吗?箍炉子匠,就是小时候在大街上喊着“锔盆子锔碗锔大缸”的……

你一个工厂的工人,喜欢搞发明的,与箍炉子匠有什么关系?

他说,箍炉子匠会修好多家什,是个多面手,也是个手艺高手。平时常帮负责驾驶室软包的女工磨剪子,帮总装车间的伙计磨钻头,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这些加工机床我都会操作,也都干过,我还自制工装夹具、改进刀具等,工友们就叫我箍炉子匠,嘿嘿。

我看着这个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人称箍炉子匠的老工友,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先说点与我有关的事,三十多年前,我在机械总厂(后合并到凯马汽车)干刨工,加工精纺机上的一个零件即罗拉轴,就是在罗拉轴上刨出绒线槽,当时我们一个班加工不到20根,后来李冠兴竟然设计制造了一个专用辊压刀具,用车床加工,一个班能加工200根,生产效率一下提高了10倍,并且还去掉了外圆磨削加工、去除毛刺、热处理等工艺,据估算每年能节约150多万成本。他也说了他以为是很小的一件事,有一段时间他发现总装车间的工人天天早上加班,他一问,才知道他们早早来到车间,是为了提前往螺丝柱上串装弹垫和平垫,以防开机时跟不上趟,就连工间15分钟的休息时间,他们也在忙。看到工友们天天这么辛苦,因为是流水线,安装的螺丝还很容易掉落散开,又没有时间捡拾,浪费很大。发现这个问题后,他就想如果螺丝柱滚丝前先将弹垫和平垫串上再滚丝,将其成为一体,不就可以省去工友们串装弹垫和平垫的工序嘛,随后在他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了螺丝的工艺改进,安装螺丝的工友们再不用天天加班了。

俗话说“爱不如好,好不如痴”,对改革创新这事,李冠兴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些问题是厂里安排的,有些是他自己发现的,只要让他发现问题没解决,就吃不好睡不好,睡梦中有了灵感,快爬起来记下来,第二天就查资料,看看这个想法有没有借鉴的地方,然后就开始实验行不行。家里的车库里全是他的工具,常用的扳手钳子螺丝刀之类工具不用说,什么磨光机、切割机、电钻、冲击钻什么的都有,只焊枪就买了六七把,尖的、圆的、扁的都有,一有时间就在车库里作试验。他还说老婆孩子开始时不理解,说他半夜起来不睡觉,天天钻,天天研,不是磨破手皮,就是碰伤手指,弄得身上脏乎乎的,好像天天翻垃圾的,挣钱又不多,是为个啥?到后来逐渐支持他,到羡慕他赞美他,他说现在想用钱买个什么工具,家人二话不说快给他钱让他去买。他一说又做成了个什么东西,申请了什么专利,家里人都为他高兴,为他自豪。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涂装车间,他走到一个铁架边,说这个是他在2008年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制作的吊装夹具,一直使用到现在。李冠兴说开始真小看了驾驶室尤其是前脸子碰伤这个问题,不就是吊装不稳导致驾驶室在电泳漆时碰到电泳池壁出现碰伤吗?咋还解决不了?好几拨人解决不了,请了专家也没解决,他说我就不服解决不了。他说这话的时候,让我想起武打小说里的对话,服不服?不服。凭着一股子不服气不服输的劲头,他开始琢磨这事。没听李冠兴讲这事前,我是真没想到,汽车的驾驶室,一个车棚子上漆竟是那么复杂,复杂到好多人都没有解决了,复杂到他到新华书店里查不到这样的书,上网也查不到有关的资料,我想,像宝马、奔驰这样生产名牌汽车的企业,这个问题肯定早就解决了。李冠兴说,生产名牌汽车的企业不知用什么技术,也有可能技术保密,咱也接触不到,就靠自己琢磨。当时凯马汽车的10万台驾驶室涂装线建成投产后一直沿用原始的铁链吊装方式,车棚子碰伤处就像汽修厂一样处理,人工整平、打磨、刮泥子、喷漆,浪费人力物力生产效率提不上去不说,表面质量也很受影响。从他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有三个月的时间,日夜琢磨,反复作试验,一直找不到办法。你猜最后灵感来源于哪里?我说猜不到,他一脸得意地说,我老婆的头发卡子,说完哈哈笑,就是你们女人头发一挽,用来卡长头发的那玩意,样子好像交叉的两只小手,能一张一合。我知道那样的发卡,很多长头发女人在家为了干活方便,用它夹住头发。李冠兴说有一天早上洗脸的时候,看到洗脸盆上的发卡,一下子顿悟,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吗?饭也不吃了,这就出去找材料制作。这种新型驾驶室吊装夹具,夹紧系统采用自紧式弹簧装置,通过在前处理线上进行试验,彻底解决了磕碰问题,还使吊装效率大大提高。涂装车间前处理流水线全部安装了这种吊装夹具,一直沿用至今,这项发明成果被评为2008年度公司QC成果一等奖和潍坊市QC成果三等奖,并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

我和李冠兴沿着平展的水泥路继续往他的工作室走去,路两旁栽种着冬青树和海棠树,二月兰柔软的花瓣,在钢铁水泥丛林中,格外醒目。

路过一个车间,进去看了看,这是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如一条巨大的青虫,望不到头尾,蠕动着往前走,工人们正往它的身上不停地安上一个个零件。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在这如工艺品般的生产线上,我端着相机不停地“咔嚓”。

三十多年过去,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下车间的情景。

一踏进车间大门口,就像来到一头远古大兽的洞穴,满眼的黑咕隆冬,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两台龙门刨,如高高的秋千架,吊起一块大铁板,放下,在工人操作下,发出的吼声,如巨人在咆哮,震得我赶紧捂上耳朵。往里走,才知道这车间大得简直没边,走了好几分钟还看不到头,右边四排设备,后来知道是车床,整整齐齐,油光锃亮。左边三排设备,当时都不知什么名字,地上黑乎乎湿漉漉,到处是铁家伙,只有踩在脚下的踏板是木头的。

一股风不停地吹到身上,回头看,在车间门口旁有一台风扇,是家庭落地扇的五六倍大,稳稳地蹲在那儿,好像一巨人张大嘴在吹气。

铁的味道,柴油的味道,还有整个车间散发的味道,浑浊的让人喘不过气,我拿手捂着口鼻,跟着车间主任来到一台床子跟前,才把手放下来,勉强忍耐着呼吸。

刚认识李冠兴的时候,他在车间的车床上加工件,旋出的铁屑如花一样,加工好的工件摆放在一旁,整整齐齐。再后来,他干了刨工,每天上下班都看到他在门口的龙门刨边忙碌。

走进墙上挂有“李冠兴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房间,他介绍说,这是2018年省总工会为他设立的工作室,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做好传帮代的工作,平时他和他的工作室成员重点是突破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和瓶颈问题,解决销售反馈回来的问题。他还自豪地说从2018年至今他又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这几天正在初验着一个与汽车座位有关的创新发明,快成功了,搞了近三年的时间。

工作室里靠窗一边是办公桌,靠墙一边是书厨,里面有《汽车制造》《机械工艺》《机械制图》等工具书,还有《习近平用典》《全球通史》等书,书橱里还有他的很多证书,及参加各种活动和颁奖合影照片,他特意指给我看那张首届新时代劳模工匠座谈会上的合影,上面有“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的字样。墙中间有一宣传栏,内容是工作室简介、目标及工作室成员的相片,他已带出50多名的徒弟,有大字写在中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墙上还挂着两幅字,上写“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除去他的“齐鲁工匠”“齐鲁金牌职工”“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证书,我还发现有潍坊科技学院聘他为兼职教授和日照工匠学院聘任他当工创导师的聘书,他说他给大学生们讲的是亲身经历,有实践经验,告诉他们当一名工人也很光荣,并且当一名产业一线工人更加光彩。他还说平时喜欢看国家总工会、省工会网站上发的新闻,很注意浏览科技前沿、机械加工这样的订阅号,看到有借鉴价值的资料就发给徒弟们看,有些打印出来留存学习,有些记在笔记本上。

采访结束,李冠兴说他要去市里办事,可以顺路送我回家。我问他办什么事?他说刚填好了入党申请书,去社区盖章。我说祝贺他即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又问他“五一”休班做什么?这次他有点腼腆,说要去做义工,他加入了两个志愿者团队。

凯马汽车公司的发展,是众多像李冠兴、朱烈智这样的产业工人实现创新梦想的过程。

公司生产的载货商用车,承载着农民的致富梦,飞驰在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美丽乡村,跑出中国,跑向世界,也跑出了制造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和使命。

在凯马汽车公司,年逾半百的老董事长董宜顺亲自带队开拓疆土,在赣州分公司一待就是半年,从一个普通技术员成长为副总的孙金岭,统领着全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改革,当年的文学青年张如友,现在已是销售副总经理,还有许许多多工二代,像父亲是凯马老职工的李凯,年纪轻轻已非常熟悉外贸业务,还有既懂经营又懂党务的副书记隋元章,身兼数职的八零后冀忠,从一个安装工到高级政工师的冯延渡,因病去世的好高管李法军…….

他们是凯马人。

他们是中国制造的劳动者。

他们同千千万万的工人一样,不忘产业兴国的初心,在迈向工业发达的过程中,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五一”劳动节公司放假休班,祝愿这些工人师傅们,休假期间,去晒晒太阳,闻闻花香,享受一下劳动后的美丽和光荣。

(文/图 李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