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2篇“上海好作品”组成儿童文学的一次“青春亮相”
来源:新民晚报 | 徐翌晟  2021年03月22日08:36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文学总是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教育有着深深的执念,我们每出版一本儿童文学图书,都在琢磨着一个问题:这本书能给青少年读者,尤其是儿童读者带来什么?”今天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社会议室举行的“2021年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应当兼具民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与内涵、儿童情感和认知规律,并在文学表达形式上与国际接轨。”

座谈会现场 官方图

王焰还举例说明:“《新说山海经》在中国作为主宾国的201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中大放光彩。《新说山海经》衍生的绘本《白鹿记》,版权输出到了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实现了文化‘走出去’。”

座谈会上揭晓了2019-2020年度“上海好作品”12篇:儿童小说有李学斌的《错位》、袁博的《披毛犀愣角》、黄颖曌的《南秋的月光》、霍聃的《静静的冬营地》、李郦的《凤凰飞过梧桐树》、周雪鸥的《送作业本》。童话有于晓丹的《月亮街的白兔子》、王文婧的《大嘴波波鱼》、胡连娟的《有魔法的小房间》;儿童散文为江亦纯的《给小熊维尼的一封信》;儿童历史故事为周锐的《张飞审瓜》。儿童诗好作品是金敏的《没有人的时候》。

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锦江认为:“本届获奖的12位作家中,有八位是年轻人,这是一次上海儿童文学的青春亮相。”

据介绍,“上海好作品”奖是上海市本土作家发表在本市儿童文学报刊上短篇作品的一项年度奖项。除了去年因疫情停摆,到现在已是第九届。这项评选的宗旨在于推动上海国际大都市儿童文学短篇作品的繁荣、展示上海本土作家的短篇作品的风采与品质,鼓励上海儿童报刊多出本土儿童文学短篇新作、佳作,以保持上海儿童文学重镇的持续优势。九年来,“上海好作品”已评选出73篇上海作家的短篇佳作,包含了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

张锦江点评了获奖作品,同时提醒年轻作者要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他指出,青春们要在文学的马拉松赛跑中不败下阵来,至少经受三方面比拼:其一是文学语言的锤炼,“儿童文学长期以来不注重文学的语言艺术性。往往被童趣、童心的故事所忽视,作品中常常只见儿童不见文学,这一现象成了许多年轻写作者的顽瘴固疾。”其二是文学素养的储备,学识是成为一个作家的必备条件,“儿童文学作品缺少知识性、趣味性,都是因为作者知识贫乏造成的,以至于作品雷同化、概念化。”其三是文学生活的积累,今天的日子是和平安逸的,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生死考验,对于青春写手们并非好事,“没有特殊的遭遇,特别的生活境遇,要成为一个好的作家,是几乎没有可能的,作家的生活命运决定了作品走向,决定了作家的成败。”张锦江希望永远为孩子们写作:“青春永远是阳光使者、月光下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