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2021年第3期卷首语、目录
卷首语
当故事改变了,世界也就改变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是由文字构成的。
因此,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叙述这个世界,因此就有巨大的意义。一件事发生了,如果没人讲述,那这件事就停止存在并消亡。这不仅是历史学家都知道的事实,而且(也许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政客和暴君都知道。谁能讲故事编故事,谁就有掌控权。
今天,我们的问题在于——似乎在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仅没有准备好讲述未来,甚至讲述具体的当下、讲述当今世界的超高速转变也没准备好。我们缺乏语言、缺乏视角、缺乏隐喻、缺乏神话和新的寓言。
然而,我们确实经常看到有人试图利用陈旧过时的叙述,这些叙述无法将未来融入对未来的想象,毫无疑问这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旧的某个什么总比新的什么也没有强,要不就试图以这种方式来应对我们自身视野的局限。
总之,我们缺乏讲述世界故事的新方法。
我们生活在众声喧哗的第一人称叙述的现实中,我们从四面八方听到多音杂音。我说到第一人称,指的是那种狭隘地围绕着讲述者自我的故事,讲述者或多或少直接地写她自己,或通过她自己而写。
我们已经确定,这种个性化的观点,这种来自自我的声音,是最自然的、最人性的、最诚实的,即使它放弃了更广阔的视野。
照此理解,以第一人称叙述是编织一个绝对独特的模式,是唯一的;它有一种作为个体的自主,意识到你自己和你的命运。然而,这也意味着在自我和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对立,这种对立有时会让人感到疏离。
我认为第一人称叙事是当代光谱上的一大特色,个体在其中扮演着世界主观中心的角色。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的,而自我发现正是我们衡量现实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这里,人是主角,他的判断——尽管是众多判断之一——总是被认真对待。
第一人称叙事对文学,普遍来说对人类文明所做贡献怎么高估也不为过——它完全改写了世界的故事,所以,世界不再是英雄和神明(他们对我们没有影响)行动的地方,而是为我们这样的人(带着各自的历史)准备的。
——托卡尔丘克
目 录
本刊推荐
006马占祥/七八颗星天外(组诗)
013马占祥 许 艺/崎岖的纸页上河流涤荡(访谈)
016李生滨/马占祥的“半个城”及其周边(评论)
本期一家
020瑶 草/梅子(短篇)
030瑶 草/破茧(中篇)
051瑶 草/淌过文字这条河(创作谈)
053白 草/瑶草的两篇小说(评论)
短 篇
059袁鸣谷/奔跑的烟囱
067武俊岭/请新客
079石 也/谎花
散 文
084傅 菲/父土
095储劲松/明月前身
102彦 妮/等你三千年
110徐 霞/秋英絮语
此在专栏
116阿 舍/亲爱的散文(下)
诗 歌
123泾 河/廊檐滴水(组诗)
127离 离/一杯敬岁月(组诗)
131贺海涛/石榴花开(组诗)
134木 耳/贺兰山及其他(组诗)
批 评
137马天堂/于无声处有惊雷
——石舒清《地动》阅读感想
142武淑莲/告慰逝者
——读石舒清长篇小说《地动》
148张海龙/谁在五千年前写下了第一行诗?
——《良渚的诗》编后记
152王佐红/时代的要求与作家的准备
同期品评
157许 峰/本土化的抒怀与忧思
讯 息
058 “百年荣光,伟大梦想”征文启事
美术展厅
封二 王彦平/山水清音
美酒橱窗
封三 嘉地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