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融作家翁想想书信体散文作品《写给儿子的“情书”》出版
来源:“金融作协”微信公众号 |   2021年03月01日11:31

翁想想书信体散文作品《写给儿子的“情书”》

近日,湖北金融作家翁想想书信体散文作品《写给儿子的“情书”》出版。72封书信,用爱呵护爱。作者以爱的笔触,深情诠释了母子关系的定义:是母子、是亲人、是朋友、是伙伴,是相互依傍,是共同成长。这本书是对母子一路走来的回顾,亦是对孩子成长的赞许与期待。

本书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的“八九点钟的太阳”系列作品之一,全套八本,包括爱和环保的主题,童话和科幻的内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齐全。

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李建华评论说:小说家翁想想拿起手中的笔写起了“心灵鸡汤”,这是作家的退守,更是身为母亲的吐哺,72个主题,72封家书,传递了为人母者的至柔至刚、至情至性。

作家韩永明评论说:《写给儿子的情书》呈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譬如说,关于时代,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爱情,关于教育等等,可以从社会学、文学、甚至人类学等等方面进行解读,给读者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于我,启发最大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平等意识,二是爱的教育,三是真挚的情感。该书不仅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也表达了如何去爱。这让我想起高尔基的话。“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书信体散文应该算是我国的传统文学样式,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夏完谆《狱中上母书》,林觉民《与妻书》、鲁迅《两地书》等,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创作过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等等。因此,《写给儿子的情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文学角度看,它对于两代人的精神成长及成长环境书写,对于一个真实的平凡、豁达、内心充满爱和光亮的母亲灵魂展现等等,也有其特殊的价值。

学者周长林、刘兵、程孟辉,编剧庸人等都对该作给予高度评价。

翁想想本名罗桃仙,为湖北文学院第十届签约作家,黄石市作协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电视门》(三部)、《性别女》、《一毕业就结婚》、《怎么了婚姻》等现实题材作品十部;《文艺新观察》杂志曾为其长篇小说《电视门》发表评论专辑;多部作品改编为大型广播剧和网络电影;曾获首届搜狐原创文学大赛职场类一等奖,第一届、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黄石文艺奖等。 (转载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