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里为什么会出现宗教/超自然元素?
来源:“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 |   2021年02月08日09:14
关键词:宗教 超自然

Q:当今时代,许多人对进化论的否定是否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还是说,无论宗教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都应该去包容,不因为更相信哪一方而排斥对方?

宇镭:关于进化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非常大的话题,不同观点、背景的人群对这些问题上意见上也有巨大差异。这里我只从科幻的角度来谈这些问题。

科幻倡导思想试验,鼓励大家去思考世界的多种可能性,在今天,大众对于科学的认识里,似乎世界是有着唯一正确的某种解释的,比如进化论所解释的,地球生命是如何从无到有,让世界成为今天的样子。但实际上,如果你关注前沿的科幻成果,会发现每一个看似“确定”的解答里,其实都有许多并不是很确定的细节,而这正是科幻小说发挥自己想象力的舞台,比如,许多科幻作品里,地球上的生命、物种或文明,最初都是外星人带来的,这就给进化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科幻的价值就在于提出各种不同的可能,给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和让人思考的情景,而不是去争执绝对意义上的谁对谁错。

Q: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宗教和超自然元素该如何理解?虽然科幻与奇幻的界线很模糊,但总感觉在“科学”的世界里出现“不科学”的事物(比如幽灵)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Mahat:阿瑟·克拉克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皆与魔法无异”。反过来说,科幻小说里的宗教和超自然元素可以理解为世人无法理解的足够先进的科技。举个例子,大刘《球状闪电》里的“幽灵”是处于“量子态”的人(尽管属于“伪科学”);《莱伯维茨的赞歌》里的宗教无非是对遗落科技的坚守。科幻可以在立足于科学上有适当的幻想,宗教也好,超自然元素也罢,只要给人以理解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启发,就是好的作品。

包含类似元素的作品的中国科幻,出于于某些原因历史上并不多,好在越来越多的作者愿意去突破藩篱,现在有了一些不错的作品。

Q:怎么看待新剧《异星灾变》?为什么人类已经发展出如此高的科技,还是会被宗教所裹挟?

兔子:《异星灾变》看来还是在探讨生命与宇宙的永恒话题,主旨仍然与《异形》和《普罗米修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信仰是人类或者说拥有智能的生物的本能,当人类预见无法理解的事物,只能用信仰去解释,并形成一套貌似合理的逻辑架构,从而产生宗教,即使到了现在,仍有无数科学无法解释或归纳的东西,但多数人类仍然相信这套“漏洞百出”的科学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信仰。

所以,科学和宗教并非如表面所见天然相悖,事实上完全可能产生科学与宗教合一的“科学教”,原因在于宗教最核心的部分并非其特有的信仰主导的世界观/宇宙观,而是其强大的组织力,换言之即人类群体/社会的政治实力。

相对于无垠且莫测的宇宙,任何可预见的未来科技与宗教兴起之时的原始文明没什么区别,永远会有一个人类即使以光速前进也不能接近分毫的“神”在那里,无论祂的面纱是什么,而面纱的定义就是信仰。

Q:科幻应当怎么解释宗教?或者说,怎么和宗教恰当结合?

Mahat:乍一看科幻应该与宗教是在光谱的两端,科幻是进步的,代表着未来,宗教是落后的,代表着过去;两者是无法兼容的。但事实上,有相当多涉及宗教主题的优秀科幻小说,两者有很多方面可以结合。

1. 宗教的再演绎。赋予宗教故事以科幻背景,描写一个完全符合改宗教教义的科幻情境,给与一种可能性或是错觉,即宗教不过是曾经或尚未发生过的一种社会规范,神话不过是口耳相传的失真历史。比如泽拉兹尼的《光明王》。

2. 反思宗教的意义。用一个科幻背景下的宗教悖论,来思辨宇宙、宗教、人类。比如詹姆斯·布利什的《事关良心》和阿瑟·克拉克的《星》《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3. 宗教作为科学的延伸。当科学因某种原因无法维持自身而演化成宗教。比如《莱博维茨的赞歌》。

4. 创造一种宗教作为世界观的一部分。当需要描写外星社会时,一个栩栩如生的宗教常常能反映这个假象世界的地理特征和智慧种族的生理特征,以及基于生理特征的习俗文化历史,产生让人信服的外星设定。比如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

宗教其实是西方科幻的一大主题,但是对于东方来说是另一回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