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到人民中间寻找创作源泉
电视剧《山海情》高开高走,最终以豆瓣评分9.4分收官,成为豆瓣平台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电视剧。荧屏上剧集结束了,但关于它的话题讨论仍持续不断。
正如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所指出的:“《山海情》形成热播,充分证明反映新时代是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热切期许,也是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使命所在。”
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创作
《山海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开年大戏,也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头戏。聂辰席指出,《山海情》的创作过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创作的一次创新实践。
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描绘出了壮阔的脱贫画卷。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邢善萍表示,《山海情》是一部东西协作、山海和鸣的优秀作品。该剧找到了宏大命题和文艺创作的交集点,选题的时代性、标志性、重大性是这部作品成功的根本所在。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金科表示,《山海情》讲的是真实的宁夏故事,展现的是闽宁携手的壮美史诗,该剧播出以来,在宁夏刮起一股“山海风”,当地人民热议剧情,感怀岁月,致敬时代。
“从土里拔出来”的真实感
“这部作品令观众哭着、笑着、感动着、思考着,达到了文艺作品的最高境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认为,该剧受欢迎的原因是它真正把“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落到了实处。
《山海情》制片人侯鸿亮介绍,自2019年年底接到总局的创作任务以来,主创团队就扎根土地,到人民中间寻找力量。他认为,观众们爱的是剧中人“从土里拔出来”的真实感,他们成为该剧的“精神村民”,感受到了土地的厚重、奋斗的力量、生命的蓬勃,重拾了朴素的道德感。
导演孔笙认为,“真实、现实、踏实”是该剧最重要的特点。他表示,从创作原型到拍摄制作,从演员用方言投入表演,到故事中不回避扶贫工作中的局限和困难的客观性,都展现出了这部剧的“实”。
在编剧王三毛看来,“《山海情》能得到观众的喜欢和认可,是因为创作者敢于诚实地面对这段历史,用一颗颗赤诚的心和对这片土地的爱完成了这部作品。”
“该剧不仅把扶贫先扶志的精神展现了出来,还把教育扶贫、科技扶贫、联合扶贫以及整个历程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都写进去了,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如此评价。
现实主义作品受追捧
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山海情》首周每日平均综合收视率达1.340%,次周收视稳步上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播出的配音版的电视平台综合收视率达到1.466%,东南卫视、宁夏卫视播出的原声版的电视平台综合收视率也取得了近段时间以来的最好成绩。
“如果主旋律电视剧都是这么好看,我宣布我爱看主旋律”“这两天我每天只想钻到电视机中帮村民卖蘑菇”……在微博平台上,不少观众给予《山海情》高度评价。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是剧中“凌一农”角色的原型。在林占熺看来,《山海情》是一部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文艺作品,凌一农也是众多援宁科技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来自宁夏固原的退休干部余秉官表示,真实、真挚、真情是他的观剧感受,该剧表现了西海固人民对家乡、对土地、对亲人的情感。
可以说,在《山海情》的播出过程中,不同年龄层、不同成长经历的观众们再次体会到现实主义创作的魅力,感受到主旋律作品是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