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拼数量贴标签孩子怎能悦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雷萌  2021年02月03日08:41
关键词:寒假 线上阅读

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又逢超长寒假开启,面向少儿的AI线上课程产品迎来新一轮商机。笔者注意到,一些利用移动端推广的AI线上阅读产品,打着“不爱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多亏了××阅读,我家孩子刚上2年级,阅读量和5年级一样了”等广告语,将润物无声的阅读兴趣培养,异化为搞攀比甚至贴标签。

从小培养爱阅读的习惯令孩子受益终生,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阅读,而不是单纯追求语文分数。在线学习产品以其便捷性、交互性、趣味性受到热捧,以阅读产品为例,大多将卡通形象、小游戏、打卡有奖等元素融入课程,在环节设计、吸引互动、寓教于乐等方面颇为用心。但同时,一些产品为迎合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心态,为提升竞争力亮出“硬指标”,拉高了部分家长的购买预期,给孩子增添了无形的压力,为儿童本应享受的美好悦读蒙上了一层功利化的阴影。

早期阅读重在为少儿打好精神底色,让孩子通过阅读感悟真善美,插上想象翅膀,培养发散思维。特别是对处于启蒙阶段的少儿,阅读不注重数量的多与少、理解的对与错。教育部教学大纲多次修订,始终本着让课程知识和能力培养契合每一年龄段特点的科学规律。一些AI阅读课程让2年级孩子达到5年级的阅读量,即使达到量化标准,是不是读了个囫囵吞枣,是不是理解了作品真谛,也要打上一个问号。“拼娃”的社会心态下,家长被裹挟其中,教育产品开发者也积极助推“牛娃”制造,将研究“教育经”的功夫,分出来攻“营销经”,用贴标签的“激励法”敦促上进,用量化指标给孩子加码,不免剥夺了孩子的悦读权利,也给阅读的获得感打了折扣。

在拥挤的在线课程市场中,产品开发者要想制胜,还是要以尊重特定年龄段少儿认知能力、心理发展为设计原点,不断开发AI教学所长,着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家长更多陪伴阅读。拼指标、贴标签等做法带不来悦读,相信在积极的价值引导下,让孩子远离功利、享受悦读会赢得更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