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童年往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罗迪·道伊尔  2021年01月13日08:29

 

《童年往事》

作者:罗迪·道伊尔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ISBN:9787532785377

定价:69.00元

内容简介

1968年的爱尔兰小镇,10岁的帕特里克•克拉克正在经历着成长的阵痛,父母关系的破裂让他不得不提前面对成人世界的残酷无情。小说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犹如主人公天马行空的思绪,而爱尔兰式的幽默则与孩童的天真无邪相映成趣。帕特里克也曾拥有幸福的童年,但那些无法无天、嬉笑打闹的时光随着父母矛盾的激化开始褪去色彩。他害怕、神经敏感、无法入睡、抽烟、逃学、被昔日好友孤立……可无论他多么努力想要弄明白为什么可爱的妈妈和有趣的爸爸不再相爱了,他所得到的答案却只是玻璃窗外爸爸离去的背影。《童年往事》的色调是明亮而忧伤的,哪些沉淀在心底的困惑,那些融化于黑夜的泪水,那些有关成长、婚姻、家庭的恒久思索,有如北国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进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

作者简介

罗迪•道伊尔是爱尔兰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爱尔兰的“桂冠小说家”“伟大的喜剧作家”。道伊尔擅写都柏林普通人的生活,作品极富爱尔兰风情,被《时代》杂志誉为“充满凯尔特式的黑色幽默”。1993年凭借《童年往事》获布克文学奖。除此以外,道伊尔长期活跃于国际文学、戏剧、影视界,根据其“巴里镇三部曲”之一的小说《承诺》(The Commitments)改编的电影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EFTA Award)“最佳编剧奖”,短篇小说《新兴男孩》(New Boy)搬上银幕后入围奥斯卡最佳短片。

后 记

译后记

罗迪•道伊尔(Roddy Doyle)是当代爱尔兰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批评家们给他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称他为当代爱尔兰的“桂冠小说家”,约瑟夫•奥康纳(Joseph O Connor)称他为“伟大的喜剧作家”。他的作品被《时代》杂志誉为“充满凯尔特式的黑色幽默”,甚至还有评论家将他与幽默大师肖恩•奥凯西(Sean O Casey)相提并论。

道伊尔1958年5月8日出生于都柏林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父亲先在政府部门担任一个小小的印刷匠,后改在一个学徒协调机构工作;母亲是一名律师秘书。1963年至1971年,道伊尔在莱黑尼的国立学校读书,1971年至1976年求学于萨顿的圣•玢坦基督兄弟学校,1979年获得都柏林大学学院文学学士学位。而后,他在都柏林北部郊区的格林代尔社区学校担任英语和地理教师,解疑答惑长达14年。1993年,他放弃教职,全心从事文学创作,力挫群雄,凭《童年往事》(Paddy Clarke Ha Ha Ha)荣摘布克奖。其实,在获此殊荣之前,他已经小试牛刀,著有几部小说。早年创作的《你奶奶是个饥饿的罢工者》(Your Granny Was a Hunger Striker)被自认为是一部大学生式幽默、自作聪明的小说,写得很糟。1987年,完成《追梦人》(The Commitments),但找不到出版社出版。当时的情况是,除非已有作品出版,否则代理商不会搭理你。万般无奈之下,道伊尔贷款用法鲁克国王印刷机自费出版。海利门出版社在第二年重印了这部小说。1990年和1991年,《噼啪小妹》(The Snapper)和《发财列车》(The Van)相继问世。由于这三部小说均以巴里镇为背景,所以通常被称为“巴里镇三部曲”。这三部小说均被拍成电影,道伊尔因此人气颇旺。1996年,他在自撰电视剧本《家庭》的启发下,完成了又一部影响巨大的小说《撞上门的女人》(The Woman Who Walked Into Doors)。“撞上门的女人”即指婚姻暴力,在爱尔兰,这个词大家心知肚明。该小说描写了酗酒的女主人公宝拉•斯宾塞的一段充满暴力、痛苦不堪的失败婚姻。1999年,道伊尔的《大明星亨利》(A Star Called Henry)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热捧。或许是《童年往事》中10岁男孩帕迪的叙述提示了道伊尔,他又写了一系列受人欢迎的儿童读物,比如《咯咯精的招数》(The Giggler Treatment, 2000)、《罗孚拯救了圣诞节》(Rover Saves Christmas, 2001)和《险象环生》(The Meanwhile Adventures, 2004)等。道伊尔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被驱逐者》(The Deportees, 2007)、戏剧《黑面包》(Brownbread, 1987)、《战争》(War, 1989)等。

道伊尔最喜欢的作家有安妮•泰勒(Ann Tyler)和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适合的婚姻》(A Proper Marriage)激发了《噼啪小妹》。理查德•福特(Richard Ford)的著作《野生动物》(Wildlife)是道伊尔认为最好的小说之一。《童年往事》的灵感即来源于此。而当构思这部小说时,很久以前读过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的《黑水》(Black Water)闪现在脑中,于是道伊尔放下《童年往事》,再专心读了一遍《黑水》。他很喜欢书中出现的重复的写法,后来重复的写法就出现在《童年往事》中。对于欧茨,道伊尔一直心怀感激。不过,道伊尔绝不承认有哪一个作家是他的创作模范。而且,虽然詹姆斯•乔伊斯是公认的爱尔兰文学大师,道伊尔对他却颇有微词。乔伊斯,作为都柏林生活记录的前辈,批评都柏林人不能自如地驾驭语言;而道伊尔善于倾听都柏林人的对话,对都柏林人的语言持肯定态度。在道伊尔看来,语言的地方化,能够让人物增强独立性,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童年往事》讲述的是一个10岁的爱尔兰小男孩帕迪•克拉克成长中爸爸妈妈婚姻关系逐渐失衡、导致最后爸爸离家出走的故事。在爱尔兰文学中,这类成长小说并不罕见。乔伊斯就写过几个以成长为主题的故事,比如《青年艺术家画像》和《阿拉比》等。但《童年往事》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该故事背景是1968年的巴里镇,现实中都柏林的仿影。当时爱尔兰从英国联邦政府独立自治50年左右。虽然小说问世时,爱尔兰的经济已稳步进入“凯尔特虎”时期,但30年之前,即小说中的爱尔兰却还在饱受贫困和移民之苦。《童年往事》的主角帕迪一家在当时属于中下阶级,爸爸在外工作,几年之后买了辆小车,妈妈是家庭主妇,日夜忙碌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帕迪还有一个弟弟弗朗西斯(帕迪喜欢叫他辛巴德)和两个年幼的妹妹。

帕迪的爸爸也叫帕迪。(在西方,父子、母女同名是很常见的现象。帕迪很喜欢和爸爸名字一样。在家,他被称为帕特里克•克拉克。帕迪是帕特里克的简称。)他最大的特点是一方面认为报纸新闻可笑、不值得相信,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另一方面,他却可以在周末花一整天埋在报纸堆里,对外界发生的事不闻不问。有时候他可以和帕迪他们几个孩子一起开心地坐在地上看电视,然后突然莫名地坐到自己的椅子上看报纸,不让帕迪他们吵到自己。他会在窗户旁边教帕迪印指纹,告诉他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会带着帕迪去镇上的图书馆借书,但帕迪看的书得他说了算。他也会开着刚买的小汽车,载着帕迪一伙兜兜风。他还会打妻子、酗酒,彻夜不归。他的婚姻失控,最后离家出走,一家的重心就转移在10岁的帕迪身上。

帕迪的妈妈克拉克太太是一个温柔、慈爱的母亲,总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生下帕迪后,第二个女儿安吉拉•玛丽难产,接着又生下弗朗西斯和凯瑟琳•安吉拉,最小的女儿迪得丽还不会走路。作为四个孩子的妈妈,小说中的她总是忙忙碌碌,忙着洗衣服煮饭,忙着给帕迪和辛巴德解释他们不懂的事情,忙着照顾还不会说话走路的迪得丽。也许正是因为一心扑在孩子和家务上,克拉克太太忽略了和丈夫之间的情感交流,慢慢的吵架成了家常便饭,甚至逐渐演变成了家庭暴力。帕迪是一个小孩子,怎么也不理解大人的世界到底怎么了。妈妈很友爱很耐心,爸爸很幽默很风趣,他很爱爸爸和妈妈,但始终不明白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不再爱对方了。

辛巴德比帕迪小,就是帕迪的跟屁虫。因为他是弟弟,所以帕迪欺负他是天经地义的。否则,帕迪如果在众人面前摆布不了辛巴德,那是很失脸面的事,后果很严重(帕迪会狠狠揍他的)。辛巴德虽然老是被欺负,但仍愿意跟在哥哥后面。他的书写有点笨拙,可并不难看;他有足球天赋,玩街边足球时有他的一队总是获胜的一方;他很爱哭,有一次因为额头撞到床的护栏上竟然哭了一整晚。帕迪很讨厌他,也很喜欢他。尤其是后来爸妈成天吵架,帕迪无能为力,感觉孤独,而此时辛巴德成了他唯一的寄托。他希望带上辛巴德远走高飞,一路上好好照顾他。可辛巴德似乎因为经常挨打,不怎么理会他。即使自己又被帕迪欺负、被捏住鼻子不准呼吸、被帕迪紧紧抱住,他也强忍着一声不吭,对帕迪完全封闭自我。

帕迪和两个妹妹仿佛没什么交流,也确实没什么可以交流,因为他经常就和他们一群男孩子——凯文、利亚姆、艾丹、伊恩•麦克艾弗和辛巴德——混在一起没心没肺地打闹、恶作剧。他们一起在巴里镇还未干的水泥路上写自己的名字,一起翻越一家家花园的篱笆当作赛马大赛,一起在巴里镇新铺的地下管道奔跑,一起在街边玩足球,一起骑自行车去贝赛德捣乱。而他们这一群人中凯文是老大。

凯文比帕迪年纪大,也更强壮。在他们一群人中,通常都是他说了算,比如他们要玩什么游戏、谁当裁判。他们一群男孩子的友谊有时候表现为互相攻击对方,当然只是小打小闹,不是很严重的那种。利亚姆和艾丹是兄弟,他们没有妈妈,所以在圈中地位就弱一点。而利亚姆是哥哥,更是经常被凯文欺负。在一次游戏中利亚姆实在被凯文的拨火棍打疼了,不再追随凯文,独自回家。当时帕迪很同情利亚姆,但还是觉得留在凯文身边好,因为这意味着他还在圈中。在学校,帕迪的同学还有查尔斯•立夫、肖恩•华伦、大卫•格拉提、詹姆斯•奥吉弗和爱德华•斯万维克等。他们都是和帕迪年龄相仿的一群男孩子,有的也没有妈妈,有的没有爸爸,有的爸爸妈妈关系也不好,有的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腿残。他们这一群孩子好像没有一个家庭是美满幸福的,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可他们依然有着自己的童年的快乐。

他们的老师亨尼西(简称亨诺)老师,很讨厌詹姆斯•奥吉弗,经常抓他小辫子,也许是因为他没有爸爸,但对利亚姆却有着异常的耐心。他给他们放电影,每个人得交3便士的入场费。他们课间休息也不得随便走出校园,亨诺老师会盯着他们。亨诺老师教他们算数、拼写等,给他们改作业、排座位,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而帕迪后来在课堂上打瞌睡时,他并没有惩罚帕迪,而是把他送到自己办公室让他好好睡一觉,事后还独自留下帕迪,关心地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表现得很有爱心。可总体而言,亨诺老师很严厉,一旦发现学生犯了什么错,就会拿用醋浸过的教鞭打他们手板。

帕迪的生活离不开这些人,他和他们是一起的。他自己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很喜欢看书,知道很多其他同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他喜欢和凯文他们一起玩乐,尽情享受童年的欢愉。做恶作剧、出鬼点子往往少不了他。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家也很和美。他可以花一个下午坐在自家的大桌子下面自娱自乐,然后闻着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听到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哼起同一个小调。有一次妈妈在洗手间发现一只老鼠,全家人一起“出动”,最后还是爸爸冲水赶走了老鼠。还有爸爸在圣诞节扮演圣诞老人,帕迪“无奈”只好配合,妈妈也在一边“表演”,一起让辛巴德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妈妈洗衣服和床单,帕迪在旁边帮忙,看着床单上五彩缤纷的泡沫,看着床单变得平整光滑,很温馨。然而不知不觉中,爸妈开始吵架,并逐渐升级。帕迪无能为力,以为自己整晚熬夜可以阻止他们,以致上课打瞌睡。爸妈关系的变坏也影响到帕迪和伙伴们的关系。他不再追随凯文,而是崇拜起平时很酷的查尔斯•立夫,学他抽烟、翘课、说话。最后他还和凯文打了一架,像他爸爸打妈妈时那样用力较劲。他从他们一群伙伴中脱离出来,因为他说他们都是小孩。这时他爸爸已离家出走,那一群男孩子嘲笑他,“帕迪•克拉克/没有爸/哈哈哈!”

《童年往事》可以让人很快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些场景仿佛自己也经历其中,但是看着看着会觉得很伤感。曾经的天真单纯、肆无忌惮,随着爸爸的出走,一切都回不来了。“我很好,谢谢”,读着让人觉出帕迪爸爸的落魄,但更多的是10岁帕迪的坚强。帕迪以后也没有爸爸了,而巴里镇——或者都柏林,抑或爱尔兰——又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呢?虽然这部小说鲜有笔墨描写婚姻关系,可帕迪的遭遇却让这种关系的破坏以及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在读者心中更觉强烈。也许单从这方面讨论《童年往事》这部小说,会削弱其力度、深度和广度,因为该小说也关涉爱尔兰民族的独立性、战争、对印第安土著的追述以及宗教等“重大”问题,可婚姻、家庭和成长却离不开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字——爱。婚姻中爱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父爱的缺失,而没有父爱的成长是不完整的,这种痛会在帕迪心中埋下阴影。读完小说,恐怕大部分读者都会不胜唏嘘。除了其主题非常容易引人共鸣,道伊尔在描述整个故事时,非情节化的结构、碎片式的语言、无序的现实编排和缺乏时间感的叙述,都让人耳目一新。斩获布克奖,《童年往事》当之无愧。

译者

2011年10月记于杭州

2018年5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