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找诗歌的童心,儿童诗空中朗读会举办
来源:中国诗歌网 |   2020年12月31日09:20

12月28日晚,由中国诗歌网和腾讯新闻主办的“童心与天真之歌——儿童诗空中朗读会”直播,从事童诗写作、教学与研究的诗人、一线教师、研究专家、翻译家、编辑线上朗读,与大家线上交流如何写好一首童诗,并朗读富有童心、童趣、童真的诗作。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诗刊》社副主编、评论家霍俊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车延高,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翻译家树才,北京市门头沟区作协主席、诗人马淑琴以及她指导的三年级学生隗雨杭、赵佳慧,《诗歌风赏》主编娜仁琪琪格,《诗刊》社第36届青春诗会诗人苏笑嫣,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研究生导师常立,曾支教于云南的青年诗人火棠,《海外华裔童诗集》主编、诗人葭苇,朗诵艺术家、四川传媒学院教授蓝帆,中国诗歌网编辑孤城、祝雪侠、符力、姜巫等参与朗读会,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主持会议。

李少君在致辞中说,为中国诗歌寻找童心,也是寻找中国诗歌的初心,中国诗歌的初心是真善美。儿童有天然的本真,“真”是诗歌的本质,是诗心的发源。儿童最能感受到什么是善,凡是爱他的、珍惜他的,他都会本能地亲近;凡是让他恐惧害怕的,他会本能地躲避。“善”是诗歌的目标和方向,儿童天生对美敏感,在儿童眼里万事万物都是新鲜的,都是吸引人的、美的。“美”是诗歌的生命和意义,寻找中国诗歌的童心就是寻找诗歌的本源,回到诗歌的根基,寻找诗歌的意义和方向。疫情期间,尤其需要对真善美的发现和珍惜,真善美会给我们带来温暖、安慰和希望,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成。《诗刊》社中国诗歌网愿与大家一起,为之共同努力奋斗。

霍俊明表示,中国诗歌网童诗专辑目前已推出了18辑,征集半年多时间以来,共收到6672组作品,超过一万多首诗,可见当下的童诗和儿歌的创作现场非常活跃,大小朋友、新老诗人、诗歌爱好者都参与进来。寻找诗歌的童心,这是一个开端。直播背景图中的月亮、星空、飞鸟、风筝,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画卷,诗就是童年的伟大星空。成年人写的童诗和儿童写的童诗构成了两个声部,是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重新回到童年的开始。

车延高说,为孩子写诗就一定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样才能找到一颗童心。童心里住着天真,天真和诗人的灵感对接之后,就是一种强大的想象力。“我带着三岁多的外孙女一起写诗,她的只言片语为我带来灵感,稍作修改就成了诗。”

树才相信,孩子能写诗,而且能写得很好。“诗歌是表达自己的最好方式,孩子也许不懂事,但绝对懂诗,他们有时不听大人的话,但绝对听自己内心的话。童年的伟大就在于它离真善美最近,诗是他们生命中最善、最美、最真的直觉瞬间,这些瞬间发着光,光的源头就是童心。”

马淑琴从2006年起投入中小学少儿诗歌教育,每年讲授百节以上的诗歌课,培养和结交了许多“忘年诗友”。她介绍教孩子写诗的经验,“从诗歌语言的形象画面进入,从发现美和独特的发现开始,逐渐引到什么是诗。让孩子记住,写诗是创作,是创新,是独特,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新鲜与生动。从练句到成诗,像一只只小蜜蜂,学用诗人的眼睛去发现、采撷、提炼和酿造。”她所指导的两位小朋友,来自“京京文学社”诗歌班的学员隗雨杭、赵佳慧先后朗读了自己创作的诗歌。

娜仁琪琪格从事过一段时间幼儿园老师,后来到北京担任《中国校园文学》编辑,“接触了大量的孩子,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滋养。成为母亲之后,更加体会到了温暖、慈爱和温情。住在潮白河边,花鸟树木唤醒了我沉睡的生命,为我的生命插上了灵感的翅膀,激发我写作了一批儿童诗。”

苏笑嫣从3岁开始“写诗”,最初口述的诗篇被妈妈记录在相册扉页,得以保留下来,10岁的时候第一次正式发表诗歌,在《诗刊》的“校园诗星”栏目,那组诗写到月亮和穿着白裙子的小女孩,她取名为《银色月光和百合花》。

常立表示,童诗是需要遇见的。孩子总能说出让大人惊讶的话语,但并不是每个儿童的每一句话都是童诗。孩子的话30%是意义难解的外星语,30%是日常寒暄的垃圾话,29%属于颠三倒四的错误话,只有1%是诗歌的语言。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说,家长们、记录留下那1%的诗。因此,诗歌的写作是一种相遇,也是一种选择。他透露,儿子常笑明年将出版诗集《把爸爸从火星上摘下来》。

两年前的一个选择,火棠毕业后来到云南大山支教。“学校很偏远,离最近的县城有4小时车程,位于美丽的金沙江畔,连接着天空和大地,是一个世外桃源。”有次,他让每个孩子写下自己愿望,那个住在最远的村子的孩子,想开一家小吃店度过一生,成长的贫乏和内心的孤独不言而喻。于是,火棠开始教孩子们写诗,希望诗歌能成为孩子的朋友,给予他们孤独时的陪伴,保护他们的童心不被伤害,用诗意延展他们的视野,“为了让孩子们看见生活中美丽的时刻。”

葭苇为海外华裔儿童开设了一门“现代汉语诗歌赏析与写作”网课,关于这段教学经历,她说“这些孩子在海外出生,母语并非汉语;年龄5至19岁不等,有的说起中文磕磕绊绊,有的并未来过中国,还有些对说汉语十分抵触,但这些都不应成为用汉语写诗的阻碍。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有隐秘的诗心,只要有人发现他们诗性的种子,稍加浇水施肥,便可发芽吐叶,亭亭如盖。诗,是不分语言不分国界的。”

蓝帆表示,儿童好奇心盛,模仿力非常强,是在同成年人的互动中形成的。小朋友喜欢形象思维的句式,诗歌的喻体是他们听得懂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而与心灵产生共鸣。“好的儿童诗成年人也喜欢,与其说对孩子在施教,完全可以换句话说,我们观察孩子,真的受益匪浅。”

金石开在总结中提到,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童心就是诗歌,诗歌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而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正是诗歌最可贵的品质。通过朗读会,我们将诗歌和诗意送到喜欢诗歌的孩子们面前。可以说,诗歌这批黑马已经来到我们中间寻找它的骑手,期盼孩子们早日成为驾驭诗歌的优秀骑手!

中国诗歌网自今年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国范围开展“原创童诗和现代儿歌征集”活动,共收到来稿近7000份,反响热烈。12月26日,“当下童诗、儿歌创作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办,2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当下童诗创作现状,并就童诗的传播和教育机制展开研讨。本次儿童诗空中朗读会共吸引7.2万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