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吴君作品研讨会在深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林坤城  2020年12月22日16:34
关键词:吴君 研讨会

12月12日下午,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广东省作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花城出版社联合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和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共同承办的吴君作品研讨会在深圳市文联举行。来自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吴君文学作品举行深入研讨。

作为一位深圳本土成长起来的作家,吴君与深圳同行,与时代同步,以其敏锐和真心诚意,创作出一系列深刻反映时代生活的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几乎涉及了深圳每一次重大社会变迁,对于当下的文学创作如何反映现实、如何表现时代有着样本性的意义,展现了一个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20年来,吴君的作品不断变化,充分体现了深圳题材的艺术风貌,《万福》是一部非常有烟火气的小说,展现了时代洪流中的家族纠葛。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认为,吴君是一位对时代环境中的现实世界具有深刻穿透力、省察力,具有鲜明审美特征和艺术品位的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优秀作家。吴君小说卓异之处还体现在她的作品的结局最终往往是和解,是人与人的和解,人与自己的和解。写实性、讽喻性、批判性和共情性的共存,呈现了吴君对苍茫世间普罗大众的同情和祈愿,是作家美与善的光影,是作品真与贵的佐证,不仅如此,吴君还写出了时代真实的样态,以形象绘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缤纷的中国。在她的笔下是中国的城与乡的变迁,是中国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人间“景观”。她将“人”与“世道”“世界”勾连起来,从“人心”“人情”“处境”反映了“世道”和“时代”。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指出,吴君作品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书写了急剧变化年代普通人的困境与矛盾,是一种对深圳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可贵记录。“深港味”的写作风格不仅是吴君文学的标志,还是深圳文学极其重要的标志。吴君无疑是目前深圳中青年作家中的领军人物,是深圳文学40年历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家。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晋文提到,在深圳这座急速发展、有些浮躁喧嚣的移民城市里,吴君的写作初心却没有改变,始终耐得住寂寞,不断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同时还是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最多的作家之一。广东省文学院院长、作家魏微表示,吴君亲近外部世界,深入人群、关注人群,并投入了一个作家同情的理解。对于深圳的书写,这是吴君作品的一个文学母题。吴君和深圳的关系是契合的,她擅于讲故事,能讲好故事,她书写了另一个深圳,一个丰富的、热闹的同时也是孤独的深圳,为深圳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拓展了新的文学空间。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认为,从《亲爱的深圳》到《万福》,吴君已经从深圳的外来者和观察者真正地成长为深圳的亲历者和书写者,书写深圳的人与事。从某种意义上,吴君对这个城市的关注已经和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她从以短篇小说见长到长篇小说,其写作渐入佳境。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评论家张陵认为,吴君是一个以写实讲述深圳故事见长的小说家。在长篇《万福》里,作家的思想立场发生了大转变,她的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关注的对象正是生活在基层的深圳百姓。长篇小说《万福》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基调中,展开的对文学深圳的叙述。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认为:吴君的作品比较注意写生活细节,落脚地始终在人,这一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重要,包涵比较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人物的命运与遭遇有一种较强的理解和认同感,这也是她作品的一个特点,她的内心对人物有一种关爱、善良的情怀。吴君的小说比较注意写生活细节,呈现出一种比较写实的小说特点。虽然小说不能够满足于写故事,但是故事是很重要的基础。今天的文学作品要达到一定的市场影响,故事还是很重要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江冰认为在吴君的写作中,有一种天然的平民视角,没有精英式傲慢,因此她能够选择深圳原住民来写,而不是去写更强大的外来者。她很温和低调地看城市的变化,既有原住民和城市生长之间的关系,又有城市对于深圳人的塑造。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吴君的小说写得好看,对于小说家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德。然而吴君的小说还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仅《万福》而言,吴君写出了历史的变迁所造成的错位与尴尬;写出了历史中的人性格之复杂和拧巴;写出了历史作用于人的最深层的东西,那就是具体的历史经验成为人的某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这才是历史中人的性格何以那么复杂和拧巴的原因。《万福》写出了时间的复杂性,如果把《万福》和吴君的其它一些写深圳的小说放在一起,就成为拼图的一块,共同构成了吴君笔下这座城市空间上的复杂性。吴君写了一批以深圳具体地名为标题的中短篇小说,非常精彩。她用这些地名拼出了一个纸上的深圳,让我这个基本不算来过深圳的人,也对深圳有了具体的认识,走在深圳的街头感到熟悉和亲切。其实,吴君其实对这些地点的选择颇具匠心,让这些地点具有某种文化标识的意味。其中有深圳最早的福利房小区,有深圳正在改造的城中村,也有本省人聚居的颇有小镇气氛的所在,他们各自代表了深圳的一个面向,让这座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城市在她的笔下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有了蜿蜒曲折的街道巷陌和百态人生,让这座城市真正成为一座有内容的城市,她真正将深圳在文化和文学的地图上展开了。同时,吴君还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内部。表层的地理标识、广度上的文化拓宽与深度上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吴君的深圳书写,这对于深圳的意义比对于吴君的意义更大。一座城市的文化当然客观存在,但是需要作家去挖掘、书写和留存。一个人没有去过北京和上海,但是对北京和上海是有概念的,很大程度上北京和上海的形象正是来自于老舍、王朔、张爱玲、王安忆等作家对这两座城市的书写。多少年之后,即便北京已经不是老舍笔下的北京,但是那时代的人与物,将在老舍的文字中永存。深圳太新了,以至于没有来过深圳的人,对深圳的印象是模糊的;深圳变化太快了,以至于十年前来过的人,也可能在这里感到惊叹和陌生。在这个意义上,吴君的书写恰逢其时,尤为重要。某种意义上,她对深圳的书写,的确可以和老舍对北京的书写、张爱玲对上海的书写相提并论。

青年评论家张元珂说,我认识深圳几乎都是通过吴君的作品,因为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提到一个坐标,坐标背景下的人和事,如果把吴君放到文学史来看,她对文学史意义的阐述可能具有经典意义。吴君不但写城市的地标,她也有虚构的地标。之前吴君愿意把人与环境,人的身份、变迁反映出来,到了《万福》这部长篇,我发现她的变化非常大,一是格调大气,表现十几个人物的生离死别、爱恨情愁。时间长、人物多、主题多元;她把小说中十几个人物编织成一个网中的各个点关联,任何一个人的变动都牵扯到关系网的变动,小说无论向外还是向内都体现了极大的张力。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丁力说,吴君让我们看到描写深圳“小市民”的作品,她对准了城市的微观和枝梢末节。评论家唐诗人认为吴君那种不温不火讲故事、老老实实写深圳人日常生活的小说,往往比那些观念性特别强的小说更有嚼头。在长篇《万福》里,这种特色显得特别清晰。这种文化转型带来的叙事结构变化,或许也是当前中国小说的过渡性特征表现。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洪霞说,吴君作品所表达的地理空间不仅是物理属性,还包括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等,揭示的是城市化与全球化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阶级、民主、平等、文明等诸多问题。深圳城市内在的空间对比是对快速发展的新型城市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批判,是一种时间上的变迁,是一个对于全球化的空间的关照,深圳一开始绝对不是一个现代都市,而是一个现代性的发生地,它与乡村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吴君,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们不是一个人类》《亲爱的深圳》《皇后大道》《万福》及影视和舞台作品,有作品译成英、俄、阿、蒙等语言。《亲爱的深圳》入选中国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丛书,《万福》入围2020年度长篇小说金榜。曾获中国小说双年奖、百花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中国70年70部优秀有声阅读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