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雪池诗墨》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0年12月11日12:31

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现场

12月6日,由作家出版社、民盟中央美术院主办,《中国故事》杂志社、书法网协办,介居书院美术馆承办的《雪池诗墨》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介居书院美术馆举行。与会专家就《雪池诗墨》的内涵意蕴、情感基调、创作手法,以及诗词与书法的关系等话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由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周祥林主持。

《雪池诗墨》2020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书法家崔世广创作的一部诗书集,分为“路上”“故乡”“雪池”“远方”四辑,收录了崔世广近年来创作的二百余首现代诗词,记录作者的旅行见闻、生活野趣、读书偶得、人生实感等,每首诗均配以作者专为诗作书写的书法作品。

“诗书不分家”

作为文人书法的继承者和探索者,崔世广尝试创作现代诗歌,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张平看来,这并不奇怪,因为“诗书不分家”,而《雪池诗墨》正是一部集诗书于一体的作品。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曲伟寄望崔世广能继续文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更好的传承、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也注意到崔世广将书法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努力,他认为崔世广用书法这种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的诗意生活,而用现代诗歌创作回应他的书法作品,不管是诗歌创作,还是书法作品,都流露出作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诗意情怀。

中国传媒大学书写中心主任刘守安与诗人、评论家杨志学都认为将诗词与书法结合起来探讨很有意义。他们认为,诗词和书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创作形式,前者借助于“语言”,后者借助于“线条”,本质上都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手段,重要的不在诗歌、书法本身,而在巧妙运用这两种艺术手段,真实展现个体世界隐秘的情感世界。崔世广虽然写的是现代诗歌,却充满古体诗词的韵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古人的遗风流韵。

“独抒性灵”

《雪池诗墨》中的诗词最早出现在崔世广的微信朋友圈,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皆为作者写于故乡或者在路上的“有感而发”,里面有他的思考和沉吟、回忆与感伤,真实地记录着崔世广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人高洪波用“散淡”与“寂寞”形容崔世广的诗词创作,他剖析了代表作《初秋远行》《下扬州》《冬日远行》《取意》《冬至》中出现的“寂寞”“冷寂”“孤独”“寂寥”等字眼,认为作者在城市生活当中融入真实的个体经验和感悟,语言精炼,意境忧郁,感情真挚,很能引发读者共鸣。

《海内海外》杂志主编、诗人朱小平认为崔世广正是通过《雪池诗墨》抒发或忧郁感伤,或平和自然,或孤独寂寞的个人情感,这也是他的诗词风格多样的重要原因。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谈到,崔世广不论写乡愁、节令、风物,还是直抒胸臆,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他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非常强的画面感,文字也有明显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

张平也注意到崔世广诗歌中映射出的寂寞和孤独,认为这是一种“独抒性灵”式的写作,而且,他的诗歌的情感基调真诚朴素,能体味到作者内心的细腻和温情。

当日下午,介居书院美术馆还举办了《雪池诗墨》签售会,到场读者与崔世广就诗歌创作、书法研习等进行了交流。崔世广书法作品展在当天同时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截至12月31日。(文/李英俊 主办方供图)

问答:

记者:您先开始文学创作,还是先开始书法?

崔世广:学习书法早一些。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常跟我爷爷在一起,他擅长书法,也会画画,我在耳濡目染之际就拿起毛笔“胡乱”写字。那时候对书法产生了一些兴趣,但是理解还不够深刻,我读书的学校也没有开设书法课程。直到后来才知道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诗,也是受我爷爷影响,他喜欢唐诗宋词,有时候还摇头晃脑地“读”,我觉得很好听,就会记住一些诗词,当时也并未懂,长大后才知道好听是因为押韵。

记者:那您也写过一些古体诗词?

崔世广:是的,我写得少,古体诗词比较难写。我出版过一本《一篙春水到江南——崔世广书宋词百首》,里面有我自己写的一些词。其实,在这本《雪池诗墨》里,也有一些,比如《浣溪沙》《卜算子》《清平乐》等。词讲究长短句,现代诗也讲究长短句,所以《雪池诗墨》中的部分诗歌,我也尝试着以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完成。

记者:《雪池诗墨》既有诗歌,也有书法作品,几乎每一首诗歌都会“搭配”一幅书法作品。您觉得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崔世广:“诗书不分家”,书法与传统诗词从来也没分开过,我们在很多展厅里所看到的现代书法作品,基本写的都是古诗词,很少看到现代诗词。《雪池诗墨》主要写现代诗,我想尝试将现代诗与书法结合起来,书中有的书法作品写的就是这首诗词,而其他书法作品是能够与此诗相匹配的古人的诗词作品。

记者:在当下,您觉得如何更好地去阅读、弘扬传统诗词?

崔世广:在当下,我觉得讲解唐诗宋词的书籍很多,而且内容也很好,也有一些视频、音频等新媒体传播工具出现,不管是哪种,整体来看,我觉得我们对传统诗词的解读很“热”,这是一种趋势。至于如何弘扬?首先是“读”,进而达到背诵的地步。古诗词讲究抑扬顿挫,音乐感很强,多“读”才能记住,“读”得多了,记住的多了,渐渐也就理解了,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的心境以及诗词的内涵。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真正喜欢,可以尝试着去写,因为在创作中,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诗词。

崔世广,号不明,别署雪池。1976 年 8 月生于山西襄汾。书法艺术硕士、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出版作品:《翰墨唐韵·崔世广》《崔世广行草书白居易琵琶行》《一篙春水到江南—崔世广书宋词百首》《翰墨牌艺— —崔世广书历代名言选》《翰墨牌艺— —四季诗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