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吻你的痛》:致敬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救助 ——彭名燕长篇报告文学《用爱吻你的痛》研讨会在深举行
12月6日上午,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广东省作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海天出版社联合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彭名燕长篇报告文学《用爱吻你的痛》作品研讨会在深圳市文联九楼会议室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作协副主席范英妍,深圳文联副主席张忠亮,以及梁鸿鹰、王山、李炳银、白烨、张陵、王必胜、牛玉秋、贺绍俊、丁晓原、谢有顺、傅逸尘等专家学者围绕该书举行深入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高伟主持。
长篇报告文学《用爱吻你的痛》是彭名燕历时两年半,历经多次采访收集大量素材,满怀着对中国民政救助的敬意、热情写就的最新报告文学作品。该书共33万字,通过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展现了中国民政系统数万员工的大爱情怀,记录了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的仁厚爱心。作为中国首部聚焦国家救助的大书,《用爱吻你的痛》视野宏阔,情怀深博,是一部献给基层的劳动者和人民群众的赞歌。作品首发于今年《中国作家》纪实版第11期,一经问世就被广泛关注,得到中国民政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和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从写作主题、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方面予以分析评论。
阎晶明认为,《用爱吻你的痛》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描写了特殊群体,并展示了一种人间的大爱。这种人间大爱不是抽象的,反映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优势。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用爱吻你的痛》这部作品主题崇高宏大,直入人心,而作者的写作又具体细腻。她描写了很多人被救助之后生活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了参与救助的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以及无私大爱的精神。这部作品写出了人的明亮的一面,也写出人的不幸的方方面面,包含了丰厚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称赞该作品在题材与内容上作了一次创新。令他感受深刻的是,彭名燕的写作中用了“不仅是下沉,而且是平视”的视角。“她写了很多救助者,都非常生动,都有很完整的形象。同时她也写了很多被救助者的个人状况。这是很让我意外和感动的,因为她是采取平等的状态来写,救助者和被救助者没有不平等,无非是生活和命运不一样而已。”
“彭名燕是为国家宣传,为人民担当,为深圳写心。”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彭名燕在作品中围绕国家的救助事业,特别是以深圳为立足点写出了人性如何绽放,写出了如何把社会的关爱通过无数人的努力,让社会得以更加美好和谐的追求。
“城市救助工作的核心就是‘爱’字。我觉得彭名燕是非常有爱心的作家,她从对爱心的理解和观察书写救助工作。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也是这个作品的亮色。这部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贯穿作品始终的浓浓的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指出,彭名燕写“爱”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譬如她写的是人性之爱,不是写观念之爱。她还是以一种辩证的思想书写爱,因此她笔下的爱更加真实可信,更有感染力。
据悉,这部作品即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编辑: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