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清华科幻季“永生奖”三创大赛获奖作品揭晓暨未来定义权科幻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尹超  2020年12月01日22:04
关键词:清华科幻季

11月29日,清华科幻季未来定义权科幻系列论坛等活动在上海举行。

活动现场

11月29日,清华科幻季未来定义权科幻系列论坛等活动在上海举行,会上举行了未来城市与创意生活等多场论坛,并揭晓了“永生奖”全球科幻三创大赛2020年度获奖名单。中国科协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首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评委会主席侯克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陈楸帆、江波、顾备、顾适、阿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林天强,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专职董事张爱平,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启迪之星(上海)董事长韩威,上海中科计算研究所所长孔华威,上海戏剧学院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等近百名专家学者、科幻作家、科技、游戏、影视文化公司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清华科幻季是由清华校友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起的系列科幻活动,2017年由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清华大学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唐杰、林天强、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联席主席克丽丝托•霍夫等五十多位科幻科创界人士发起,并签署了《共同发起书》。此后,清华科幻季连续举办了多场活动,包括华为阅读科幻研讨,腾讯、网易等参与的《生而游戏,定义未来》游戏论坛,“永生奖”全球科幻三创大赛,未来科技大展,科幻舞台剧展演,科幻寻宝秀等系列活动。

科幻如何定义未来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在论坛上发言

袁涛表示,一个地方如果想要成为未来的科学、科幻之城,除了拥有科幻元素、颜值之外,温度同样必不可少。它可以引起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人们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实现。在这里,人们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而这样的城市背后,需要汇集创新资源、完善的产业生态、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张江正以博大的胸怀、世界的眼光打造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未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区。未来,320米高的雄伟“科学之门”将面向世界和未来敞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科创之城、未来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科幻在这里正变为现实。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董事张爱平讲话

张爱平说,今年刚过28岁生日的张江不仅完成了从地理名词到科技地标的嬗变,也正在实现从高科技园区到科学城的转身。张江科学城的文化,建立在海派文化基础上,同时又融入了科技元素,是一种创新的文化,而科技、科创、科普和科幻文化与张江气质正好匹配。未来,张江科学城将继续以文化为灵魂、科技为动力、创新为核心,努力实现产城融合、科幻与科技创新,从而“构建创新共同体、提升生态竞争力”。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林天强作“科幻季、数字经济与未来定义权”主题演讲

林天强围绕“科幻季、数字经济与未来定义权”做了主题分享。“未来定义权”,就是刻画、书写和预测未来世界图景、生活图式和发明创造的权利与权力。它启示和要求未来的权利/权力掌控者,基于当下的科技发展方向,以建构者的身份,著述科幻作品去想象和展望未来的图景,并且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促使这种想象付诸现实。“未来定义权”是科幻文化生产力、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具体体现,实现“未来定义权”的权力平等与权益保障则是指引科幻文化产业走向“幻想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定义并非预测,而是提供愿景,是方向;定义并非规定,而是约定俗成,是共识;定义并非计划,而是规划引导,是投入。

郑浩峻在线上谈到,科技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人们生活,而科幻如何在科技产业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当前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一种公共资源,门槛大大降低,人们可针对自己的需要自行获取,同时科普需面向公民,科幻需成为大众的文化,加大科幻与科技的融合,加速二者融入人们生活。

吴岩以科幻与未来的关系展开线上分享,他说,当前,科幻作品里不仅充满了对未来生活、未来文化的探测,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逃避,我们如何逃避《三体》、《流浪地球》里未来的生活场景,需要人们从现实中反思。

科学与艺术都是创造力的凝聚,而创造需要想象力,汪扬分享了“科技与艺术的协奏曲”,在他看来,START=Science+Technology+ARTS,并给大家分享了由人工智能作出的一段音乐,以及由机器人作出的表演,而这些都是科幻进入生活的更好诠释。

以科幻文学为核心辐射多重产业

与会嘉宾围绕科幻如何参与到游戏、教育以及未来城市建设等话题纷纷展开“头脑风暴”,共同分享科幻界前沿见解以及对科幻的未来期望。就“未来城市与科幻作品”、“未来游戏与科幻产业”、“未来人才与科幻教育”等主题发表见解。

论坛现场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永生奖”科幻创作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度获奖名单也在论坛上公布。七月的《群星》、萧星寒的《红土地》、王诺诺的《冷湖之夜》分别获得最佳长、中、短篇小说永生奖;程婧波的《八号旅馆》获得最佳剧本永生奖;付昌义的《评<永生医院>》获得最佳评论永生奖;《荧惑》获得最佳音乐永生奖;《九座城市,万种未来》获得最佳美术永生奖;《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获得最佳连续剧永生奖;《疯狂外星人》获得最佳科幻电影永生奖;《流浪地球》获得电影工业永生大奖。

除了奖项公布,活动现场还发起了2021年度永生奖全球科幻三创大赛,并开展了基于数学建模的科幻作品征文。

七猫文化代表王业元与林天强签约

会上,七猫文化与北京大爱永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继续以科幻文学为核心,发展科幻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将科幻之光辐射到更多的领域。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支持,永生奖全球科幻三创大赛办公室,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三创平台、清华海峡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大爱永生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承办,中华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委员会、启迪之星(上海)及永慈传媒协办。(尹超)

会后嘉宾合影

(摄影:尹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