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语成谶的马蒂斯展果然“像小说般”一波三折
来源:北京青年报 | 王加  2020年11月06日08:29
关键词:亨利·马蒂斯

“色彩的首要目的是尽可能地为表达服务……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纯粹、宁静的艺术,没有令人困惑的、压抑的主题,这种艺术……具有安抚作用,像是心理上的安抚奶嘴,如同一把舒适的扶手椅,可以让人躺在上面消除身体的疲劳。”

———亨利·马蒂斯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范围内的各类艺术展备受影响且损失惨重。许多重量级的特展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关停和延期。然而要说2020年最悲催的西方绘画类大展,当属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马蒂斯,像小说般”展览,这是为纪念法国“野兽派”创始人亨利·马蒂斯诞辰150周年而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堪称“像小说般”的独孤求败。

展览原计划于5月开幕,彼时法国正因第一波疫情而封国,展览延期至10月21日。然而待到展览开幕后仅一周,全欧第二波疫情的严峻形势迫使法国政府再次决定封城。因此,这个自1970年大皇宫展览之后法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回顾大展只能再次关停,何时重启还要看法国本土的疫情状况。原以为那个3月份在罗马举办的最大规模纪念斐尔逝世500周年回顾展开幕3天便停摆已经很惨了,但好歹此展之后对公众开放了两个月。反观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马蒂斯展,着实是一波三折、命途多舛。

无法观看的大展

本次回顾展作品数量和质量可谓“百年一遇”。展览汇集了近百幅出自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藏品,还包括其出生地法国北部纺织小镇勒卡托-康布雷西和他长期生活的黄金海岸城市尼斯这两座法国境内的马蒂斯博物馆中的精品,以及一些重量级的国际借展、其家人和私人收藏作品。

展览以9个主题、共计超过230件包括素描、绘画、雕塑、版画和剪纸等作品以及70件文献呈现了这位20世纪绘画大师的璀璨艺术人生。不过,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术回顾展,策展团队别出心裁地从艺术家的绘画与文学作品的关联,以及他与作家友人的交集为出发点。

比如,展览的题目取材于诗人路易斯·阿拉贡受其画作启发而撰写的文集《亨利·马蒂斯,小说》。另外几位文人墨客则包括历史学家乔治·杜图伊特(马蒂斯的女婿)、曾撰写名为《亨利·马蒂斯:在尼斯的早年生活 1916-1930》的多米尼克·福凯德、著有《马蒂斯》的美国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拥有多部马蒂斯专著的卢森堡作家皮埃尔·施耐德、作家让·克莱和英国艺术史学家、艺术评论家查尔斯·刘易斯·欣德。

展览的每个章节均以上述文人的一句名言开启,进而巧妙地将他们眼中的马蒂斯和画家本人的作品串联在一起,为解读这位颇具开创性的画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大器晚成的画家

就个人而言,亨利·马蒂斯毫无疑问是我最欣赏的20世纪西方绘画大师之一。他或许没有毕加索那般多才多艺,也没有达利那样善于炒作,然而他的艺术比上述二人均更容易接受,这源于他对艺术的纯粹态度和不灭的激情。

他的艺术之路堪称传奇,有着法学背景的马蒂斯20岁才开始接触绘画,缘由听起来是那样命中注定:母亲在他阑尾炎手术的康复期内给他买来了画具,却阴差阳错地点亮了他的艺术之路,让他“仿佛发现了天堂”,从此毅然走上绘画之路。

在求学期间,其恩师古斯塔夫·莫罗对他的言传身教极为关键。身为象征主义旗帜的莫罗显然注意到了马蒂斯对色彩感觉的敏锐,进而敦促后者发挥其特长,而不是一味地对着老师的作品“照葫芦画瓢”。这一教学方法对马蒂斯日后选择大胆直接的用色表现形式至关重要,不仅令他很快确立了色彩明快的个人风格,还让他成为“野兽派”风格的旗手。

为了躲避战乱,他移居小城尼斯,著名蔚蓝海岸的阳光沙滩美景启发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东方风情、描绘画室内景的“尼斯时期”作品。为了怕老了之后有眼疾无法画画,他学习了小提琴,并从音乐与绘画中寻求相似的艺术规律。待到晚年因病卧床,他又开发了新的领域——剪纸艺术。

在其辉煌的艺术人生中,他总是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他曾于1942年宣称:“艺术家的重要性是通过他引入视觉语言新符号的数量来衡量的。”最终,他兑现了自己的名言,创作出了带有个人鲜明烙印、风格独特的艺术符号,并成为从古典艺术到现代艺术转型的里程碑式人物。

像忠于宗教般忠于生活

我们在欣赏马蒂斯的作品时,在对他绚烂明快的色彩如痴如醉、大胆洒脱的撞色拍案叫绝之余,或许总有一种观看“儿童画”的错觉。这并不奇怪。正如英国评论家欣德在1911年写道:“尽管马蒂斯看起来像孩子一样画画,但当你花上一周去欣赏他的作品时,你会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是生活本身。”

从接受学院派传统训练到化繁为简的现代艺术语言, 从因病卧床改做抽象剪纸到完成晚年旺斯小礼拜堂的整体室内装饰,马蒂斯的成熟轨迹遵循着“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艺术规律。经历过一战和二战的他,度过了无数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然而凭借对生活的热爱,他主观选择了记录美好,并保持纯真。

本次回顾展的海报选择了收藏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艺术家代表作《罗马尼亚罩衫》。马蒂斯是在德国纳粹统治法国的同一年完成了这幅作品,据传他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在他的国家最黑暗的时刻让自己振作起来。作品本身也符合画家“历经苦难却选择描绘美好”的一贯选题。考虑到20世纪上半叶全球范围内的战乱背景,马蒂斯能够坚守心之所向,着实难能可贵。

晚年的马蒂斯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图像史料。鉴于他的书卷气与其晚辈毕加索大相径庭,不了解他辉煌艺术的观者在首次接触到他照片时仅会看到一位面色慈祥的老者,毫无大师做派。摩羯座的马蒂斯有着内敛的性格和永不停歇的“工作狂”特质。在那些黑白照片中,老人大都是在画室或床上创作,甚至端着长杆直接绘于墙上,身旁还往往趴着他养的猫,反映出安逸恬淡的生活气息。然而与其个性相矛盾的则是他艺术语言中的热情与纯粹。他曾说:“我对生活抱持着近乎于宗教的情感。”马蒂斯的人生哲学已经完全融入其作品风格中:他的作品无关宗教,但我们却能从那些洋溢着热情与活力的动人画作中感悟到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他去世150周年之际,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马蒂斯那些充满美好的靓丽画作本应是给予人们希望的一剂良方。但愿全球范围内的疫情能够尽快好转,让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展能够尽快重启,给更多的观者带来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