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3个月销售4万余册,许诺晨创作的长篇小说《逆行天使》—— 给小读者还原疫情下的真实情景
“青年作家许诺晨的长篇小说《逆行天使》,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以武汉疫情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体现了我们儿童文学作家的担当。”近日,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这样评价道。
《逆行天使》一书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各基层一线工作者们为了挽救生命、维持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而英勇拼搏的动人故事。10月16日,《逆行天使》入选2020“农民最喜爱的百种图书”。
所有故事都在一线真实发生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天上演着生死竞速,哪一幕曾让你泪目?是主治医生不幸病逝,身为护士长的妻子依然奋斗在一线?是援鄂医疗队的年轻医生陪80多岁的患者一起驻足眺望落日余晖?还是方舱医院的患者们跳着广场舞积极面对病魔拥抱生活?
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被遗忘,但许诺晨将其原原本本地写进了小说里。
疫情发生后,许诺晨密切关注着疫情防控一线的真实暖心事件,尽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述诸笔端,希望能够为青少年读者呈现一个年轻医生所经历的感人故事,以及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社会场景。
《逆行天使》中的许依依、方小骅、张梓文,在生活中都确有其人。方小骅的原型是一位“90后”妇产科医生,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也确实交了个程序员男朋友,常常向许诺晨吐槽IT男“情商低”。“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一个行业,身为同龄人,我了解‘80后’‘90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写起他们的故事也更加真实。”10月19日,许诺晨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除了年青一代的新生力量,书中也有老一辈的付出和坚守、少年儿童的成长和改变。
表达欲望强烈创作一气呵成
“自己身边的朋友有医生、护士,也有警察,我所在的单位也有同事下沉到社区做防疫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地付出,所以我也想出一份力。”许诺晨说道。
因为疫情,许诺晨的创作时间相对充裕。“写了两个月左右,创作过程很顺利,因为内心有很多表达欲望,想把这些正能量都记录下来,所以基本上算一气呵成。”许诺晨专攻儿童文学创作,在她看来,为小朋友写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大,“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看的每一本书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我想为儿童创作,用自己的故事向他们传递正能量。”
“书中的医生、护士、警察、军人、教师、建筑工人、网约车司机、普通患者……每个人对疫情都有自己的理解,有得到和失去,有遗憾和成长,我希望从不同角度,给小读者们还原疫情下的真实情景,让他们认识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在《逆行天使》中,许诺晨以“80后”医生许依依为视角,用病毒、封城、拯救、困境、驰援、伤逝、方舱、曙光8个章节,按照时间脉络,将年轻的“中国力量”娓娓道来。
书中还沿用了一个许诺晨最喜欢的小朋友形象——董咚咚。董咚咚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淘气、勇敢、善良。“他还原了小时候的我,承载着我的不圆满,也承载着我的希望。”许诺晨表示,这个人物也是小读者们最喜欢的,一个真实的不完美的同龄人,会让他们有更多共情的体会和共鸣的空间。
对细节仔细推敲精心打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科普类、防护类、人物专访、纪实类的书籍比较多,但文学类书籍很少。当我们读到许诺晨的小说时,觉得作品沉实动人,人物群像刻画饱满,很有文学力量。”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宜清认为,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需要有这样一本书,去记录历史,感悟成长,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3月7日交稿,4月23日新书云发布,时间很紧,作者写到一半我们就开始看稿了。”项目统筹编辑楼倩感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浙少社迅速组织起5人工作团队,实现了从策划选题、打磨文本到装帧设计、营销推广的有效推进。
“编辑们连夜审稿汇总意见,与作者反复沟通修改,虽然是小说,涉及疫情就没有小事,文中的相关细节我们都进行了仔细推敲和查证。我们团队中有医护人员家属,为确保医学知识的专业和准确,请医生家属当外援看稿。”楼倩举例说,书中写到一位病人“已经到了急性期,双肺因为细菌侵蚀严重纤维化,造成呼吸困难”,医生家属提出这里的“呼吸困难”应改成“呼吸窘迫”,一词之差,在医学上的意义相差极大。
此外,书封的插画和设计也是几易其稿,精益求精。“封面上有樱花,代表着迎接希望,考虑是早春,我们在樱花数量的设计上也有斟酌。封面以主人公许依依的形象呈现,她的身影下是万家灯火,寓意着医护人员的逆行守护。”楼倩介绍道,小说上市后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读者的欢迎,3个月就销售了4万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