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欧阳江河  2020年10月12日17:04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作者:欧阳江河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37862578 定价:59.80元

开 场

欧阳江河:今天下午四点,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开幕式将正式开始。其间会朗读我写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但在开始之前,有更远的开始。”(《纸上的秋天》)更早的开始,就是在开幕式之前;更早的开始,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地。由第一位大家演讲的主讲人格非先生,揭开我们整个文学季的序幕。现在大家欢迎格非先生。

在格非先生演讲之前,我简单地用贾樟柯导演给我规定的一分钟时间,介绍好格非老师,又不能占用他的时间。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小说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江南”三部曲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获得了上一届的茅盾文学奖,高票当选,名列第一。在这之前他的中篇小说得过鲁迅文学奖,也得过老舍文学奖。

他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还得了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而且根据官方数据的统计,到去年为止,大学院校以及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中研究格非先生和其著作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数量超越其他所有的作家,升到第一位。格非先生成为大家学术追捧和研究的对象。那么按照莫言老师的说法,格非老师是中国当代顶尖的小说家三位里面,除了是伟大的小说家之外,还是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第一位就是格非先生,第二位是韩少功,第三位就是阿来,这三位都是本届吕梁文学季的评委。明天这个时候的“大家演讲”是阿来先生。我现在已经超过一分钟了,我不能再多介绍了,现在我把话筒交给格非先生。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据我所知,格非先生在2017 年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演讲了一个类似的主题,也是讲到中国乡村的消失和城市化建设内部思想的、政治的、社会学的,以及文学的含义,那么今天我们用这样一个话题来开始我们整个的文学季,会一下子把开场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学术的、文学的高度。格非先生有点担心他的话太专业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

格非:江河的介绍不止一分钟,但是我还是希望他多讲一点,非常感谢江河的介绍。我也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受贾樟柯艺术中心的邀请,来到贾家庄,来跟在座的各位见面。我准备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叫《乡村的消失意味着什么》,现在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题目,然后再来讲我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所谓“乡村的消失”这个题目本身是不成立的。大家可能会问,你说乡村消失,乡村就消失了吗?中国那么多的乡村都还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不发达、欠发达的地区的乡村都还在,你怎么能说乡村消失了呢?我想要解释一下,我说的乡村消失是从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所取代这个意义上来讨论的。所以,我想要把这个题目跟大家解释一下。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简单地回顾世界范围内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交替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第二个问题是简单地讨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首先,我来讲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所谓的乡村消失,即乡村文明被城市文明取代的过程,从世界范围内来讲,应该说已经延续四五百年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当然,我们说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一方面是说西方的城市化发展变化是一个逐步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持续了四五百年的时间,而中国可能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时间差。二是西方国家历时四五百年才走到今天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历程,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完了,这也是一个时间上的错位。西方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叫作“上帝创造了乡村,人创造了城市”。千百年来,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乡村存在。乡村不是哪个人建立起来的,它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程缓慢前进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人说,乡村是上帝恩赐的,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变化的。为什么说人创造了城市呢?城市的规范,完全是人为的,是人在某种文化的引导之下创造出来的新事物。如果我们来追溯城市化的过程,就可以知道,比如说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在14 世纪末到15 世纪初就已开始城市化进程,当然英国是最典型的。大家都知道圈地运动,什么叫圈地运动?大家知道由于羊毛的出口,毛纺织业的发展,由于工业革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这样一来,资本觉得有利可图,当时在英国的乡间很多地主就开始把土地从佃农手里收回,然后转租给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样的过程就叫圈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地主通过把土地转租,然后来获得更大的利润。到了18 世纪,英国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圈地运动,从政府的层面来说,圈地合法化。这就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本书里说的“羊吃人”概念。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一些人看过简·奥斯汀的作品,例如《傲慢与偏见》,看过《理智与情感》,奥斯汀就是描写英国乡村的。大家在读奥斯汀的作品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会为她乡村中田野牧歌似的元素所迷醉,被所呈现的乡间的那种安静、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在奥斯丁的笔下出现了大量的规则,以及新鲜的资产阶级,但是它里面完全没有出现农民。也就是说,最应该出现的人被奥斯汀给覆盖了,被她掩盖了。比如说大家知道贵族到了一起要吃饭、喝酒、喝茶,吃各种各样的美食,那么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全部都是那些佃农、那些农民通过艰苦的劳动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物质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些在乡村里的主角,在奥斯汀的小说里面是看不见的,所以我们说英国这样的一个国家在慢慢地发展过程中,通过圈地运动,然后就要开始扩大农民生产力,把乡村纳入资本主义的文化秩序中,对乡村进行了非常大规模的改造,这是城市化非常重要的开端,也是乡村文明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