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新书发布及征稿启动仪式顺利举办
8月29日,正值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天天出版社在快手短视频平台进行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新书发布及“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征稿启动仪式的直播活动。
第三届获奖作家带着10部新出版的获奖作品集体亮相直播间,与读者朋友进行远程网络分享和互动,随后天天出版社社长张弋辉与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共同开启了“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征稿活动。
在新书发布活动中,10位作家分别介绍了自己获奖作品的创作灵感与感悟:
01
悬崖上的希望
王新明 《山芽儿》作者
《山芽儿》是一部以“悬崖村”阿土列尔村为原型进行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作为少儿报纸的记者,我在关注这个悬崖村的同时,更加关注悬崖村的孩子们——他们会接受怎样的教育,他们的童年生活有着怎样真实与现实的一面,他们的成长是否会受到这些环境的影响?在创作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悬崖村的巨大变化,《山芽儿》后来被云南楚雄彝族地区和红河洲红河县的孩子们传读,他们在书页上写下稚嫩的书评和自己的感想,民族间文化与精神的传递,教育间向善与立志的共通,都让我以及孩子们获取了来自新时代的温度与力量。
02
用文字呵护闪亮童心
沈习武 《小塘主》作者
我是一名教师,一直在一所乡村小学工作。我熟悉的大多是农村孩子。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孩子、单亲家庭孩子,或者一些成长经历比较特殊的孩子关注得比较多。我发现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孩子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我,于是我觉得有些作品不得不写出来,这也是我写《小塘主》的主要动机之一。在我眼中,“作家”这两个字是沉甸甸的,是闪着金色光芒的。希望自己能写出对孩子的成长有价值的作品。
03
每只蜗牛都有远行之志
张忠诚 《蜗牛》作者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矽肺病群体的孩子的故事。我曾有过13年的教书生活,我在做班主任的班上就有这样的孩子,因此书中的孩子们都有相应的原型。矽肺病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给家庭和孩子的打击都非常大,但是这群孩子在这样的苦难中表现出的倔强、坚强和勇敢让人非常动容。《蜗牛》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经历再大的苦难,都要往前走,一只蜗牛都有远行之志。我期待读者朋友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不易,但是更希望从中发现一丝暖光,
04
抓住流星般的美好
王林柏《买星星的人》作者
有两件事可以让我的心沉静而空灵:一是读《小王子》,二是仰望星空。后来,我成了一个大人。我知道了,世间存在美好,但它们短暂地如同流星。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说,写一个和星星有关的故事吧。于是一个故事在头脑中渐渐成型,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守护的故事。痛失爱女的“流浪汉”雷格买下一颗美丽的星球,希望以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三位失去了爷爷的女孩,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守护自己的家。然而,大人的世界终究不是童话,雷格有自己的使命,分别就在眼前。而且另一件天大的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抉择也在眼前。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多一点美好,多一点温暖,留下一星半点的记忆。
05
隐藏在角色名字后面的终极密码
刘虎 《终极恐龙》作者
《终极恐龙》是从恐龙如何诞生出发创作的科学幻想作品。每个作家都会为自己作品角色的名字赋予一定的意义,而本书中的主人公叫如米,意为像米粒一样小的花,只要你开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就等于已经成功了,没有必要像牡丹看齐。另外在这个小说中我也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如米的弟弟叫碎米。而锥耳的名字来自“Drill”,用英文单词“打钻”来表明他擅长打洞,他的妻子叫加纳,这个名字则来自于达尔文曾去过的加纳帕戈斯群岛,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达尔文致敬。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恐龙虽然灭绝,但是地球生命一直在延续。而关于星球的命名,童年书中的星球“玛若”,我想传达一种共识,即不管民族和肤色,地球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通过一系列的命名,我想让广大的读者传达这样的核心理念:地球是万物的母亲,任何一种生物都不可能在地球上称霸。
06
成长是一生的命题
杨翠 《星期二的挑战》作者
《星期二的挑战》完成于2015年,是五年以前的作品。这个故事其实是偏向现实题材的,讲述了主人公钟柯尔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成长是儿童文学永恒的主题,是我的写作的永恒主题。对我来说,成长不是在年少时结束的,也可能是我的人生永恒的主题。故事里的主角是一个五年级学生,差不多也该明白“一切都在变化中”这样的道理。我一直相信,岁月的流逝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正面的、积极的东西,我想要写那些积极的东西,想要写一个孩子跌跌撞撞的,但最终鼓起勇气去拥抱成长,拥抱新生活。
07
乡土中寻找成长的力量
小河丁丁 《糊粮酒·酒葫芦》作者
我是一个停留在童年的人。童年就像是一块神秘而宝贵的精神腹地,可以让我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着创作的养料。当西峒以典型的异域风土和文化身份出现在读者面前时,那里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致、历史悠久的民俗技艺、纯粹质朴的风土民情,无不吸引着现代人的乡土情愫。它可以带我们从被现代工业和技术异化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回到那单纯质朴的原乡世界。
08
梦中的故乡之歌
唐池子 《满川银雪》作者
在我童年世界里,我觉得银雪河就是世界的一只眼睛,我把对外公的崇拜和爱浓缩在里面,开始查找长沙花鼓戏、浏阳花鼓戏的历史,又对照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的中国农村发展现状,然后细看这段时间花鼓戏的曲目,大概2、30部。在做好这些工作准备后,我才构想故事结构,我几乎是顺着银雪河哗啦啦的水势来写的,一切如卷眼前,因为银雪河懂人的心,也懂大筒的乐声。
09
在废墟盛开的花朵
许敏球 《1937少年的征途》作者
这本书是一部抗战题材的小说,写的是在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如何历尽艰辛,从南京逃离到重庆的故事。我之所以写这部小说,是因为我生活在南京,这里是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单位电梯里的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幸存者》。血色版画的背景里,几个幸存的小孩在无助地哭泣。我被触动了。这些大屠杀中幸存的小孩,他们是怎样活下来的?我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中央大学动物西迁的故事。二者结合在一起,让我有了写一部作品的想法。作为儿童文学,不应该回避沉重的,乃至是残酷的主题。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希望我的这部小说,能够让今天的孩子们懂得和平是多么的珍贵,懂得幸福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10
一捧历史的金色流沙
任富亮 《暖舟》作者
《暖舟》故事写的是1938年——1945年欧洲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是一本历史小说,薇娜一家从德国逃到上海避难,薇娜与中国女孩珍儿、中国男孩阿福、上海犹太学校的教学秘书“蓝袍先生”互伸援手的故事。我在构思这部小说时,利用三年多时间搜集到了大量的史料,涉及到了老上海的方方面面,包括租界文化、机构等情况,老上海的衣食住行,英美法国人的回忆录、犹太人的回忆录、中国人的回忆录,并手绘了老上海的所有街道地图,利用这些素材,完成了整部小说,希望小读者们在阅读后能够有所收获。
活动的最后,天天出版社社长张弋辉与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共同开启了“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的征稿活动。新一届的征稿时间为2020年8月28日-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