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苔莉丝的一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阿图尔·施尼茨勒  2020年07月21日08:55

 

《苔莉丝的一生》

作者:[奥] 阿图尔·施尼茨勒 著,赵蓉恒 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ISBN:9787576001129

定价:78.00元

内容简介

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施尼茨勒是将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典范,被称为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他以生动细致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人物内在灵魂的“意识流的轨迹”。《苔莉丝的一生》是他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特殊地位。作者将心理分析运用到文学创作,以独到的眼光、细腻的心理描写、自我对话的形式,生动详尽地刻画出主人公苔莉丝的内心世界。年轻的苔莉丝面对家道中落,漠然走上独自寻求生存之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她,在现实的境遇中几经奋斗与挣扎,但终未逃脱其悲剧收场的命运。女主人公复杂扭曲的内心状况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整个社会的心灵危机。

作者简介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奥地利杰出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他虽是高超喉科医生、心理医生,但对文学的兴趣远胜于医学。他最早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德语文学,被公认为这一分支众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流派的先驱。代表作有《阿纳托尔》、《轮舞》、《古斯特少尉》、《艾尔泽小姐》、《通向野外的路》和《苔莉丝的一生》等。

译者简介

赵蓉恒(1936年—),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教授。1953入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八十年代初赴德国亚琛工大和柏林自由大学进修两年。一线教学与外事工作经验丰富,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世界长篇文学名著精华》、《杜登德汉大词典》的部分编撰工作,编著《德语高级教程》,主要译作有《富贵梦》(茨威格)、《城堡》(卡夫卡)、《佛罗伦萨之夜》(海涅)、《古堡恩仇》(E.T.A 霍夫曼)、《如歌的行板》(王蒙,中译德)等。

精彩书评

您对无意识的真实,对人的本能的执着,您对文化传统安全感的剖析,您在思想上对爱与死的对立的钟爱,这一切都以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触动了我。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施尼茨勒是完美的十九世纪的化身。他是弥足珍贵的时代灵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

——亨利希·曼(20世纪著名德语作家)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象征,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他的戏剧和小说成就与“新生代”那些可笑的隐私自白和报告文学有天壤之别。

——约瑟夫·罗特(20世纪著名德语作家)

他的作品中的主题差不多只有两个:爱与死。他的一切剧本及小说可以说都是表现着近代的爱与死之纠纷。

——施蜇存(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序 言

译者序

赵蓉恒

阿图尔•施尼茨勒是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奥地利出色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为德语文学从而也为世界文学贡献了许多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开拓性的剧作和小说,独树一帜,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他最早把“内心独白”和“意识流”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入德语文学,开启了尔后风靡欧美文坛的现代主义之先河,使他被公认为这一分支众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流派的先驱。然而他不仅是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喉科医生和心理医生,他出身于久负盛名的犹太医生家庭,二十三岁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医,先在父亲的医院任助理医师,几年后便自己独立开诊所行医,在多年的医疗生活中为病人解除疾苦,也曾为不少著名演员和歌唱家成功地治疗了职业病。除诊病外,他还主编医学刊物,发表过数十篇很有分量的医学论文。不过,他对文学的兴趣远胜于医学,幼小时就显露出文学天才:十二岁小试牛刀动笔创作,写出了一首颇有些席勒的气势和韵味的诗,令他的长辈大为惊奇和赞赏。十八岁初露锋芒,在《自由信使》杂志上发表诗作《芭蕾舞女演员的情歌》,一炮打响,之后连续在德国和奥地利多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一系列不同凡响的诗歌和小说而引人注目,成了一颗熠熠闪光的文坛新星。综观近现代文学界,弃医或弃理从文后成为大作家者不乏其人,但如施尼茨勒那样同时兼有名作家和名医双重身份而两方面均成就斐然者,可说是十分罕见了。

1890年,施尼茨勒同文学界友人胡果•霍夫曼斯塔尔、赫尔曼•巴尔和理查德•贝尔-霍夫曼一起组成“青年维也纳”文学社,这是“维也纳现代派”的一个社团组织。这批青年文人一反当时西方文学界流行的自然主义,大力倡导探索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创作主张(因而也被归入新兴的印象派文学),成为奥地利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主要代表。1893年的剧作《阿纳托尔》奠定了施尼茨勒的剧作家地位。同一时期他结识了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并成为好友,将精神分析理论用于文学创作实践大获成功,被认为是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影子。弗洛伊德本人对施尼茨勒那些以直观的文学形式印证着精神分析理论的作品非常欣赏,对施尼茨勒仅通过敏锐的观察和自省就能探索到人的内心深层表示十分钦佩:“您通过直觉—其实是敏锐的自省的结果—知晓了我费尽千辛万苦在别人身上发现的一切。”

1895年以后,施尼茨勒便主要投身于自己从小就钟爱的文学创作(但医生职业也并未完全放弃)。他曾去挪威拜访过易卜生,受到这位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影响和启发,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去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到了世纪交替时期,成为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行将就木的奥匈帝国社会做出辛辣讽刺和无情批判的、影响巨大的一位作家。如1900年发表讽刺和抨击虚伪的军人荣誉观的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招致帝国当局严重不满以致剥夺了他的预备役主治医生头衔;另外,他在作品中大胆地表现上流社会假道学先生们虚伪地回避谈论的性问题,被斥为宣扬色情、有伤风化;形式新颖的舞台剧《轮舞》,首演便横遭非议,激起众怒甚至被起诉至法院,在德奥首都柏林和维也纳闹得沸沸扬扬。而实际上他涉及性描写的作品也起到了揭露衰败的上层社会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正人君子”真实面目的作用。至于性描写,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到近现代的不少文学家,如英国的D•H•劳伦斯、法国的左拉、我国的茅盾等,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有这类段落或章节,我们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不也是吗?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性,能给人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趣、素养。拿施尼茨勒和他那激起轩然大波的《轮舞》来说,十个场景都只是五对男女的关于情欲的对话,并无对性交的直接描写,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破折号加以暗示,这同那些粗俗下流、不堪入目、诲淫诲娼,毫无艺术性可言的色情文学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施尼茨勒在世时是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人们对他的作品往往褒贬不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和经典作家的地位才逐渐被认定下来。

施尼茨勒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抒写,采用的是“内心独白”及最初的“意识流”形式,这种创作手法后来被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伍尔夫和美国的福克纳等作家发挥到极致。所谓“意识流”描写,就是将作品中人物的七情六欲和他们的整个思维活动,包括他们的“潜意识”、下意识以及所谓“半意识”、“梦幻意识”等等之中哪怕最最细微的颤动、流动或波动,跳跃式的、瞬时即逝的、时空倒错的也都包括在内,统统赤裸裸地、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种深入彻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作方法。而作者在展示人物内心动态的同时,也让读者进一步窥见该人物生活于其中、给他(或她)打上深刻烙印的那个社会的图景。施尼茨勒的许多中短篇小说都运用内心独白和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而《古斯特少尉》和《艾尔泽小姐》可以说是他使用这种艺术手法的出色代表作。

施尼茨勒只写了两部长篇小说:《通向野外的路》(1907)和《苔莉丝的一生》(1928)(以下简称《苔莉丝》)。第一部描写维也纳上流社会一些贵族知识分子、演员、军官的生活,其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甚嚣尘上的反犹太主义的抵制;第二部讲述一个出身家道败落的贵族家庭的女子短促的一生,刻画了奥地利社会笼罩在“世纪末”气氛阴霾中的各色人等,通过主人公的际遇,折射出十九世纪最后十几年至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的社会现实。两部作品都让人看到战前奥匈帝国社会的一个横切面。“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的,是一幅最广大的各个社会阶层人物那活生生的动态画卷。”(小说问世时期的评论)

《苔莉丝》是施尼茨勒晚年的作品,距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已有二十年之久。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精神上受到重创,但他战时战后都仍然坚持写作,始终笔耕不辍,写出了《艾尔泽小姐》和《梦幻的故事》等中篇小说杰作,之后又完成了《苔莉丝》这部长篇。

小说讲述主人公从十六岁到三十七八岁的经历,从她还是一个美丽的花季少女时讲起,直到最后——严格说来无论是心态上还是生理上都尚未完全告别芳华岁月——被成年未几的盗窃犯儿子施暴致死为止,一共二十几年的故事。应该说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主人公自身的因素,最终酿成了这一悲剧。

父母家道败落后的苔莉丝离家到首都去,靠当上层社会富裕人家的家庭教师挣得的微薄薪俸苦度时光。她是个普通的平民女子,心地善良、性情直率,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浪漫爱情,厌恶平庸浅薄,坚持自食其力独立谋生,这些是她的长处;但她性格上有不少弱点,如缺乏主见,常常耽于幻想,易于轻信,比较轻率,有时孤芳自赏,有时又自卑自责。她在形形色色的有钱人家做家庭教师,尝够了寄人篱下的滋味,总是被迫不断更换主人。对于私生儿子,她的情感十分复杂,充满了矛盾,从彷徨、恐惧、疼爱、歉疚、憎恶直至痛恨。最后,当儿子对她这个亲生母亲施暴致使她伤重不治时,她于垂死之际将儿子犯罪的罪责完全归于自己,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杀人犯,被儿子“处死”罪有应得。于是她虔心忏悔,要为儿子赎罪,恳请法庭为儿子减刑,在满腹悔恨不能自拔的心境中凄然死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