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钟山》2020年长篇小说A卷|胡学文:有生

来源:《钟山》2020年长篇小说A卷 | 胡学文  2020年06月22日07:16

上部

第一章 祖奶

1

我已是半死之人,但我的耳朵依然好使。我能听见夏虫勾引配偶的啁啾,能听见冬日飞过天空的沙鸡扇动翅膀的鸣响,能听见村庄的呓语,亦能听见暗夜的叹息。是的,如今我这残老的身躯不能说不会动,双目无神,如风撕扯过的枯木,但我仍有感觉,我的耳朵和鼻子没有遗弃我。

在那个早上,第一缕晨光爬进屋,我的颈侧突然一阵酥痒。那不是蜘蛛,也不会是蚰蜒,那该是……蚂蚁!我叫起来,当然是在心里叫,只有自己听得见。北方的四月,天气尚寒,垴包山顶的积雪刚刚消融,怎么会有蚂蚁?昆虫都是随时令生死,即便在温暖的屋里,也该僵壳裹身才对。也许我猜错了,那不过是麦香掉落的发丝,这个烦恼缠身的女人总是掉头发;抑或是麦香衣袖携带的柴禾,还有可能是麦香忽略的污垢,虽然她从不马虎,但她常常走神,让我的皱褶里藏污。这么一想,我暗暗松口气,酥痒却移动了。蚂蚁无疑!蚂蚁从颈侧窜到耳根,又从耳根窜到眉梢,在那里歇息数秒,像研究稀疏的白眉,犹豫着要不要以身试险,然后从鼻翼窜到嘴角。往事袭来,我甚是惊惧,难道又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吗?也许上苍要收我呢。我活腻了,已经半死,风过叶落,自然而然。我早已做好准备。可为什么我心跳得这么急?

麦香!蚂蚁!我一声声地喊叫,期许有一点点儿声响传给外屋忙碌的麦香。当然,我的愿望落空了。即使声嘶力竭,也只在皮囊里弹撞,麦香听不到。鲜奶和小米粥的香气淌进来,若是往常,我会贪婪地张大鼻孔。在服侍我的起居方面,麦香尽职尽责,费尽心思。每晚她都用温水为我擦拭全身,换上洁净的衣服,每晨都替我梳洗花白的头发,逐日更换枕侧的香囊,那是她自制的。小麦、玉米、莜麦、荞麦、大豆,还有艾香、榆香、桂香……我躺着,却呼吸着四季的气息。我水米不进,她便用香气喂养我,一日三餐,餐餐如此。早餐是牛奶、米粥、鸡蛋,午餐是炖菜,我从香味里闻出过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白萝卜、胡萝卜、冬瓜、南瓜、土豆、茄子、豆角、白菜、芹菜。只有一次,我识辨不出,麦香告诉我,那是竹笋。她和罗包干架,竟不忘从罗包的餐馆顺手牵羊,我相信是为我牵的。晚餐她只炖豆腐,偶尔会夹几丝海带。豆腐和海带补钙,有一次她和我絮叨,让我多吸,似乎吸了足够的钙我就能从炕上蹦跶起来,重新当接生婆。

蚂蚁在窜。我放弃了喊叫,等待麦香走近。

大门吱呀一声,这脚步是宋品的。宋品当支书快二十年了,一只腿长一只腿短,不过并不严重,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但我是清楚的,因为他、麦香和宋庄周遭许许多多的人都是我接生的,他出生我便发现了。这不是什么缺陷,走路基本看不出,但两个脚落地的声音不一样。一个脚重一个脚轻,奔跑时愈加明显。第一个上门的总是宋品,当然这么早肯定是冲麦香来的。这一对男女……唉,让我说什么好呢?

果然,宋品进屋便动起手脚。麦香惊乍乍的,放开,我还没给祖奶洗脸呢。洗脸有什么急的,来了人你也能洗。宋品沙哑、低沉,喉咙总是不利索。以前他可不是这般,声若洪钟。那次喝了半斤酒——事后他是这样讲的,但据别人说他至少喝了一斤,开四轮车从县城返回,车上坐着他的妻子王大翠,小姨子王小翠,离村还有两三里左右,车翻进沟里。他和王大翠是陪王小翠相亲去的,男方是酒厂工人,长相周正,就是腿有些残疾。若不是有这点毛病,也不会到乡下找媳妇。中间人和宋品算半个酒友,在镇上开杂货店,腿有残疾的青年是其姨弟。他托宋品物色,宋品马上想到自己的小姨子王小翠。虽是亲姐妹,性情却相差很多。王大翠吃苦能干,王小翠好吃懒做,一年有大半年赖在宋品家,因为宋品家的伙食比其丈母娘家好得多。宋品觉得是天赐良机,既可为小姨子找到婆家,又能甩掉这个累赘。相亲过程平平顺顺,男方一见王小翠眼就直了。王小翠比王大翠漂亮,因为从不下地干活,肤色也比王大翠白净。王小翠稍有犹豫,宋品一通劝说,她终于动心。男方当场给王小翠一个红包,算是见面礼。宋品心情好,男人私藏的酒也好,就多喝了几杯。宋品酒量大,最多一次喝过二斤,喝个半斤八两什么事都不耽误。四轮车他开了十多年,对车比对王大翠还熟悉,所以他不担心,王大翠也不担心。那对宋品当然是灾难。王小翠当场身亡,宋品的脖子被枯硬的灌木刺中,术后说话声音就变了。王大翠的脸被划开两个大口子,肉都翻出来了,缝了十六针,从此无论冬夏都用厚厚的头巾包着头,除了宋品,怕是没人见过她现在的样子。

粥还欠火,麦香叫,你个发情的货!凳子倒了。宋品说少废话。麦香似乎捶了他一下,我把火拧小点儿!宋品不说话了,呼哧呼哧喘。蚂蚁在窜。你慢点,我刚把扣子缝好!麦香骂,你真是个疯子。啊呀,门没关呢,麦香急切地,让我关……宋品堵了她的嘴,麦香嗯啊叫着,捶打声更响了。麦香像宋品一样大喘,关……关……别让祖奶听见。宋品说,听见又能怎样?她还能蹦起来?蚂蚁在窜。麦香突然变成哀求,把门关上,我不想让祖奶听见。门砰地合上了,几乎震到我。一扇门对耳朵灵敏的我并没有实质意义。

蚂蚁在窜。

2

八月的某个黄昏,母亲坐在门口那块半圆形的石头上。石头是褐红色的,中间有一条白色带状纹,紧紧地勒着石头。石头是父亲乔全喜捡回来的。他让母亲端详,神神秘秘的。母亲瞅了半天,说不就是块石头吗?父亲承认是块石头,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呢。母亲说石头就是石头,还能变成黄金。父亲启发母亲,石头的形状像什么?母亲的目光再次落在石头上,看着看着,脸就红了。她扫过父亲暗黑的脸,父亲正笑眯眯地望着她。母亲的脸更红了,说我还以为你是正经人呢,甩下父亲进屋了。父亲追上母亲,从身后抱住她。母亲说你见了别的女人也这样?父亲嘿嘿笑着,我若这样,还能把钱交到你手上?母亲想想是这个理,便歪向父亲。

成婚两年有余,母亲的肚子一直瘪着。吃过药,母亲还常常去庙里焚香祈祷,可仍然怀不上。父亲捡回圆形褐石一个多月后,她怀上了我。她告诉父亲时,眼里的花都要飞到父亲脸上了。父亲生怕听错,让她说了两次。父亲突然想起被丢在院角,覆盖着灰尘的褐石。父亲认为那是块神石,是神石带来了好运。父亲扫掉灰尘,洗掉上面的污渍,抱在怀里反复端详。父亲认定什么,母亲极少质疑。母亲起先不敢坐,认为不敬,父亲说神石不是神,还是石头,是有灵异的石头,吸吸石头的灵气,肚里的孩子会长得更结实。说到孩子,母亲的胆子便壮了。从此那块石头成了她的坐凳。抱出来是坐凳,抱进屋则摆在方柜正中间,母亲时不时点一柱香。

母亲坐在石头上,并不闲着。缝衣,纳鞋,把鲜嫩的豆角剪成条状,抑或把烟片串起来吊到院墙的钉子上。那天,她缝的是一条婴儿裤,粉底白花,是用她的旧衣服改的。她已经做了三条,这是第四条。那是一九00年八月,再有一个月,她的孩子就要出生了。她盘算着,彼时瓜果已经成熟,若奶水不足,就熬瓜糊糊,这是她母亲告诉她的。

母亲不时抬头远望。门前是水塘,不大也不深,却住着数不清的蛤蟆。蛤蟆白天藏在塘底,黄昏便浮到水面,比赛似地呱噪,一直叫到午夜之后。水塘往南是草滩,黄蒿灰蒿,还有开着蓝花的沙参和粉花的老牛疙瘩及状如叉子的老鹳草。再往南是灌木丛,一群鸟惊起落下,落下惊起。出村的路就在灌木丛中间,弯弯曲曲,像一条蛇。母亲在等父亲。父亲是锢炉匠,清早踩着蛇离开,黄昏踏着蛇归来。盆、碗、碟、盘、罐、缸、篓子,长缝短缝,经父亲修补后,滴水不露,即便再裂,也不会从锔钉的地方开裂。父亲每天有进项,只是辛苦,每天要走老远的路。但不管过了几村几镇,不管走多远,父亲当日即返。母亲怀孕后,就算活没干完,父亲也会返回,次日再跑老远的路,把锔了一半的盆或缸锔完。

那个黄昏,母亲抬头的次数渐多。父亲个子高腿也长,灌木丛当然挡不住他,他的身影一闪,母亲便能捕到。可那个黄昏,母亲的眼睛似乎出了问题。明明看见了父亲,可只要她站起来,父亲还有他的担挑便消失了。如是三次,母亲慌了。她把褐石抱回屋,把缝了一半的婴儿裤,放针线顶针的小笸箩放回去,站在门口远眺。水塘、灌木丛在晚霞的映照下,浮腾起一团团淡粉的雾霭。路已经模糊不清,但只要父亲回来,母亲相信她看得见。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却连错觉也没有了。霞光被暮色吞噬,水塘、灌木丛隐消了形状,难以辨清。蛙声大起,没有歇停,犹如鼓点。傍晚是蛤蟆最兴奋的时刻,那个晚上尤其特别。母亲下意识地捂了肚子,似乎这急躁喧闹的鸣叫会吓着肚里的孩子。朦胧中,她看到地面在动。蛤蟆杀到了地面。边闹边蹦,边蹦边闹。母亲并不惧怕蛤蟆,可蛤蟆如此放肆凶猛,让心慌的母亲恼怒。如果蛤蟆叫得不这么凶,也许母亲不会踢那一脚。她不是真的要踢,只想吓唬吓唬。母亲是小脚,即便踢也伤不到它们。没踢中,她却闪倒了。她的身体压住七八只也可能八九只。蛤蟆挣扎着急欲从她身底逃离。母亲翻了个身,这边的逃了,却又压住另外的蛤蟆。母亲没有再动,倒不是狠下心惩罚尚在身底抽动的蛤蟆,而是她感觉到肚里的胎儿在动。倒地的瞬间,母亲是护着肚的,翻身时也不忘垫着胳膊,但她仍然紧张。喘息片刻,母亲爬起来。她已经顾不上牵挂,或者说她已经分不清心的突然狂跳是对父亲的担忧还是对动了胎气的不安。

母亲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弹去衣袖上网状的绿色青苔,那该是蛤蟆蹭上去的。深呼了几口气,母亲小心翼翼地解开裤子,用毫无经验的目光察看有无征兆。没看到异样,母亲却不敢掉以轻心。喝下去几口水,她轻轻靠坐下去。想了想,又把褐色的石头抱下来,放到墙角,她稳坐上去。石头的气息让腹中的胎儿结实,父亲的话如信念深植在母亲意识中。她微闭着眼睛,双手环腹,谛听着胎儿,亦捕捉着父亲的脚步。

父亲是半夜时分回来的。母亲靠在墙角,已经睡着,双手依然环着腹部。油灯已经熄灭,屋里黑咕隆咚。父亲没有进屋,站在门口唤了几声。母亲突然惊醒,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父亲的呼叫是真是假。父亲又叫了几声,母亲才明白,父亲回来了,她并不是在做梦。母亲回应之后,父亲说你别动,我来点灯。母亲是想动的,可双腿酸麻,她摸着从石头挪到地上。

看到母亲在地上,父亲半张着嘴说不出话。而母亲的惊愕胜过父亲。父亲穿着一件比身板小许多的无袖长衫,上下血污,脸上一团青一团紫,像涂抹了颜料。幸亏母亲没有站立,不然定会惊倒。两个人相距不过三步,却你瞪我我瞪你,都傻了。还是父亲反应快些,蹲下去问母亲怎么在地上。母亲说不出话,举起手要摸父亲,又突然定住,伸出食指晃动着,不知该指向父亲的脸还是血污的无袖长衫。袖子显然是撕掉的,线头尚在。父亲这才看看自己,说我不要紧。声音并没有异样。母亲不傻,当然不信。母亲被父亲抱上炕,她紧抓住父亲的手,不肯松开。她的眼睛长出稻草样的东西,先是掠过父亲的脸,然后绕过父亲的颈项,一圈又一圈,将父亲牢牢缚住。父亲被她缚得喘不上气,就说了。

那天父亲运气好,一到张集镇,就被镇上第一富户侯家叫走。侯家的祖上在朝廷做过大官,现在没落了,仍有数百顷良田,在虞城还有绸缎铺。三进院落,上百间房屋,佣人兵丁就二三十人。父亲当然听过侯家的传说,如侯老太爷有三房妻室,日暮必饮半斤鲜人奶。父亲没想到自己能走进侯家的深宅大院,跟在那个瘦脸男人身后,父亲既欣喜又忐忑。也许能看到侯老太爷,父亲很想知道,一个日日喝人奶的男人,会是何般模样。到了门口,瘦脸男人嘱咐父亲低头看路。父亲明白这是不让他乱瞅。父亲是规矩人,虽然满腹好奇,还是忍住,只追着瘦脸男人的脚后跟。数分钟后,父亲跟瘦脸男人走进一个小屋。小屋的桌上立着一个大肚细颈的瓷瓶,瓶嘴缺了一个角,瓶身有一拃长的裂缝。缺角的那一块在桌上的盘子里。瘦脸男人问父亲可能锔好,父亲说没问题。父亲报了价钱,比寻常多了几文,瘦脸男人没有还价,叮嘱父亲务必尽心,且不能乱走。父亲有些后悔,再多报几文瘦脸男人或许也不会还价。那念头也仅仅是闪了闪。瘦脸男人离去了,父亲安心干活。隔了一会儿,有个年长的女人给父亲送来一壶水,再无人光顾。院子里安安静静,父亲听见一两声鸟鸣。父亲挺纳闷,几十号人怎么连一点声响也没有?他没有多想,钻孔、锔钉不能分心,在侯家干活,出了差错怕就不是挣不上钱的问题。

声音突起,如洪水袭卷。喊叫,咒骂,还有击打声。父亲正锔最后一个钉,他抖了一下,很快镇静。一气呵成,技艺才无可挑剔。可声音越来越近,父亲意识到声音来自侯家大院。父亲终于把最后一个锔钉铆上。他站起来,犹豫着要不要听瘦脸男人的话,十几个持着棍棒樱枪的男女已涌进小屋前的空地,有两个竟抓着白色的袋子。父亲探出头,猛又缩回。这儿还有一个!有人喊。父亲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脑袋便挨了一棒。

父亲苏醒后,发现自己躺在院子里,衣服被扒掉了。距他两步远躺着一具死尸,尸下的血迹已经干透。父亲爬进小屋,他花费两个时辰锔好的瓷瓶已变成碎片。挑箱被踢翻,万幸金钢钻还完好。父亲不敢久留,挑箱逃离。院里有好几具尸体,其中一具像是瘦脸男人。那一天数百饥饿的农民扑进侯家,将侯家抢掠一空。父亲被那些农民当成侯家人,不但没挣上钱,还差点搭上性命。去年,滑县有数家富户被抢,父亲听说过,半信半疑,没想不到一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侯家,而他居然亲历。

当然,父亲没和母亲讲这么详细,略去许多。头上挨那一棒更是没提。末了,父亲说,这世道要变了。还宽慰母亲,只要挑箱在,咱不用偷也不用抢。母亲的手慢慢松开,稻草样的东西慢慢缩回,可母亲的脸仍旧没有血色。父亲还以为是灯光的缘故,让母亲安心睡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父亲努力地笑了笑。他忘记他的脸涂抹了颜料,昏暗的灯光下甚是恐怖。母亲叫了一声,父亲立即抓住她,连声问怎么了。母亲没敢说被父亲吓着了,只说害怕。父亲俯下身,我在这儿,别怕。母亲让父亲洗把脸,又问父亲吃没吃饭,父亲说你躺着别动,我自己来。

父亲洗了脸,泡了碗剩饭,吃了不到一半,便听到母亲的呻吟。父亲扑过去,双手抓住母亲,急切地问,怎么了?母亲只吐出一个音:疼。母亲没说哪儿疼,但她双手护腹的架式让父亲的脑袋轰然作响。怎么……父亲慌了。母亲努力地挤出两个字:去叫……

约摸一顿饭工夫,父亲把接生婆背进门。接生婆五十几岁,腿脚尚健朗,可父亲嫌她走得慢,强行背起她。父亲后来说,幸亏母亲让他洗了脸,不然接生婆非吓个半死。那时母亲已经大呼小叫,额头满是汗珠。母亲每叫一声,父亲的心就被凿一下。他问接生婆的话语无伦次,接生婆倒是不慌,让父亲帮着解开母亲的裤子,吩咐父亲去烧水。父亲稍显结巴,还不……够月份。接生婆大声说,干你该干的,多烧点儿!父亲退出去。接生婆的喝斥终于让他镇定下来。

接生婆干这行已有十多年,场面见多了,呼叫嘶喊于她不过是蚊鸣。她燃起一锅烟,慢悠悠地吸着。完后她将烟灰磕在空碗里,剪断脐带,烟灰要派上用场的。每个接生婆都有秘密法宝。父亲隔一会儿探进头,被接生婆喝斥后,立刻缩回。我成为接生婆后,终于明白,那样的时刻必须冷硬。若是自己乱了方寸,小险会酿成大祸。

日上三竿,父亲的血由沸至凉,又由凉至沸,母亲的羊水才破。在接生婆的喝令下,母亲艰难地吃掉两颗鸡蛋,另外三颗进了接生婆肚里。接生婆重新洗过手,正式上场。共有四只鸡,三只母鸡一只公鸡。父亲已缚了公鸡的腿,这是接生婆要求的。接生婆离开时父亲就不用忙着逮鸡了。

接生婆将两支竹筷横放在母亲嘴上,让她紧紧咬住。她说你别用劲,我让你用你再用。她说你不用紧张,你虽是第一次生孩子,可你总摘过豆角摘过瓜,没什么难的,就跟摘个豆角摘个瓜一样。她说听我指挥,一会儿你就能把瓜抱在怀里喂了。接生婆的抚慰还是有效果,虽然后来接生婆说了什么,母亲没完全听进去。

接生婆的目光再一次投向母亲屈起的双腿,脸色突然变了。虚弱的母亲没有察觉。出来的不是头,而是脚。如果两只腿还好,现在是一只腿。这叫踩地生,接生婆只遇到过一次,结果母子双亡。接生婆不但没抱走鸡,还倒赔两只。接生婆忙向父亲讲了,让他再请一个。父亲没完全明白,可接生婆要临阵脱逃父亲是明白的。在这样的时刻,父亲哪有心思和工夫请别的接生婆。接生婆说了张集镇,父亲一把揪住她,大嚷,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父亲用力猛,接生婆的脸如麻花扭曲着。那时父亲杀她的心可能都有。接生婆小声说,接可以,就怕……父亲松了手,几乎哭出来,求你了!接生婆拭拭并没有汗的脸,说,你得帮我。父亲频频点头。接生婆又说,我可说过了,我不能保证。母亲嚎叫一声。父亲急了,推搡接生婆,少废话!

接生婆和父亲走进里屋,母亲嘴里的筷子咔嚓断成两截。 

……

胡学文,男,1967年9月生。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私人档案》等四部,中篇小说集《麦子的盖头》《命案高悬》等十三部。曾获《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月报》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百花奖,《十月》文学奖,《北京文学 中篇小说月报》奖,《中篇小说选刊》奖,《中国作家》首届“鄂尔多斯”奖,青年文学创作奖,孙犁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钟山》文学奖等。2014年,凭借首发于《钟山》2011年第2期的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