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时间笔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梁平  2020年04月14日08:04

 

《时间笔记》

作者:梁平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01

ISBN:9787536091382

定价:59.80元

编辑推荐

诗人梁平全新诗集。

梁平积淀40余年写诗功力,洞悉人生百态,书写人间烟火,为我们道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真知灼见。

梁平借用充满智慧的治疗型的语言,传记经验的叙述,心理分析式的个人历史,寻找到平复焦虑和隔阂的话语途径。《时间笔记》无疑是一部骨肉丰满的虔诚之作。

内容简介

梁平作为中国诗坛宿将,在四十余年的写作生涯里,他的诗歌皆可看作带着轰鸣的钻杆,一寸寸深入地心岩层。当他决意要用诗实现其生命的彻底性,他全部的诗篇就成为这一重大而神圣使命的和声。《时间笔记》是梁平第12部诗集,评论家认为这是继《重庆书》和《家谱》之后的又一高峰作品。诗中的理想主义精神,以及诗人在追求此理想过程中的率真、坚忍、无所不及的姿态令人深省。诗集中的《耳顺》《盲点》《欲望》《石头记》等充满了突围的隐喻和寓托,真正地书写了人间烟火。梁平借用充满智慧的治疗型的语言,传记经验的叙述,心理分析式的个人历史,寻找到平复焦虑和隔阂的话语途径。《时间笔记》无疑是一部骨肉丰满的虔诚之作。

作者简介

梁平,当代诗人、作家。主编过《红岩》《星星》,还在编《草堂》《青年作家》。著有诗集12卷以及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散文随笔集《子在川上曰》和长篇小说《朝天门》。诗歌作品被译介到英、美、法、德国、日本、韩国、波兰、保加利亚、俄罗斯等国。获第二届中华图书特别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十月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奖金奖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

精彩书评

在梁平的诗歌中,有关心迹、心境的描述相当丰富,他揭示出个性的阴影、梦幻、情绪及其动机,与人争辩、自我对话与劝说,并将有关叙述系统地融入社会生活史的脉络之中。与之同时,这一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诗人在诗歌写作中不断制造自身反语的过程,以至于我们不能确认诗人的自我质疑是他最终的看法。

——文学批评家 耿占春

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诗人,决意要用诗实现其生命的彻底性:他全部的诗篇都可视为这一重大而神圣使命的和声;他的每一首诗也皆可看作带着轰鸣一寸寸深入地心岩层的一根根钻杆,就像W.S.默温所言,诗“与生命的彻底性相关,与彻底实现一个人的经验相关,彻底地实现它、表达它,让它具有意义”。

——文学批评家 魏天无

梁平能够以自觉沉潜的姿态,不为任何潮流和派别所左右、裹挟,并且凭借着对文本的过硬打磨,对诗歌修辞、肌理与想象方式更为专业的调试,进入了人生和艺术的成熟季节。他的诗歌具有宽阔的抒情视野,用一颗心与整个世界“对话”。大到宇宙小至蝼蚁,远到幽幽苍天近至渺渺心河,世间所有的事物仿佛都被他驱遣于笔端,纳为主体情感渴望的抒发机缘点。

——文学批评家 罗振亚

目 录

第1辑点到为止

我被我自己掩盖

隔空

断片

舍与得

城市的深睡眠

盲点

我肉身里住着孙悟空

经常做重复的梦

在某个夜里突然失踪

欲望

取舍

我是我自己的反方向

如果要充当凶手

石头记

半夜敲门

过敏原

我是一个病句

有病

免疫力

投名状

花名册

流浪猫

爆破音

半糖牛奶

深夜食堂

夜有所梦

恶作剧

喜欢厌倦

我对成语情有独钟

偷窥

2点05分的莫斯科

我的俄国名字叫阿列克谢

去阿姆斯特丹的飞机上

在巴黎听见一只乌鸦叫

从巴黎到梅斯

梅斯的“跳蚤”

在巴黎圣母院听见了敲钟

凯旋门的英雄主义稀释了

罗浮宫我没去见蒙娜丽莎

成都与巴黎的时差

巴黎有个蜀九香

巴黎的树才与雅珍

在贝尔格莱德的痛

布达佩斯

时间上的米沃什

一只简单的母鹿——致辛博斯卡

有些话可以不说

有些事可以不做

桂花问题

那天立秋

晚上七点

露天电影

与一只蚊子遭遇

一张纸上

想象

意外

自力更生

流言蜚语

第 2辑相安无事

说文解字:蜀

我的南方不是很南

深居简出

耳顺

卸下

在致民路

蛰居哲学

通宵达旦

秘密武器

沙发是我的另一张床

别处

相安无事

小年

戒烟记

反省

破局

从天府广场穿堂而过

春熙路上的孙中山

十字路口

八十五号

每个人都有一间老屋

屋檐下的陌生人

队长婆的麻花鸡

杀猪匠

白喜事

邻居娟娟

刑警姜红

富兴堂书庄

燕鲁公所

惜字宫

落虹桥

纱帽街

草的市

红照壁

棉花街

红卫兵墓

冬至这天我格外警惕

我不方便说羊

不经意

一片树叶在半空

一条蛇与我等身

......

序 言

从“私人档案”勘探的秘密编码

——梁平《时间笔记》的一个导读

耿占春

看到《时间笔记》的时候,我以为它呈现的是一部长时段的作品,没想到这部诗集基本上都是梁平的近作。而就其所显露的心迹而言,又的确可以视为长时段的生活所酝酿的变化在近期的一个呈现。这种变化是诗人情感从外向内的推进,从宏阔向幽微的调试,在“大我”与“小我”之间构成血与肉的关联,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冲突与隔阂中达成和解。很明显,这个变化的根本所在,是在努力甚至是执拗地推进情感的强度。《时间笔记》的命名似乎与读者达成了一个契约,即我们可以将他的诗歌视为一种个人化的记录,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时间笔记》就是诗人的心路笔记,它的所指、能指又绝不是简单的个人履历,而是更深刻地揭示了作为社会里的“个人”繁复的内心状态。打开《时间笔记》,或许就能找到诗歌的秘密编码,披阅一份新鲜、异质、妙趣横生的《私人档案》——

世纪之交,单纯与文字为伍,

在《红岩》看红梅花开了三茬。

解放碑的某个小巷还有人对接暗号,

沙利文的刀叉不见了踪迹。

一枚闲子被《星星》唤醒,

从沙坪坝经桑家坡直抵燕鲁公所,

组织给我接风在克拉玛依,

新华路一个有隐蔽意味的地方。

红星路上没有红颜色的星星,

惨白的星光爬上额头分行,

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都挂在铁门上,

与沧桑越来越匹配。

十五年以后,我把星星的密电码,

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交给了接头人,

不带走一个标点符号。

九眼桥在那天夜里,失眠了。

少陵老爷子夜游浣花溪

和我不期而遇,小店里喝的那杯酒,

有点猛,在茅屋折腾了一宿,

醒来发话,过来种植点花草吧。

花甲挪窝《草堂》扎寨,

还是那套种植的手艺,横撇竖捺。

茅屋没有岗哨,没有砖瓦磕磕碰碰,

随心所欲、所不欲。是为记。

果然是“私人档案”,诗人提供了几个清晰的时间节点,还有作为生活路标的几个地点、几个相关人物和三份知名杂志,但这份“私人档案”的书写又充满暗号和密码,“红梅”“星星”“茅屋”之类既是写实又是隐喻,由此它显现了诗歌的本义,即使是白话诗,即使是一种自白,诗人也没有放弃它一定的秘传属性,尤其是在广告的直白意图和大众传播的显白话语里,诗歌依然使用着一种幽微的语言,有如担忧一旦没有了密码与秘传,某些与诗歌有关的真理就会消失,或者被误读。

诗人的这份私人档案并非一目了然,在诗歌写作中,诗人既孜孜于自我分析,又倾向于自我掩饰,甚至有时候也不免渴望自我圣化,很难说这是本意还是无奈之举,诗人说,《我被我自己掩盖》——

我被一本书掩盖,

文字长出的藤蔓相互纠缠,

从头到尾都是死结,身体已经虚脱。

我被一个梦掩盖,

断片与连环铺开的情节清晰,

梅花落了,枝头的雪压哑了风的呼啸。

除了书和梦,诗人写到,“我被一句话掩盖”,无法区分“舞台与世界”,真实与幻影;最终,“我被我自己掩盖,草堂的荒草爬满了额头”,显然,“掩盖”既有遮蔽也有遮护的意味。就像梁平在一些诗中,既揭破面具又使用面具,既以梦揭示现实又以梦掩饰自我。

但自我遮护似乎并不是梁平的个性,他在诗中更多的是在赞美“裸露”和坦诚,他说,“裸露是很美好的词”,一如《石头记》所说,“我的前世就是一块石头”——

让我今生还债。风雨、雷电,

不过是舒筋活血。

我不用面具,不会变脸,

所有身外之物生无可恋。

应该是已经习惯了被踩踏,

明明白白的垫底。

在“我被一本书掩盖”,被梦、被话语以至被我自己掩盖的认知之后,梁平很快说出反语叙述,“不用面具,不会变脸”,如赤裸的石头。诗人说他就这样做“垫底”的石头,“如果这样都有人被绊了脚”,他劝人“找找自己的原因,我一直在原地,赤裸裸”。与梁平诗歌增加着的反语修辞相比,这里的叙述虽不算深刻,但依旧有点咄咄逼人。

无论是掩盖还是坦诚,似乎都与人的需求或欲望有关,诗人承认他的《欲望》,但他也愿意如此看待自身,“我的欲望一天天减少”——

曾经有过的忌恨、委屈和伤痛,

一点一点从身体剥离,不再惦记,

醒悟之后,行走身轻如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