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纪念古元先生

来源:文艺报 | 宋源文  2019年11月15日07:56

雪后夕阳(水彩,1972)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借用百姓最喜欢的俭朴“阅报栏”的方式,用小磁铁钉模仿延安时期酸枣枝刺钉画,展出古元的版画、素描、水彩作品共计243件组,以及家属珍藏的文献与历史照片,试图向观众呈现一个真实的古元。展览标题使用了古元先生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展览时亲自书写的“古元画展”。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样的展览是从窑洞里走出来的。”

我是古元先生的老学生,我在上学期间的作品就受到先生的指教。他常说,艺术就是要从普通生活中发现美的有意义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人人都见过,但不一定被发现,你发现了,用你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一个是发现一个是表现,看似简单,其中的学理太深奥了。那时老师的画风在同学中有广泛的影响。我再三思考,要学只能学他走过的艺术道路。

古元先生是在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的洪流中投身到革命的文艺队伍中的。他从小鲁艺到“大鲁艺”,思想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彦涵曾说:当年在延安有很多人搞木刻,但是把陕北人的味道画出来的只有古元同志。古元先生的早期作品《运草》《羊群》《哥哥的假期》《区政府办公室》《减租会》《逃亡地主归来》等,其实就是表现了边区人民的普通生活,被徐悲鸿称为“中国艺术界一卓绝之天才,乃中国共产党之大艺术家古元”。

从一而终,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有时代印记的精品,反映土地改革的有《焚烧旧契》;反映解放战争的有《人桥》《打过长江》;反映经济恢复的有《鞍山钢铁厂的修复》《咱们是工厂的主人》;抗美援朝时期画了精彩的战地写生,上世纪50年代创作了一批有观赏品位的作品,如《甘蔗园》《江南三月》《秋耕》《玉带桥》《祥林嫂》等;怀念革命传统的有《回忆延安》《探望老房东老战友》《刘志丹和赤卫军》;晚年创作有《给人们甜蜜》,在《骆驼赞》画中题写:“负重任劳,取之甚少,予之甚多,不管严寒风旱,总是昂着头迈着坚实的步子前进”。

先生毕生的创作历程,紧密地与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人民大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践行了为时代讴歌、为人民发声的使命。任凭时风变幻,依然初心不改。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我曾多次听他给老同学讲过:“如果当年在延安不出来,一直搞到现在,可能会搞得更好一些。”在他身患重症的时期,他说自己的一生该做的都做了,没有什么遗憾。当他已经不能再创作了,最后做的一件事情,是将他的版画和水彩画作品捐赠给故乡珠海市,他将作品装裱好,装在一个大布袋里,放在手边的沙发外侧,随时等待交接。那时我负责老师与珠海之间的联络,珠海方面曾表示要付给他报酬,他说分文不要,如果要给就把这笔钱用在家乡的文化事业上。他以高尚的人生境界,为自己的艺术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先生赐教于我们的是走“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这个提法,我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19世纪60年代,有人从西方引来,即“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五四”以来文学界有过关于这个命题的论争。1931年新兴版画运动以来,鲁迅先生倡导为人民大众的方向;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为工农兵服务;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提出为社会主义和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是把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根本的问题提出来。我想说一点几年前的感想。

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天安门前举行了大阅兵大游行,国人倍感振奋。最使我震撼的是从头至尾播放的50首抗战歌曲,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年代,曾经的民族灾难与豪情历历在目。大型纪念音乐会演出抗战歌曲,同时在背景天幕上打出一幅幅抗战时期的版画,这史诗般的音画,曾经响彻中国的大地,鼓舞苦难的中国人民“前进,前进进”!中国的艺术曾经创造了光辉的奇迹。

当然,当代艺术远比战争年代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但是当今的时代,依然需要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需要立志为国为民的艺术家,反映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我认为,古元先生的艺术成就是20世纪人类进步艺术在中国的一个坐标。我们今天纪念古元先生百年诞辰,意义在于接力。他们那一代人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参照,我们今天应该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培养什么人,关系到未来艺术的走向。美术教育和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如果中国的艺术在我们的努力下向好的方向发展,就算没有辜负前辈们的付出和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