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寅恪家世》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叶绍荣  2019年11月05日11:54

 

《陈寅恪家世》

作者:叶绍荣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ISBN:978-7-5212-0645-6

定价:59元

作者简介

叶绍荣,一九五六年古历六月二十四日剩余江西省修水县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出苍山》《故土红尘》、小说集《苍生野史》、长篇纪实《万家岭大捷》等,作品获省级文学奖多次。

内容简介

文史大师陈寅恪,乃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作为陈寅恪故里的作家,叶绍荣得地利之便,为我们打开了陈寅恪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透过这些鲜为人知的志书、宗谱残本、碑记、手札、书稿、墓志以及实物,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这个文化型大家族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家族荣耀。

《陈寅恪家世》一书,立意高远,真实、立体、全面、生动,充满思辨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及其相关联的诸多人物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用当代意识审视了近百年中国历史波谲云诡的时代风云,从家族文化的独特视角破译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为专业学者及广大读者深入了解、研究陈寅恪提供了独到的路径。

目录

第一编 陈寅恪家世渊源

陈寅恪家族在崛起之前,也是布衣草根的小民,为了寻求一方安身立命的土地,他们辗转流徙,结草为棚,垦荒为业。然而,“以诗书立门户,以孝悌为根本”,始终是这个家族生命史绵延的基因。

第一章 竹塅故居 / 003

第二章 家族溯源 / 016

第三章 客家民系 / 027

第四章 家族流变 / 041

第五章 垂范后世 / 054

第二编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 一代封疆大吏

陈寅恪家族的崛起,陈宝箴是一个关键人物,在清末光怪陆离的官场上,陈宝箴的宦海生涯堪称奇特。他领导的“湖南新政”,真正赋予戊戌变法以实际内容,但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

第一章 初涉军旅 / 069

第二章 政声卓著 / 082

第三章 宦海奇才 / 094

第四章 湖南新政 / 109

第五章 群贤荟萃 / 124

第六章 魂断崝庐 / 137

第三编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近代诗坛泰斗

陈三立为清末著名的“维新四公子”之一,他襄助父亲擘画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袖手神州”,以诗文自娱。他的诗奇诡雄浑,卓然大家,开一代诗风,为后人所景仰。

第一章 擘画新政 / 157

第二章 袖手神州 / 172

第三章 问鼎诗坛 / 185

第四章 息影庐山 / 200

第五章 耿耿此心 / 219

第四编 陈寅恪的长兄陈衡恪——现代画坛巨擘

陈衡恪为中国现代画坛才华横溢的天才画家,他的画熔诗词、书法、篆刻于一炉,四美相得益彰,为一时画坛之冠,然而天妒其才,年仅四十八岁便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第一章 画坛绝响 / 237

第二章 命途蹇涩 / 257

第三章 丹青人生 / 275

第四章 画坛纵横 / 290

第五章 鲁迅至交 / 305

第六章 白石知己 / 320

第五编 陈寅恪家族的其他成员——满门贤杰话义宁

陈寅恪家族世代书香,贤杰满门。时至今日,祖传的一缕墨香,依然亘古而强劲地传承着,这个文化型大家族所创造的辉煌,委实让世人惊叹不已,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

第一章 伯仲芬芳 / 343

第二章 植物园之父 / 358

第三章 绿色情缘 / 377

第四章 陈氏芳裔 / 396

再版后记 411

后记

在我创作出版的为数不多的几部书中,《陈寅恪家世》算得上是个特例。这部书除给我带来不少好运气之外,该书自身的运气也不错,自2001年1月出版后曾数次再版重印,在媒体多元图书出版市场不甚景气的当今,一部书能持续受到读者的喜爱并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淘洗实属不易。我有自知之明,拙著能撞上这般的好运,并不是我的思想如何深邃,写作手法何等高超,而是陈寅恪家族所独有的精神文化魅力,是人们对这个名倾天下的文化型大家族诸多人物人生传奇的景仰,是人们对孕育了旷世奇才陈寅恪的“义宁陈氏”文化基因密码的探求……

《陈寅恪家世》出版后的十八年间,经常有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想到要写这部书的。我的回答很简单:我与陈寅恪是老乡,我来写他的家族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处赣西北的江西省修水县,是文史大师陈寅恪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我家老屋所在地芦塘村与陈寅恪故里竹塅村都属该县宁州镇管辖,两地相隔不足二十公里之遥。

出于对同乡先贤的景仰,我曾多次探访拜谒陈寅恪故里——竹塅陈家大屋。

每次探访拜谒,我都莫名激动,惊诧于蜷缩在偏深险僻大山深处的这栋普通民居内,何以能走出这样一个贤杰满门声名显赫的文化型大家族。

我曾暗下决心,要用手中的笔,全面、立体、充满思辨地展示陈寅恪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和“义宁陈氏”贤杰满门的荣耀与辉煌,追溯探寻产生这种独特人文景观的家学渊源,从家族文化的视角解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

这念头郁结于心,缠搅着我终日不得安宁。然而,我却迟迟不敢动笔,我像一位置身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脚下的行者,仰望着嵯峨峭拔的山峰,凝视着那氤氲灵动在险峻峰峦间的缕缕雾岚,我顿觉自己的渺小和无力。这个孕育了文史大师陈寅恪的文化型大家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其博大精深、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非我辈才力所能表现。

近年来,随着《陈寅恪的最后20年》等书的出版问世,国内外骤然兴起一股陈寅恪热,许多学者专家纷纷著书立说,各种“研陈”文章席卷各地报刊,沉默了近百年的陈寅恪故里竹塅陈家大屋,奇峰突兀般为山外的世界所关注,蜂拥而至的人流如朝圣般拥向这栋百年老屋。

然而,我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堪称汗牛充栋的国内外研究和评介陈寅恪的著作中,有关陈寅恪家族史的叙述考证却难尽如人意。这类著作或是避实就虚语焉不详,或是互相引证以讹传讹,或是张冠李戴逻辑混乱,或是妄加揣测众说纷纭,或是世次混淆昭穆莫辨。而陈三立及诸子所著诗文又鲜有涉及其家族史,因而人们对义宁陈氏先贤及源流演化莫衷一是如坠五里雾中。而绵远流长的家族文化的浸染熏陶,正是了解和研究陈寅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了留下一部原汁原味的陈寅恪家族史,让人们对这个贤杰满门的文化型大家族的起源、流变、迁徙及源流演化脉络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弥补陈寅恪研究的某些空白和不足,为专业学者及广大读者解读陈寅恪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参照,于是,我顾不了自身的浅陋和学养的不足,竭尽全力投入此书的写作之中。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为了收集资料,我多次到陈寅恪故里竹塅陈家大屋小住,得地利之便,我有幸获取了尘封多年的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我见到了“义宁陈氏”后裔珍藏的民国三十二年(1943)光义堂重修《义门陈氏宗谱》残本及诸多史料。为了拓印有关碑文,我又拜师学会了拓印技术,拓印了陈寅恪故里各个山头的数十座“义宁陈氏”先人坟茔的墓碑拓片,从而打开了沉睡在陈寅恪故里深山野莽间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记得当时为了消化解读这些墓碑拓片,我将它们一一悬挂在我的书房内,这些墓碑拓片挂满了我的书房,一时间,整个书房弥漫着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以至我的爱人和孩子都不敢走进去,我却陶醉其中。

为了写作此书,我又历时数年,行程数万里,遍稽有关方志、族谱、墓志铭、信札以及流传于民间的野史轶闻,查阅了全国各大档案馆、图书馆、政协文史委尘封的馆藏资料,拜访了陈寅恪的后裔、亲友、弟子及再传弟子,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陈寅恪研究的成果。

我没有徜徉陶醉于故纸堆中的惊喜,也没有停留于史料表层的剖析与罗列堆砌,而是选取家族文化的视角,对陈寅恪家族鲜为人知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以及贤杰满门的家族荣耀,作了全方位准确而立体的观照与描述。我力求让读者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到这个文化型大家族在人类历史演进中艰难而执着的跋涉历程,同时也看到生存的艰辛并未能影响这个家族对文化的崇尚和对功名的向往,祖传的一缕墨香,依然亘古而强劲地流传着……

在此书即将出版付梓之际,我又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增加了十八年来新近发现的有关陈寅恪家族的珍贵史料和最新的“研陈”成果,全书增删修订达二百余处,使此书内容更趋完整。

感谢作家出版社对此书的厚爱,感谢曾为此书的写作提供了诸多帮助的领导和朋友们,正是因为有了方方面面无私的帮助,才有此书的今天。

叶绍荣

2019年9月30日

于九岭山深处江西修水县叶家窝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