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
你有没有想过,吃下的白米粥不是一碗粥,而是整个“星空”?孩子玩的“扭蛋”,不是一般的玩具,而是写作的灵感源泉?想象力不仅仅可以收获快乐,还是打开奇异世界的钥匙?
六位来自香港、内地和台湾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黄虹坚、陆梅、王文华、严淑女、陈诗哥日前在香港书展与千名中小学生分享创作的经历和秘诀,更带领小朋友们登上想象的飞船,开启了一段有趣的阅读写作之旅……
一节课,一本书,与“悦”读结缘
作为香港书展最大型的儿童阅读慈善活动,“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今年已踏入第七届。活动由亚洲周刊、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联合主办,并由零传媒协办。
在香港书展迈入30周年、澳门特区回归20周年之际,活动主办方首次邀请了14位澳门学生,与18位广东佛山学生、20位台湾屏东学生,及近千名香港学生一起聆听作家阅读经验分享,畅游书展。与过去几年相同,活动中孩子们现场书写的优秀作文将被辑录成系列新书,于2020年春季出版,圆孩子们的“作家梦”。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活动开幕当天,两岸四地的学生代表分别以广东话、普通话和闽南话朗诵《弟子规》,以特殊的方式为活动拉开帷幕。四位学生在埋头悬笔,书写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12个大字,这不仅是圣人先贤的教诲,更是每一位嘉宾和现场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
活动筹委会主席何志豪说,活动目的是推动校园的阅读风气、培育学生对阅读及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希望学生们通过文学作品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筹委会副主席、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迅引用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的话勉励同学:“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他说,阅读是一种能力,是构成重要精神活动的文化现象,希望同学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走向社会,在阅读中塑造自我生命。
过去几年,这个活动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0人、500人、600人,增至今年连续第三年横跨两天活动的1000人。主礼嘉宾之一的香港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表示,香港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动“从阅读中学习”,多管齐下,希望将香港变成一个阅读城市、文化之都。
在学校推广阅读方面,香港教育局采取多元策略,除了不时举办阅读活动外,今年特别为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提供经常性推广阅读津贴,支持学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活动转眼举办了七年。七年,足以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步入小学、让一个初上学堂的孩子长大为少年,更让一个稚气未脱的初中女孩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少女。活动让不少从未踏足书展的孩子圆梦,让来自内地山区的小孩第一次见到大海,更让一些曾经害怕写作讨厌看书的学生爱上写作、与书海结缘,甚至参与出版第一本辑录了自己文章的书。
一起登上想象的飞船
每年香港书展都设有主题,今年的主题聚焦“科幻与推理”,儿童阅读活动则以“登上想象的飞船”作题目。
在香港儿童文学作家周蜜蜜看来,想象是基于对既有知识的熟练掌握。她从自身科幻故事创作经验出发,以写实角度透视科幻本质。
周蜜蜜是“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这个活动的“元老”作家,七年来从未缺席。周蜜蜜的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香港读者,读者们都亲切地称她“蜜姨姨”。她擅长多文体的儿童写作,至今已出版逾百本著作及儿童电视剧、电视节目,部分作品更被选入教科书。
活动当天,“蜜姨姨”向小读者们透露,她创作的科幻故事灵感来自现实生活,例如在香港中文大学一次展览中,她看到有两颗新发现的小行星以前校长高锟名字命名,于是由此受到启发。“在大胆想象之前,学生要从阅读中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
生于香港、长于内地的儿童文学作家黄虹坚则认为,想象力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都是古人科幻的体现。黄老师鼓励同学们说,学历史的方法可以很有趣,例如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可以透过一首歌谣来记诵。
黄虹坚曾任内地中学教师、电影编剧等职,兼任香港多所大学的中文、语言导师,更撰写了多部中学生成长系列小说,并参与香港小学中文教科书的撰写。她告诉同学们,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培养起阅读科幻经典、开拓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学习生活及今后人生过得充实且富有趣味。
那想象力究竟能让我们得到什么呢?是思维的碰撞?还是灵感的迸发?来自上海的儿童文学作家陆梅借助宫崎骏一部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和孩子们分享想象力可以走多远。她认为,“想象力可以唤醒我们捕获快乐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开启通往奇异世界的通道,可以让我们感受生命的丰盈与喜悦……终究,想象力其实就是成长的能力。”
陆梅的作品以青少年文学和散文为主,曾获德国慕尼黑青少年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小朋友问陆梅老师:“我写不出作文该怎么办呀?”陆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体会,认为写作需要坚持,“哪怕每天写三百字,都是和自己的对话。写作文就是学会说话,和信赖的朋友讲故事。”她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每一本书都不一样,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做你自己就是我们在童年阅读里最需要呵护的想象力。”
来自台湾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王文华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年轻时的他不爱读书,励志要去工厂当工人,那时他的想象中也只是白天进工厂,晚上逛夜市。然而,夜间部一个年轻女老师、一篇《纵囚论》改变了他的命运。从应付老师的作文题目到在老师鼓励下主动到图书馆找书阅读,再到阅读过程中不断激发想象力,正是这股想象力推动他不断前进。
换过36种工作,当了30多年老师,得过数十个写作奖项,王文华这样形容自己:“白天讲故事,晚上写故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年轻时的经历成为他的故事,他和孩子们说:“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你的梦想有多大,你的力量就有多大。”
同样来自台湾地区的人气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博士严淑女也深受小朋友们欢迎。讲座一开始,她就拿出一张纸币,以钱币、“扭蛋”玩具和手机开启话题,编出一个科幻故事,引起学生强烈兴趣。
严淑女是台东大学幼儿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除了教学、创作、演讲,还为小朋友录制音频节目,创作绘本、桥梁书和教养书等,作品曾售出多国版权,收录在小学课文、改编成动画和儿童音乐剧等。
严淑女告诉小朋友,作家都有“超能力”,那就是超群想象力,写作的秘诀就是把周围所有对象都想象成会说话的生物,故事便顺其自然由交流开始。她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大胆登上“想象的飞船”。
来自深圳的童话作家陈诗哥问小朋友:喜不喜欢喝白粥?全场的小学生几乎都异口同声说:“不喜欢!”陈诗哥于是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因为一次生病喝白米粥,“胡思乱想”下创作了作品《星星小时候》。
故事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煮粥的小男孩一不留神,把一锅粥给煮溢了,“砰”的一声巨响,米粥爆炸了!粥的泡泡四处飞,一粒粒米膨胀成一颗颗星星,一锅粥就成了满天星斗。“宇宙就是这样诞生的!”
陈诗哥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曾被评为《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他说,他叫“诗哥”,所以在场的小朋友都是“师弟”、“师妹”,勉励师弟师妹们要一起加油!
除了今年的六位儿童文学作家,往年曾参与活动分享的作家老师,还包括来自台湾地区的凌拂、管家琪、江一鲤,以及来自上海的殷健灵、张弘和秦文君、戴萦袅母女等。
小小“作家”背后的故事
在上午作家老师的分享环节后,义工带领学生参观书展,并用大会资助的书券购买喜爱的书籍。而后同学在作家指导下现场写作,今年中学组的题目为《阅读的滋味》、《设计未来》、《我身边的龙文化》;小学组的题目为《我想拥有的超能力》、《我和书的故事》、《我眼中的祖国》。
小朋友能在正式出版的书中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喜悦感和成就感不言而喻。而如果追溯这个活动的渊源,更让人回味无穷。
八年前,十名来自甘肃天水山区的孩子和两百多名来自香港最基层地区的孩子因一次慈善活动在香港书展结缘,一起参观书展,一起阅读。此后,主办方就开始举办这个儿童阅读慈善活动,每年活动过后,主办方都会把学生的作文汇集成书出版。
这些文章或许还稚嫩,又或许天马行空,却记载着孩子们的香港书展回忆,还有那一段珍贵的成长历程。
主持人的话
有一年暑假,笔者遇到一个中学一年级的女孩。她说她很开心,因为她在全港中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奖了!
笔者问她:“你是不是从小就很爱写作和阅读?”
她说:“芷渊姐姐,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是两年前一个暑假活动影响了我!当年我第一次来书展,第一次用主办单位资助的书券买了心仪多年的故事书。我还写了一篇作文,没想到真的被辑录成书,出版了我人生第一本有份参与的书!那个活动就是‘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
原来,女孩因家境清贫,此前从未拥有属于自己的书,直到六年级遇上这个书展活动,她用书券换取了小学四年级看中的那本故事书。她说:“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本想要的书,我一直把书放在床头,激励自己多阅读、多写作。”
一天、一本书、一个讲座,影响了女孩多年,甚至会为很多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笔者听后一把抱住了她,感动不已。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孩子问爸爸:“我读了很多书但后来都忘了,那阅读是不是没有意义了?”爸爸回答:“我吃过很多食物但现在都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已被我身体吸收,让我变成现在的模样。”我们的气质里,都藏着曾经走过的路,读过的书。
这些年,笔者有幸主持了八场讲座活动,见证着这个大家庭不断壮大。笔者有一个愿望,希望汇聚这些年参加过活动的学生代表做一场成果分享会,讲讲这个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启迪,想必很有意思。
这个活动犹如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里种下阅读和写作的梦想。这一颗颗种子正慢慢发芽,但愿我们一起给予他们支持,期待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