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周扬与早期中国作协

来源:文艺报 | 吴敏  2019年07月10日06:56

“早期中国作协”中的“早期”,大体指的是1949年到1966年。1949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文协)作为全国文联所属的8个团体会员之一,其诸多活动与文联的整体规划基本同步。担任文联副主席的周扬主要以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学翻译、文学编辑而见长,从工作关系和情感关系而言,对全国文协尤为关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全国文协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周扬担任作协副主席。其间,他还担任了3年多的作协党组书记,直接管理作协的诸多事务。因而,这一时期作协的很多事情,都与周扬密切关联。

1949年至1953年期间,全国文协的主事者是茅盾、丁玲、冯雪峰等。茅盾为文协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丁玲为文协党组组长,冯雪峰为副组长。周扬为全国文协21人常务委员之一,他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主题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发表于文协机关刊物《人民文学》创刊号。周扬积极参加、支持文协的活动,譬如积极支持丁玲开设培养青年作家的中央文学研究所等。

1953年,正在参加土改的周扬被召回,参与第二次文代会的筹备工作。在第二次文代会上,全国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周扬恢复成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还被任命为作协党组书记,从而成为作协党政机构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中国作协正式挂名以后,从1953年到1954年底,陆续成立了一系列机构:创作委员会、普及工作部、古典文学部(古典文学研究委员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国际联络部)、文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文学讲习所等。同时,编辑出版《文艺报》《人民文学》《新观察》《文艺学习》《文学遗产》《译文》和《中国文学》(英文版)等刊物。周扬担任创作委员会主任,积极组织驻会作家深入生活,与一线作家联系,帮助解决作家们的困难,组织作家讨论作品和文学理论问题,出版内部刊物《作家通讯》。周扬积极参加文艺创作如何表现国家工业建设和文艺工作者到工厂体验生活的座谈会、纪念契诃夫逝世50周年大会、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2月27日至3月6日,中国作协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召开。周扬在长篇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文学的任务》中说,“我们的作品应当最广泛地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劳动人民服务。”“在文艺理论批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有些批评者总是凭几个简单的‘公式’、‘教条’来分析复杂的文学艺术现象。”3月6日的理事会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工作纲要》,周扬特别强调要出版作家作品选集。作协理事会所规划的“工作纲要”中,很多内容后来得到了实施,譬如中国作家协会编选、出版了二次文代会以来的优秀作品选集《诗选》《短篇小说选》《独幕剧选》《散文特写选》等,后来还编选了1956年、1957年和1958年的优秀短篇作品选集,促进了作家创作的积极性。1956年3月15日至30日,中国作协和团中央联合召开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王蒙、邓友梅、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陆文夫等一大批青年作家参会。

1961年6月,根据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周扬同袁水拍、张光年等人商讨拟定《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周扬认为,文艺最重要的问题是“双百”方针在不少的地方、部门没有很好地贯彻。1962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周扬说:“作家还是要写他所看见的、所感受到的、所相信的。”

1949年至1966年的创作环境起起伏伏,周扬以及其他中国作协领导成员一起,紧跟时代的节奏,同时也做着多种文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