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参加了第一次文代会” ——专访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剧作家胡可

来源:中国艺术报 |   2019年07月08日11:26

胡可接受《中国艺术报》采访

记者登门拜访时, 98岁高龄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戏剧家胡可正专心伏案写作。案头是写好的文稿,字句一笔一画,工整认真。他说自己听力不好,完整地看过一遍记者的提问,就坐下来,手扶拐杖开始叙述。他的声音响亮,语言清晰有力,有时停下来思索一会儿,又不疾不徐地说下去,十足的部队文艺工作者精气神。茶几上,有关当下文艺、戏剧的报刊、书籍触手可及,他依然关心文艺,关心中国文联、中国剧协的工作;言谈中,他对历史的回顾是那么亲切可感,对新时代的拥抱是那么情真意切。

第一次文代会振奋人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胡可回忆了第一次参加文代会的情景和早年从事戏剧创作的情况。

胡可回忆说:“我有幸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来到北平,参加了第一次文代会。那是解放区、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同时也是各个根据地文艺工作者的大会师,我当时的心情十分振奋,从那以后,我就在中国文联的领导关怀下进行创作了。 ”

1949年7月,时年28岁的胡可是以华北军区政治部创作员的身份参加第一次文代会的。当胡可得知有幸参加第一次文代会时,激动得好几天彻夜难眠。在这次盛会上,胡可不但聆听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对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指示,还看到了许多以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知名文艺家。在那些日子里,胡可几乎每天都在极度亢奋的状态中度过。

胡可回忆, 20世纪40年代,他开始从事创作,作为党的宣传员,给基层剧团写过小戏、曲艺, “那时我的心情非常舒畅,我要写的,是党要求我写的,也是人民群众愿意看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第一次文代会的鼓舞下,胡可创作了话剧《战斗里成长》 ,被多个剧团演出,还被翻译到国外;创作了话剧《英雄的阵地》 ,写的是他熟悉的一个营艰苦战斗的经历;后来,胡可在朝鲜战场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创作了反映志愿军战斗生活的话剧《战线南移》,在许多剧团上演。1956年,在中国文联和中国剧协的组织领导下,全国话剧汇演举办,这次汇演由田汉主持,胡可的作品也在汇演中与观众见面。

作为部队文艺工作者,战争时期,胡可在敌后根据地一边学习一边战斗,那里多是偏僻农村,他曾参加过减租、土改等运动,对农民生活十分熟悉。他的创作以反映部队为主,但一直想写一部反映农村的作品。后来,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为契机,胡可创作了话剧《槐树庄》 ,写了他熟悉的人物,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情况。

第四次文代会印象最深

自第一次文代会起,胡可连续参加过七次文代会,印象最深的是1979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那次会议,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谈到怎么理解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给我印象最深,我非常拥护。 ”胡可说,听了邓小平同志的祝词他认识到,党领导的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方向,是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并正确地认识社会,而创作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工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应当符合创作规律。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想法,独特的认识和表达,创作者的审美追求等,是个人的,但这并不等同于个人主义。创作者个人决定作品对社会生活如何反映,如何塑造人物,赋予作品怎样的美学特征、审美风格,这些完全是个人追求,每个创作者各不相同。

胡可说,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受到特殊时期冲击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得到统一和解放,又一次投入潜心创作,迎来了新时期文艺的春天。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以人民为中心一脉相承

胡可表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的主张,而在此之前,知识分子大多并没有明确的、自觉的为谁创作的理念。这一方针后来发展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从‘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 ,发展到‘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直至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是一脉相承的。 ”胡可的一生,正是践行“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一生。

胡可说,“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些创作者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文艺不要沾染了铜臭气,这又是对文艺工作者的一次考验。 ”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不能分开

“我从前是剧作者,后来是戏剧工作者。 ”胡可老人说,他的创作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后来,他被选为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分管创作。1982年,他开始参与、主持剧本评奖工作,曾担任评委会主任、副主任等。他表示,“文艺发展一方面是创作,一方面是评论,以评论促进创作,评论和创作是不能分开的。而文艺批评则是讨论交流,真理越辩越明,不是一家说了算” 。在特殊时期,文艺评论成了文艺批判,一篇“评论”几乎就给一部作品判了刑,这种风气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走出了特殊时期,创作者依然对“评论”心有余悸,当时的剧本评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的。胡可表示,剧本评奖以表彰、鼓励为主,推荐了一批优秀剧本,也令文艺评论渐渐得到恢复。

尽管年近期颐,胡可老人依然不辍思考。他认为,以剧本为依据来判断作品优劣,和仅凭看戏来评判一部剧作是有区别的,“有些剧本写得好,但演员、导演、舞美不足,剧本会受到连累;有些剧本写得不太好,但演员、导演、舞美很用心,剧本就沾了光” 。胡可主张,看戏是作出判断的重要一环,但看剧作本身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他表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包括文学、表演、导演、舞美等多个层次,但剧本是文学作品,剧作家尤其是话剧作家更是文学工作者,一方面剧作家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另一方面,应将培养青年剧作家纳入作家培养的范畴,着力加强对剧作家文学素质的培养,在提高剧作的文学性上作出努力。

祝福中国文联明天更美好

在中国文联成立70周年之际,采访胡可这位参加过第一次文代会、为戏剧事业和文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前辈,记者最大的感受是,胡可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更是一个志在千里的伏枥老骥。

“祝愿中国文联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中国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使中国文艺事业更加繁荣、更加辉煌,取得新的成果! ”胡可以坚定的语气、饱满的感情、有力的手势,为中国文联70华诞送上深情的祝福。我们也祝福这位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戏剧伴一生的老前辈,艺术之树长青、生命之树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