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像蝉一样歌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湘子  2019年04月29日14:49

《像蝉一样歌唱》

作者:邓湘子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3月

ISBN:9787556091850

定价:25.00元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展现山乡巨变和少年心灵觉醒的长篇儿童小说,也是一部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赞美诗。

作品通过讲述湘西南侗族村寨岩头坳因为高速公路开建带来的由惊恐到欢欣的有趣故事,反映了山村农业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在激烈碰撞后由抵触到相拥的发展历程。通过贯穿全文的对侗族大歌的诗意描写,讴歌了新时代带给山村社会的新变化,书写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作者简介

邓湘子,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花火》杂志执行主编。湖南绥宁县人,1964年出生。出版有儿童小说集《雪魂》《一双鞋能走多远》,长篇儿童小说《像风一样奔跑》《蓼花鼎罐》《牛说话》《溪头的读书声》等。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第四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张天翼奖宝葫芦大奖、第16届湖南青年文学奖等奖项。

媒体评论

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

——读邓湘子的《像蝉一样歌唱》

韩 进

邓湘子长篇儿童小说《像蝉一样歌唱》是一部讴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赞美诗。小说讲述湘西侗族居住区岩头坳因为高速公路开建带来的由惊恐到欢欣的有趣故事,反映了山村农业文明与当代科技文明在激烈碰撞后由畏惧到相拥的发展历程,通过女生合唱团“像蝉一样歌唱”侗族大歌《蝉之歌》的诗意描写讴歌新时代带给山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具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风味和鲜明的时代象征意义。

小说以四年级小学生易定柱梦见“好多好多的蝉变成了爱唱歌的女孩”开篇,通过与其堂姐五年级小学生易春蝉“关于蝉变女孩”的对话,巧妙地将树上的蝉、易家姐弟、女生合唱团等三组主要形象融为一起,由此展开三条故事线索:村里的蝉鸣声由消失到复归、易家姐弟苦苦寻找的大白鹅自己回到家中、女生合唱团紧张排练侗族大歌《蝉之歌》。引发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就是修建高速公路的机器轰隆隆地开进了偏僻的岩头坳,彻底打破了山村与生俱来的寂静:树上的蝉鸣停了、村民的家禽跑了,易定柱家的两只大白鹅也张着宽大的白色翅膀从村里飞出、桥上飞过、向山野飞去;连见过世面的侗族老人满才老爷爷也惊慌失措地催促村民快快逃跑……仿佛世界末日正在来临。这一切都是因为村民们从未见过、发出奇怪叫声、无人驾驶的庞然大物——高速公路自动挖土机的轰鸣声引起的恐慌。这场末日大逃亡般的魔幻场景,将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科技文明与以飞鹅为代表的乡村文明的交锋碰撞带给山村居民——人与动物的心理和行为的冲击极度夸张地表现出来,让人思考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描写两种文明由对立到包容的融合进程。要想富先修路。高速公路修到偏僻落后的岩头坳,带来的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但修路就会改变自然布局和山村面貌,甚至损害以土地为生的侗族人由来已久的切身利益,眼看着生我养我的熟悉环境要为高速让路,人们心中的困惑疑虑与情感对立可想而知,这也是人们面临新事物时正常的本能反应。

如何让与世隔绝的村民接受高速时代的到来,事实是*好的老师。作者将易家姐弟的“寻鹅旅行记”设置在高速公路沿线,借以介绍高速公路知识,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直观去比较,了解高速公路开通后将给人们带来的交通便利、环境优化、生活改善和美好前景,自己得出高速公路不仅是连接山里山外的一条通路,更是村民走出贫穷的致富路,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路。侗族人对高速公路前后态度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人们观念的痛苦转变。转变观念后的侗族人面貌一新,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方式,跳起大型集体舞蹈,拥抱高速时代的到来:“蝉歌唱,鸟欢叫,/山山岭岭好热闹。/山脚矗起大桥墩,/机器铺就通天桥。/蝉歌唱,鸟欢叫,/村村寨寨好热闹。/高速公路过侗寨,/山山水水齐欢笑。”高架桥搭梁的那一天,侗族人将其看作重大节日,身着节日盛装,汇聚到鼓楼大堂,跳起欢快的侗族传统舞蹈“多嘎多耶”,唱起侗族新歌:“辛苦修起高速路,/大道如虹过侗乡。/幸福驶入快车道,/山起舞来水欢唱。/唧昂唧昂唧唧昂……”。“庚爷爷浑厚的歌声汇入大婶清亮的声音”,在山岭间萦绕回荡。小说在大团圆式的狂欢中,写出侗族人对高速公路即将建成的期待和庆祝,感受着侗族人的欢歌笑语,读者也沉浸在美满幸福的憧憬里……

探讨社会发展与自然和谐的时代主题。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多元文化相融相通。这一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小说中有着很好体现。小说中写到高速公路的设计和修建,始终将保护自然生态和侗族文化遗产为*原则,为此高速公路经常改道而行,宛若彩带萦绕在山岭之间,又如游龙穿行于山涧田野。不仅如此,高速公路的站点和线路设计,还特意将湘西自然景观和侗族文化遗址串联起来,将高速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融合一体,每一条高速都是一条绚丽多彩的山水人文画廊,都是展示美好生活的美丽画卷,让人美不胜收,让人了解湘西,让人向往未来。作者把眼光投向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统筹考虑、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并行不悖,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景观。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文化世代相传,又照亮人类前行的方向,人类无论怎样走到哪里,也离不开自然的怀抱。人始终是自然的孩子,要对自然心存敬畏,亲近它、了解它、和它做朋友。不要只想着去征服它,人在自然面前永远不会胜利,人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就会怎样回报人类,因为自然环境、动植物生命和人类自身同属于一个生物圈,是命运共同体。作品表达的生态自然观和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当下儿童文学所需要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与现代的相融相生,集中体现在侗族大歌《蝉之歌》上。侗族人的生活与艺术,和大自然高度地协调与融合。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就是模仿天地之间的虫鸟之声,就像作品开篇易定柱对姐姐易春蝉所说的,“姐姐一定是蝉变的”,“会唱歌的女孩子都是蝉变的”。在《蝉之歌》里,女孩就是蝉,蝉就是女孩,人与自然就是这样和谐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易定柱觉得自己似乎在女孩的歌声与蝉声混合的旋律里轻盈地飘起来”,“自从堂姐易春蝉参加侗歌训练队以来,易定柱似乎对这天地之间的蝉声有了真正的感觉,他发觉原来身边充满了无边无际的蝉声。他还发觉,原本平常的蝉声被女孩子们的声音模仿唱出来,竟然如此悠扬美妙。听过侗歌里的那些拟蝉的曲调,再来听这山野田间的蝉鸣声,这山山野野无边无际的蝉声变得更加好听”。作者以“像蝉一样歌唱”为作品命名,让人想到人与自然、山野和虫鸣,想到侗族大歌的旋律和古老的侗族文化,想到群山环抱的神秘湘西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悠远的艺术胜境。

关于“土地与童年”的哲理思考。作者自述“《像蝉一样歌唱》是一部关于土地与童年、关于劳动和创造的颂歌”。土地与童年是一对生命伴侣,是人和人类的故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使得人类日益远离大自然的时候,儿童文学创作回归“土地与童年”意识,带有文化反思和文学寻根的哲理意味。作者在《后记》里说:“我喜欢土地。我喜欢在土地上成长的孩子。我喜欢讲述孩子们砸大地上成长的动人故事。我喜欢那种将乡土题材上升为土地意识的艺术表现。我在《像蝉一样歌唱》里写蝉声,写歌声,写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希望写出生命成长中刻骨铭心的体验和记忆。”

小说以寻找大白鹅为线索,写孩子在“大地上的探索”和在探索中成长。大白鹅的逃失对一个乡村孩子来说,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情感上的重大事件。寻找大白鹅的过程,是孩子与大地亲密接触的过程,也是认识家乡和新建高速公路的过程。大白鹅*终自己飞回家里,和孩子团聚,既是情感的慰藉,也表明生活的美好复位,人们又重新回到坚实的大地上。从土地被侵害的惶恐到高速即将开通的欢欣,是孩子情绪上的起伏,也是整部作品的情绪变化,包含着孩子在经历了两种文化由对抗走向包容的融会中走向成长。但这里的成长不是儿童个体的成长,而是发生在湘西这块神圣土地上的跨越式发展——经济、文化、自然、人类的协同发展。小说以小孩子的视角反映土地的命运,从小山村的变化折射大时代的变迁,以侗族人的纯朴讲述中国梦的故事,引发读者对湘西南大地的了解,对“土地与儿童”的感悟,渗透着可感可触的土地意识与童年美感。

鲜明的侗族文化特色和浓郁的诗意抒情风格。侗族人自古以来爱唱歌、会唱歌、会编歌,认为“饭养身,歌养心”。侗族大歌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以其“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分为嘎听、嘎嘛、嘎想、嘎吉四类,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平和含蓄、优美抒情的旋律与谐调的合音完美结合,形成独特的民族民间风格。侗族大歌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族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作者大胆借鉴侗族大歌的类型来表达内容和结构形式,用侗族歌唱文化来辅助叙事,全篇充满侗歌的旋律和蝉的鸣唱。

在小说构思上,作者将整个故事设置在侗族文化现代化的宏阔背景下,以侗族大歌的古老形式,传达当代侗族人的生活情感,达到了“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艺术境界。小说《序曲:嘎腊温》在侗族儿童游戏歌《蝉儿回来了》中拉开序幕,《尾声:多嘎多耶》在集体狂欢的新编侗歌《高速公路过侗寨》中徐徐落幕。作品主体部分按侗族大歌的四种类型分为《嘎听篇》《嘎吉篇》《嘎麻篇》《嘎想篇》四个部分,分别以侗族大歌的声音大歌、叙事大歌、柔声大歌、伦理大歌四大乐章,将歌唱内容和歌诗形式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古老又清新的民族民间文化氛围,犹如一部完整的关于侗族文化的歌舞诗剧。

作者十分注重侗族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整部作品有32处采用了侗族大歌的歌唱方式来讲述故事,其中传统大歌《蝉之歌》成为贯穿全篇的主旋律:“静静听我模仿蝉儿鸣/还望大家来和声/我的声音不比蝉儿的声音好/生活却让我充满激情/歌唱我们的劳动/歌唱我们的青春……”通过《蝉之歌》在不同情景下多种形式地反复吟唱,将侗族文化元素融会在形象塑造、情节推进、事件展开、环境烘托、人物语言的方方面面,以情景交融、神与物游的虚实笔法来创造美感境界,在诗情画意中给读者以深远的历史感和鲜活的现实感,古老传统的侗族文化在当代儿童文学艺术中获得新生。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的血脉中。侗族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儿童文学传承侗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为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创作的民族化、民间化、现代化作了成功尝试。

现实题材原创儿童文学的精品力作。邓湘子是一位有追求、有责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在《后记》里介绍了创作这部小说的缘起。那是2013年的秋天,因为年底将有9条在建的高速公路在三湘大地通车,省里组织一批作家、摄影家到高速公路一线深入生活,要求为每一条高速公路的通车典礼献上一部图文并茂的报告文学。作者选择去采访和自己家乡有关的怀通高速,创作了一部“歌颂劳动、歌颂创造、歌颂当地民众与施工建设者坦诚协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道如虹过五溪》。就在这次采访和创作中,他留意到高速沿线大多是侗族同胞居住的地方,侗族人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侗族人精神标志的侗族大歌,以其“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在走村穿寨的采访中,总有孩子们的身影和笑声在眼前和耳边掠过,让他这位儿童文学作家情不自禁,脑子里渐渐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些山寨里的孩子是如何看待一条高速公路从自己的身边修建起来的?”5年前的种子已经种下,年复一年地听着蝉鸣创作,终于收获了《像蝉一样歌唱》这样“一颗小小的果实”。作品讴歌了新时代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传统与现代融合、多元文化相生、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愿景,字里行间饱满对“土地与儿童”的深情、对“自然与文化”的敬畏、对“时代与未来”的向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融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儿童性于一体的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原创精品。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