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国家图书馆“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启动 王扶林:电视剧《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9年04月22日12:47

4月21日,电视剧87版《红楼梦》与《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来到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主讲“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第一讲,和大家分享电视剧《红楼梦》与《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 摄影/汪凯戈

少时不爱读书,喜欢站在火车上吹风

小时候的王扶林是个贪玩的孩子,不爱读书,就喜欢在上海的弄堂里打弹弓,蹲在地上弹玻璃球,或者溜进电影院和戏园子,一玩就一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要求让他难受极了。考试常常挂科,每到一个学期快要结束时候,学校就让他留级,而家长就去请求教务主任让他补考。后来父母无奈,觉得上海十里洋场,花花世界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把他送到苏州去念书,希望他能在此安心。

但“地理隔绝”隔不住少年的心,王扶林一到礼拜六日就翻墙出校门,赶上火车到上海,算好时间一天接连看四个电影,买点面包汽水囫囵吃下,晚上再赶回苏州。“我特别喜欢站在火车的门口,扶着栏杆,火车一开动,衣服就被风吹起来,感觉自己特别帅!”一直爱看电影,让王扶林的英语成绩没有拉下,“那时候我英语一直能及格,还能用英语和人对话,站在讲台上朗诵英文,不成问题。”

王扶林导演讲述《红楼梦》背后的故事 摄影/汪凯戈

考进“上戏”读书,于是问题来了

等到王扶林考进上海戏剧学院(时称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后,他发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很多同学读过文学名著,包括国外的莎士比亚,国内的田汉、曹禺、巴金,读过名著的同学和没读过名著的自己比起来,对表演的把握差别很大。这时候轮到王扶林紧张了,“我要是继续不读书,我可能勉强能毕业,但将来怎么工作呢?”某次排练《回到人民队伍》,他饰演匪兵甲,这个角色要求蹲在一棵树后头一动不动,但他一上台就把树撞倒了。又有一次,在一场活报剧中,他饰演工厂工人,带人去美国老板办公室请愿,舞台动作是推门进去,但他一脚就把门踢出一个窟窿,“我发现,作为一个演员,我的情绪缺乏控制”。慢慢地,王扶林意识到,戏剧表演不是说到台上讲两句话就能完成职业需要的。

考戏剧学院,王扶林想要当演员,“但以我的表演水平,老师很难给我分配角色,我就总是演工人甲匪兵乙”。这可不行!王扶林想,不如多接近导演,多接近老师,看看能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别人都不想干剧务,王扶林就争当剧务,利用剧务的身份和老师多多接触,近距离听他们的教导。“当时我并没有想到将来去当导演,只是觉得多跟老师接触可以学习很多东西,但是没想到啊,做剧务让我组织工作的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王扶林曾执导的电视剧作品

从广播演员到电视剧导演

真正走上影视导演的路,对王扶林来说还是多年后的事情。毕业分配时,他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央广播局,心里很不情愿,“我就想上台出出风头,但把我搞到播音室里了”。在此期间,王扶林空余时喜欢看京剧,他发现,真正唱红了的京剧名角可能先天条件并不是多么好,声音、语言、形象都不是样板型的,但他们都能找到一个方向刻苦努力,最终成了一派。京剧名家们的成名经历大大刺激了王扶林,为了解决自己口音的问题,他每天对着一面白墙练习,一段时间后,终于没有人再嘲笑他的上海普通话。

两年后,他由广播演员转行当导演,导演了儿童广播剧《五个杏儿》和《青蛙公主》,其中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皇帝的新衣》,得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联播》节目中播出了片段。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让人欣喜的成绩。1955年,日本商品展览会首次在中国开办,王扶林被委派参加了电视节目的转播工作;在接连导演了《党救活了他》《新的一代》等电视作品后,1962年王扶林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开始了电视导演的生涯,并陆续执导了《敌营十八年》《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电视剧。

87版《红楼梦》剧照

之所以选《红楼梦》,是觉得“红楼”好拍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各行业、各单位解放思想,适逢《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在中国上映,央视也开始创新节目形式,王扶林曾观看过《安娜•卡列尼娜》的电视剧和莎士比亚相关作品的连续剧,便向台里提议进行中国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那时候我觉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要开打,《西游记》需要做动画和特效,《红楼梦》是个室内剧,讲男男女女恋爱故事,茶余饭后聊天谈话,选了它是觉得这个最好拍。”但确定要执导电视剧《红楼梦》之后,王扶林发现麻烦大了。仔细阅读《红楼梦》,王扶林说,“我感觉我的阅读趣味其实和《红楼梦》的趣味有着挺大的区别”,但八十年代电视人执行到底、贯彻落实的精神让王扶林不能放弃,他组建《红楼梦》学习班,请教红学专家,不断提高自己作为导演对《红楼梦》的理解。

王扶林说,起初自己打算去掉小说中的前五回,直接让林黛玉进贾府作为电视剧的开端。但顾问团队里的红学专家坚决反对,因为一僧一道的叙述以及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枯荣对比,正好是《红楼梦》全本的缩影。但加上这段内容之后,观众又不买账。王扶林透露,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试播时,原著中前五回的内容在屏幕上有1小时的时间,观众看不下去,都关了电视回屋睡觉。几经剪辑后,留下了现在的版本:林黛玉在第一集的后三分之一处出现。

观众认真倾听 摄影/汪凯戈

欧阳奋强演贾宝玉这事,有点莫名其妙

“欧阳奋强来演贾宝玉,这事最开始有点莫名其妙。”王扶林说,起初有领导不同意拍《红楼梦》的电视剧,因为领导觉得如贾宝玉一般的人“还没有生下来”呢。起初,王扶林也不认识欧阳奋强,在一次去成都寻找外景拍摄地的出差途中,成都当地举荐欧阳奋强来“试试镜”。于是某天晚上,欧阳奋强出戏回来,敲开了王扶林的门。“平头、圆领衫、短裤”,在王扶林的印象里,这就是对欧阳奋强的第一印象,或许还要加上一条“好像连脸都没洗”。王扶林说,那个时候欧阳奋强没有认真打扮自己,甚至来敲门时都不知道自己要见谁,但他选角色不是看一个人有多么了不起的表演经验,而是注重作为一个演员的灵性。王扶林心中认可欧阳奋强,但主要演员需要领导过目,便问欧阳有没有时间去一趟北京。“他当时有点不以为意,我接着说‘可以坐飞机’,然后他就有些动摇了。”

来到北京后,欧阳奋强扮上贾宝玉的装束,当初说贾宝玉“还没有生下来”的领导当即拍板:贾宝玉已经生下来了。但欧阳奋强进剧组时间晚,别的演员都在“《红楼梦》学习班”中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原著,彼此熟悉,王扶林就让他多和其他女孩子开玩笑、搞恶作剧,一方面是希望他和大家尽快熟稔起来,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借此体会宝玉和其他人物的关系。有一天,欧阳奋强假装某大厂导演,打电话给郭霄珍(史湘云扮演者),说某某剧选中了郭霄珍,要求某某时间在某某地点试镜。郭霄珍兴高采烈地去了,灰头土脸地回来时,发现欧阳奋强和陈晓旭(林黛玉扮演者)在一旁窃笑。“这不是欧阳奋强的主意,这是陈晓旭的主意,她鬼点子最多。”在不断地玩笑与培训中,《红楼梦》剧组的演员逐渐彼此熟识。

《红楼梦》电视剧拍摄时,王扶林给陈晓旭说戏

做导演要敢于选人、敢于用人

王扶林说,一个优秀的导演要敢于选人,敢于用人。

“不能看着这是个贾宝玉、这是个林黛玉,然后就把他们选中,那还要导演干什么?导演是演员的老师,应该像一面镜子一样启发他慢慢入戏。”在拍摄《红楼梦》期间,王扶林每天和演员们住同样的招待所,一样去食堂排队,每天第一个上车,“我就第一个坐在车上,那谁还好意思迟到吗?”

《枉凝眉》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曲,在开拍前就已选好谱曲人。曲作者是当时在流行乐曲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作曲家王立平。曾有人以此质疑王扶林的执导资格,并告状到台长那儿,意思是王扶林启用流行音乐作曲家为古典剧《红楼梦》谱曲,思维混淆,水平不足。“当时的领导尊重艺术创作人员,不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讲求艺术民主,最终把决定权交给我。” 王扶林认为,古装戏的音乐要有历史感,同时要兼具青年人的审美感受,把两者契合起来。

在拍摄《三国演义》时,王扶林启用唐国强饰演诸葛孔明,也遭到过反对,有人说诸葛亮是中华千古智者的代表,怎么能让一个“奶油小生”来演。其实在当时,唐国强并非没有演技,他只是喜欢吃奶油蛋糕,但无端被冠上类似“小鲜肉”的贬义称号,心中不爽。王扶林想,诸葛亮是“多智近妖”宛如仙人的形象,需要眉目清秀的演员,唐国强科班出身,技术不错,又处在人生低谷,如果用他来演诸葛亮,他肯定会下死功夫用功。果然,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唐国强完美演绎了诸葛亮多才多智、呕心沥血的人物形象。

唐国强饰演的诸葛亮成为中国影视史经典形象,其中“骂死王朗”片段是网友喜爱的表情包素材,近年来在互联网中持续传播发酵

说一千道一万,做什么都离不开读书

“您觉得读书和导演是怎样的关系呢?”“只读书当不了导演,但浮皮潦草地看书也当不了导演。”

在王扶林的导演生涯中,他执导的影视剧基本上都来自于文学作品改编,这种近乎顽固的“文学情节”伴随了王扶林一生。在他看来,有的剧作让观众看得哄堂大笑或者哗哗流泪,但给人的记忆不强、影响不强,因为这样的作品缺乏文学性。“一个好的作品,比如曹禺的剧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上演,能够流传下去,经久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作品里有很深的文学底子。相反,如果一个作品只是在台上谈谈恋爱,打打闹闹,那很快就过去了,不会被观众所记住。”王扶林拍摄《红楼梦》之前,有长达一年的时间在招待所里反复阅读作品,即便这样,“我还是在红学家们开会时不敢言语,生怕露怯”。王扶林认为,真正的导演都有深厚的文学情怀,想写戏剧作品的人首先要看看自己的文学功底,“演员也是一样,看过十本书的人和根本不读书的人来演,那演出来的深浅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跳、会唱、会说话、长得又漂亮就能演戏?这样的演员一晃即过,一阵风就刮走了。”

王扶林电视作品手稿 摄影/汪凯戈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次“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还特别设置了“我与大咖相聚国图”主题环节,让读者与艺术名家近距离互动。本场对话结束后,先后有六位观众来到台上,以《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电视剧为主题,演绎了作品的一些经典片段,并邀请王扶林导演进行指点。

活动当天,王扶林导演特地带来他在创作《红楼梦》时的手稿,并在艺术中心前厅进行展览。此外,活动期间,国家图书馆还开设有经典邮票展览、“致敬经典”视听专架等专区,提供不同的艺术载体,用不同的形式,让读者从多角度重温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艺术经典。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及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的来临之际,“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启动,旨在传播经典文化的同时,让年轻人通过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了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一代代艺术家对经典文艺作品的传承和发扬。

据悉,“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第二场将于5月18日举行,《中国共青团团歌》《长江之歌》的词作者、国家一级编剧胡宏伟届时将来到国图艺术中心,与大家分享他填词生涯的感悟点滴。

(照片由国图艺术中心提供,部分资料照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