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安忆当选为新一届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 “心怀家与国,在喧嚣中沉浸于写作,无愧于自己的使命”
来源:文学报(微信公号) | 张滢莹  2018年12月17日19:18

12月17日,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12月17日,上海市作家协会第十次会员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隆重召开,1042位到会会员让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处处流动着温暖的文学气息。

会议选举王安忆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新一届上海作协主席团成员同时选举产生,(按姓氏笔画)马文运、王伟、王晓明、孙甘露、杨扬、陈思和、赵丽宏、秦文君、袁筱一、潘向黎、薛舒当选为副主席,王丽萍、刘炜(血红)、张海波(小白)、郜元宝、殷健灵、滕肖澜当选为主席团委员。马文运、滕肖澜兼任上海市作协秘书长、副秘书长。

作家会员投票

新一届作协理事会合影

在大会发言中,王安忆表示,自上次会员大会以来的五年间,在中共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下,上海市作家协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服务作家、服务文学为工作重点,在团结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作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深化改革、举办文学活动、开展公共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不菲成绩,有力促进了上海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了文学光彩。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回顾上海文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开拓的历史,放眼上海文学百余年来发展的脉络时,王安忆表示,作家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西多元文化交融汇合,奠定了上海文学发展的特殊环境。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文学精神,汇聚了上海文学品质。“面对新时代,上海作家应有传承历史的责任,更应有再创辉煌的担当。我们应该追溯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学传统,努力汲取这座城市赋予我们的创作灵感和资源,贴近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生存命运,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她同时指出,文学创作要更加注重自身的社会效益,为读者提供文学的趣味、立场和审美追求。“心怀家与国,在喧嚣中沉浸于写作,无愧于自己的使命。”

在选举结果揭晓后,王安忆表示,坐在会场里,心情非常复杂。“1980年代起我们一同上路、并肩前行的很多伙伴大多已经不在场,心情难免是寂寞的。但我们不必强求理解、也不必强求互相取悦。”她说,“年轻当然是鼓舞人心的,但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不同,它不是青春饭,而是需要终身继任、学习、实践的,漫长到跟人生同步,很可能,在超过理事会规定的年龄,方才成为一名真正的写作者。”

相比15年前,王安忆首次被选举为主席时,如今的文学生态有了很大变化,在她看来,很多看起来活跃的写作,在内里却保持着更加坚硬和冷峻的核。“这更需要作家的辨别力,才能辨识什么是文学的存在。”

短短一天的会员大会,对许多会员来说是难忘的记忆。王安忆表示,在会议结束后,作家们终将回到日常生活,“会议上所有的荣光将会消失在日复一日的空气中,但恰恰是在那里,是文学更广大的空间,实质性的文学史在那里。”她以被称作美国编辑中的元老的编辑家帕金斯的话为例,开玩笑说,当一个人成为“元老”时,也许“你就完了”。但作为作家,她有一个恒久的任务:继续写作。“不能写得更好,至少不要写得更坏,这是我唯一的德行。“她说。

会场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