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现实”题材丰富,“文学”身影难寻 ——《长篇小说选刊》举办现实主义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主题论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18年08月29日12:04

中国文学具有强大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我们为什么还在呼唤现实主义文学?在25日举行的“现实主义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主题论坛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下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还不能令人满意。”据统计,长篇小说年均出版量近万部,但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不多见。《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表示,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主潮,作为一种审美原则,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文学精神,一直以来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举办此次论坛也意在把脉当下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呼唤更多有力量、有筋骨、有血肉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

现实价值不能直接等同于文学价值

不少读者和评论家感觉到,当下长篇小说常有“软弱无力”的阅读体验,写的的确是现实,却好像总也无法直击深处。现实无比壮阔,到了小说里却总显得单薄。吴义勤认为,这恰恰说明作家反映现实的能力达不到现实主义文学的要求。

“现在很多作家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有误的,他们把现实主义理解为就是要写得像现实,仅仅停留在这一点是不够的”,评论家贺绍俊说。何为现实主义?贺绍俊这样理解:广义的现实主义是按照我们的常情、常理和常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一种看世界的体系,将其运用到文学上就是一种创作方法。

归根结底,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落脚点是文学。正如吴义勤所言,我们有时候把现实的价值作为了文学的价值,而忽视了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作家不是要照相般地反映现实,而是要将其变成文学,将现实进行文学审美化的处理,如果没能够把现实变成文学,这个现实对文学就是没有意义的。

整体性认知决定能否出现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

波澜壮阔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优秀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匮乏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所要关注的似乎不仅仅是作家处理现实的能力,批评家张莉指出,现代主义教育、先锋文学等思潮使今天作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比如福楼拜曾教导学生莫泊桑做文学训练:每天观察一棵树,写出他的与众不同。而卢卡奇对此提出质疑:发展变化中,只表现单一的一棵树是否准确?张莉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不仅要写出一个人的独特性,还要写出这个人和整个时代的关联,从个人际遇映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用两三年时间翻阅相关地区的所有报纸,采访了上至省长下至普通百姓百余人,作家能体会到整个社会的变化,人精神面貌的内在变动,这样的采访不会直接表现在文学中,却能将作家对时代的整体感知返回到文本里。“对世界整体性的认知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能否出现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张莉说。

当我们在阅读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时,我们渴望获得什么?青年批评家岳雯表示,文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不再碎片化的世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世界,但当下很多作品割裂了现实主义文学应当具有的整体感。她以近期一篇作品为例,小说以银行为背景,大到金融事件,小到人情冷暖,观察深入,事无巨细。这样的现实书写依然不能令人满足,原因何在?岳雯说:“作者切断了银行与广阔世界的联系,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银行,没有看到整体气候是如何影响了这个银行,如何影响银行中的每一个人。” 很多作家想方设法给我们提供不同的现实感,却少了更关键的一步:如何用更具超越性的眼光来看现实究竟为何如此?某种现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正视写作基本功,给现实主义文学更大的生长空间

现实主义在当下被反复提及,更多的成为了一种符号,一个概念,甚至赋予它太多非文学的功能。吴义勤提出,应当给现实主义“松绑”。对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得过于绝对,好像把它独立出文学了,其实它是文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自身的生长空间。对此,评论家刘琼也认为,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现实主义的内涵被窄化了。“现实主义也好,现实题材也好,是需要刀锋写作的精神的”,刘琼说,“把所有力量凝聚在一个极致化的表达中,通向现实有效的文学重构,一定能够成为我们写作当中最有力的那部分。”

现实主义文学是不可被忽视的作家写作的基本功。贺绍俊说,一方面要给现实主义松绑,一方面要恢复现实主义真正的面貌,使作家进行现实主义写作训练,训练观察生活的能力,书写眼中世界的能力,“对一个写小说、尤其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来说,现实主义文学写作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