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少社崛起:五年实现五个“第一次”
原标题:五年实现五个“第一次”川少社崛起靠啥
“2012年12月17日。”时隔5年多,常青不用回忆,就能脱口而出她被正式任命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天起,她开始挑起川少社这副重担。那时,在经销商眼里,川少社已落至少儿出版第三梯队末,市场缺少口碑,行业影响较弱。
5年后的今天,川少社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建社37年来的5个“第一次”:第一次年生产规模和销售码洋双双突破6亿元,第一次拥有年销量上千万册的超级畅销书,第一次登上开卷全国少儿图书畅销榜前10位,第一次在全国总体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进入前50位,第一次在少儿类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进入前10位。
“负重前行!这5年真是说不尽的酸甜苦辣。”常青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如此感慨。
那么,川少社崛起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以吹糠见米项目找到希望
在担任社长以前,由于长期分管刊物,常青对于川少社图书的市场表现并不完全掌握。
担任社长伊始,常青便率队参加2013年1月举行的北京社科图书订货会。这次赴京之行,常青走访了在京的少儿出版强社、民营公司和少儿读物发行联盟的诸多发行大腕,了解少儿出版市场格局和川少社的市场情况,对照分析找差距。几天调研下来,常青了解到一个不乐观的现实:没有资源、没有优质选题、没有教材教辅、缺乏人才资金,接下来要走的路实在很难。
一家在市场上越没有话语权的出版社,在资源抢夺上越是乏力。常青分析了一些优秀少儿社的发展路径后,针对本社实际情况,提出先做一些吹糠见米见效快的项目,以时间换空间。于是,影视动漫图书成了川少社发展的突破口。
他们抢到机会的第一个影视互动项目就是“熊出没”。2012年下半年,身为川少社总编辑的常青一直在寻找优质版权资源,经过努力,她赶在动画片火爆之初,于2012年12月中旬与获得《熊出没》图书授权的民营公司签下了合作协议,并赶出部分样书在2013年北京社科图书订货会上亮相,吸引了众多经销商的眼球。等2月图书出版时,在动画片的强势带动下,《熊出没之环球大冒险(丛林篇)》抓帧漫画书刚一上市即售罄,一个多月加印4次,并获得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3年全国少儿类图书二月新书销量排行榜”第一名。当年,《熊出没》系列抓帧漫画累计印刷6次,总印数21万套,210万册,共计3360万码洋。在《熊出没》系列图书的带动下,川少社在开卷“少儿总体图书市场出版社占有率排行榜”上,由2012年1月的26位逐月上升至第14位,并连续7个月稳居第15位左右,这在当时是川少社自2007年以来在此排行榜上的最佳排位。
随后,《咸蛋超人》《爆笑虫子》《熊熊乐园》以及迪士尼等品牌IP陆续落户川少社。
但常青明白,做原创精品才是根本。她打了个比方:“就像要治愈一个重症病人,先治表,后切除病根。动漫图书是川少社的一味‘止痛药’,而原创才能够真正药到病除。”
于是,他们培育出了川少社首个畅销千万册的品牌“米小圈”。
以原创精品打响品牌
决定做原创品牌后,常青把川少社的产品梳理了一遍,《米小圈上学记》映入了她的眼帘。
《米小圈上学记》在2012年5月出版,首版印刷8000套,2013年推出这个系列二年级版。细心的常青发现有些朋友的孩子在看这本书,周围也有朋友向她要。她又找了业界几位营销行家进行评判,大家反馈都说内容不错,有畅销潜质。彼时,川少社并未对“米小圈”进行过特别的宣传营销。
常青意识到,可以集中精力把《米小圈上学记》打造成畅销书,而作者的参与可以很好地调动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常青决定动员作者北猫参与营销过程。经过一番准备,北猫带着“米小圈”和他的作文魔法,走进学校、书店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流,迅速掀起了“米小圈”的阅读热潮。
2017年,米小圈全系列产品累计销售1700余万册,销售码洋突破2.9亿元,比2012—2016年累计销售码洋增长了95%,还带动川少社其他产品整体的销售。为了做出长效品牌,川少社还成立了以这套书的责编明琴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在《米小圈上学记》刚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之时,川少社果断开启了对“米小圈”的IP规划。针对北猫作品的特点,锁定“幽默”要素,以“趣学”“趣玩”“趣想”为主题,规划了“趣学”“益智”“漫画”等多个产品线,打造了手提袋、徽章、绘画书签、成语漫画卡等衍生品。此外,还开发了手机H5游戏,改编了广播剧。
从当总编辑开始,常青就习惯于看每期的开卷少儿畅销书榜,她期待着川少社的产品能早日出现在这个榜单上。终于,经过了5年的努力,在2017年第22周,《米小圈上学记》四年级版登上了开卷畅销书周榜;到2017年年底,《米小圈上学记》共计27次登上全国少儿图书畅销周榜,实现了川少社在该榜单上“零”的突破。
“要想拿到顶尖畅销书作家的作品,竞争激烈。因此我们把目光转向二、三线作家,从他们中间发现黑马,量体裁衣,培育与本社契合度高的知名作家和品牌作品。”这就是常青所说的,川少社格外重视“种子作家”和“种子选题”,也充分实践了她在2013年就提出的“品牌立社”理念。
目前,川少社已经形成以儿童文学精品开路,动漫、科普、低幼益智板块齐头并进的产品格局。“我们将继续坚持品牌立社,将‘出好书’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以打造特色内容为突破口,适度控制规模,注重有效出版,持续打造畅销书,积累优势长销产品。”谈及下一步的出版规划,常青如此表示。
以做内容为核迈向转型
品牌立社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内容资源和优秀的出版人才。为了克服地理位置上的短板,川少社着力在国内重要区域设点,以取得杠杆连动综合效应。
川少社北京编辑中心充分利用首都的资源优势,与成都本部南北策应、两地互动、优势互补,成效显著,2015年成为该社第一个“亿元编辑部”;深圳策划中心2017年生产规模同比增加8200多万码洋,增长71%,成为继北京编辑中心、明琴工作室之后的第三个“亿元编辑部”。常青透露,接下来还将积极筹建上海策划中心,争取形成全国战略占位,通过布点,统一规划,分工合作,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多地互动,资源互补,力求形成品牌矩阵,做好做强做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常青在运作“米小圈”后最直接的感受。“不打通渠道,好书也会逐渐销声匿迹。渠道布局与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出版社资源聚合的话语权和生产经营的成败。”
近几年,川少社大力开拓电子商务等网络渠道,派出驻店代表,加强与图书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业务对接,同时加强与适销对路的有信誉度的大经销商合作,并着力办好本社的天猫旗舰店,努力探索自办发行的新路子。2017年,电商渠道在川少社渠道占比43%,对拓展规模贡献了重要力量。
出版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不容忽视。虽然川少社是近两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专业少儿出版社,但对比一流兄弟出版社,常青很清楚,差距犹存。为此,她和团队积极思考在新媒体、新技术冲击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少儿出版坚守阵地做强主业、超越主业的发展途径。“我们将以内容传播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整合利用IP的同时,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P,提升自主内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由单一的少儿出版向融合出版发展,从‘做书’向‘做内容’转换,努力实现以原创内容品牌、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引领的业态转型和产业升级,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健康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