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8年02月28日10:30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

作者:叶嘉莹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ISBN:9787101127089

定价:36.00元

内容简介

她是学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闺秀,坚忍支撑一个家庭。94岁的叶嘉莹先生用诗词来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北平的生离死别、台湾的白色恐怖、海外的丧女之痛……在多舛的命运中,以诗词创作、研究蜚声国际;在国难家愁面前,独有一份“士”的情怀与担当。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历练成美丽的星光。叶嘉莹的文字真诚、深隐、雅致!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20世纪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9年归国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2016年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

目 录

代 序

镜中人影

第一篇

二十年间惆怅事

我母亲入殓的时候,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刻,入殓以前,要见亲人最后一面,因为一旦放在棺材里边,钉子一敲下去,就永远见不到母亲了。

第二篇

潮退空余旧梦痕

我现实的生活很压抑,我梦想着有一天能脱离这些枷锁和苦难,自由自在地生活……我的诗词绝对是我亲身的感情和经历。

第三篇

鹏飞谁与话云程

我到了加拿大,查着生字讲中国诗,我心里知道自己的痛苦,诗里有那么丰富、深刻的内涵,可是我的英文一时说不出来……本来我是飞在天上,现在只能趴在地上爬行。

第四篇

骥老犹存万里心

我命运坎坷,饱经忧患,平生从来未曾萌生过任何成名成家的念头……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

附 录:我的台大公开课

神龙见首不见尾

——谈《史记·伯夷列传》的章法与词之若隐若现的美感特质

陈曾寿词中的遗民心态

媒体评论

叶先生的教诲影响了我的一生!我在台湾大学的时候,是叶先生的旁听生,叶嘉莹先生在古诗词方面的教诲真的是为我启开了一扇门,让我欣赏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我想叶先生对我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白先勇

人的一生里面,我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叶老师在使我们的诗词延续的同时,叶老师自己关于族群的记忆也都是延续的。

——席慕蓉

叶先生讲解诗词“阐说精妙,启发无穷”,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冯其庸

叶先生极大的贡献是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她不但写出了重要的学院派论文,还像一位传教士,在东西方普及中国的古典诗词,连幼稚园的小朋友她都精心去讲。她做了很多“清高”的诗人或学者不愿去做的事情。

——汪荣祖

叶先生不是把自己研究的对象作为自己在社会上挣得名声、职位和高升的台阶,而是我研究它,它就是我,物我是合一的……她近年所讲的以及她所写的东西,我读的时候似乎感觉到,比如说要谈赋,她所描绘的意境和她的感受,其实不是在谈赋谈诗,而是在谈自己。我想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也都应该有想象!

——许嘉璐

叶嘉莹教授少长京华,承家学而结缘诗词,就学于诗词名家,得真传而登堂入室……读叶教授的诗词作品,能感受到横溢才情、浓郁乡情、报国心志、深邃思致;能感受到寓意高远、章法缜密、辞句华美,进而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意象和境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

——郑欣淼

在长期的词学批评实践中,叶嘉莹先生已经构筑起超yue前人的严整词学体系,并能在传统的词学理论中“别有开发”,赋予中国古典诗词以鲜活的生命力。

——陈洪、张红

叶嘉莹“兴发感动”理论,其意义是使文学回到了“人学本位”, “影响了不止一代学人和青年学生,堪称厥功甚伟”。

——邓乔彬

叶嘉莹词学理论是以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词学融合,建立了一个适合现代人理解与阐释的词学理论框架。

——安易

叶嘉莹先生对辛弃疾的研究与定位,“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稼轩其人其词zui崇高,也是zui准确的文学史定位”, “深得稼轩之词心”。

——刘扬忠

叶先生对诗词的阐述,就是一种由衷的对生命的感发、体验和赞美

——吴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