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最新少儿阅读现状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阅读认识高但行动差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张翼翀  2017年12月20日10:27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未来人才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2016年,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呼之欲出。高考改革、部编版教材都增加了阅读的比重,阅读进校园蓬勃发展,各种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纷至沓来,甚至成为资本掘金的热土,阅读呈现一派呼啸而来之势。

然而,处于风眼之中阅读的最重要主体——少年儿童的阅读现状如何?老师、家长对阅读教育是否得心应手?”为此,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栏目“知心调查”,在平安人寿“少年读书说”公益阅读项目的支持下,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群体开展了题为“阅读呼啸来袭,你准备好了吗”的问卷调查,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回收有效问卷10万余份。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方兴未艾的全民阅读风气,孩子、老师和家长应接不暇;为提升阅读的整体水准,孩子需要有生命力的阅读教育。

童年阅读的3个现象

现象1:74.85%的孩子喜欢阅读,但超过半数孩子没有时间阅读。

大多数孩子的天性喜欢阅读,而童年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新生代的孩子如何看待阅读呢?回答问题“你喜欢阅读吗?(单选)”时,大多数孩子表现出对阅读的好感,其中32.27%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42.58%的孩子“喜欢”阅读,仅有23.52%的孩子对阅读感觉“一般”,1.64%的孩子“不喜欢”阅读。

那么,孩子们的阅读渴望是否得到满足,期间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在问题“阻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多选)”中,50.59%的孩子表示“学业重,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 34.63%的孩子表示“不知道看什么书”,20.89%的孩子认为“爸妈推荐的书枯燥难懂”,18.43% 的孩子认为“看书太累”,还有9.35%的孩子表示“周围没有读书气氛”。

在当前教育改革、学生不断减负的情况下,“学业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仍然是阻碍孩子阅读的首要原因。

当问到“你希望有更多阅读的时间吗?(单选)”,37.28%的孩子“非常希望”,53.8%的孩子“希望”,仅有7.37%的孩子“无所谓”,0.99%的孩子“不希望”,0.56%的孩子选择“其他”。

同时,在对问题“你对阅读的期待是什么?(多选)”中,“多些阅读时间”位列第三,43.34%的孩子有此期待。

可以看出,对阅读的渴求与阅读时间的缺失俨然成为孩子们面对阅读的主要矛盾。

现象2:孩子期待“我的阅读我作主”,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选择深感忧虑。

面对阅读,孩子们还有哪些心声呢?问题“你对阅读的期待是什么?(多选)”的调查结果显示,53.98%的孩子希望“读自己喜欢的书”,43.62%的孩子希望“学校开设阅读课”,43.34%的孩子希望“多些阅读的时间”,39.61% 的孩子希望“学校常举办阅读活动”,39.42% 的孩子希望“爸妈也要多阅读”。其中,挑选自己喜爱的读物成为孩子对阅读的最大期待。

家长为什么要干预孩子阅读呢?原来,他们对孩子的自主选择存在深深的忧虑。在问题“您认为目前孩子在阅读上存在哪些问题?(多选)”的回答中,60.61%的教师和44.06%的家长表示孩子阅读“受新媒体冲击大,喜欢玩电脑、手机”;56.38%的教师和38.78%的家长表示“孩子总是浅阅读,读漫画、笑话,不爱看经典”。

现象3:“选书难”成为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

在对儿童阅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相似的状况:当问到“阻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多选)”,位居第二的因素就是“不知道看什么书”,占比34.63%。同时,当问教师“您在阅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扰是什么?(多选)”, “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的困扰位居榜首,占比47.21%;在问题“您觉得作为家长在阅读教育上遇到了哪些挑战?(多选)”,35.14%的家长反映“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是他们在阅读教育上遇到的重要困难。“选书难”已经成为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迷茫。

阅读教育的3大痛点

痛点1:阅读教育环境越来越好,但是阅读辅导力量远远不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过,一个学校如果解决了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个学校的主要教育任务就算完成了。可见,学校在童年阅读支持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透过老师们的眼睛,学校目前的阅读支持情况如何呢?在问题“您所在学校目前阅读教育的现状如何?(多选)”的反馈中,74.01%的学校“有图书馆供孩子阅读”,62.11%的学校“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目”,42.03%的学校有“有阅读教育的环境布置”,孩子们的阅读教育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然而,相比之下,阅读辅导的力量远远不够:只有38.07%的学校“开设了相关的阅读课程”,27.58%的学校“定期开展阅读类活动”,25.44%的学校有“自主研发的教材”,19.26%的学校“经常对老师进行阅读培训”,还有1.95%的学校选择了“其他”。

毋庸置疑,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阅读支持这件事上,阅读环境改善了,相应的阅读辅导力量也必须跟上,学校阅读支持才能真正发挥持续有力的影响。

痛点2: 阅读教学能力要求高,过半数教师坦承自身能力存在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考阅读量与涉及范围大大增加,统编版教材实践“海量阅读”的教学理念,注重孩子延伸阅读积累,这意味着对教师自身素质、阅读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自己看来,他们是不是“有能力的成年阅读者”,能在孩子的阅读中发挥领读作用呢?

在问题“您对自身阅读及阅读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是什么?(单选)”中,过半数教师认为自己阅读教学方法存在欠缺,其中“自己阅读能力尚可,但阅读指导欠方法”的占比41.34%,“自己阅读能力不够,阅读教学费力”的占比15.49%,认为“自己阅读能力不错,能胜任教学”的不到一半(41.8%)。

痛点3:家长对孩子阅读的认识很高,但是行动很差。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多元文化和大教育的背景下,亲子阅读活动骤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热忱参与亲子共读,成为促进阅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调查发现,对于孩子的阅读教育,家长集中表现在“两个知道,四个不知道”。

在问题“您觉得以下哪种想法符合您的认知?(单选)”中,89.25%的家长认为“阅读会对孩子知识素养、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6.76%的家长认为“阅读有利于考试拿高分”,仅有1.87%的家长选择“阅读不比其他事重要”,0.95%的家长选择“学习第一,阅读好坏无所谓”,0.77%的家长选择“其他”,0.39%的家长认为“阅读能力没那么重要”。

面对高考、统编本教材等教育改革增强阅读能力要求等一系列举措,家长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在问题“您是否知道高考和语文教材改革后,对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提高了?(单选)”中,我们发现84.49%的家长知道这一情况,其中“听说了,但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的占比44.11%,“知道”的占比40.38%,仅有14.91%家长“不知道”。

可见,大多数家长对阅读的认识很高,知道阅读很重要,也知道阅读在教改后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陪伴孩子阅读的实践中,家长却茫然无措,情况不容乐观:55.83%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35.14% 的家长表示“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34.06% 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分配孩子阅读时间”;28.88%的家长表示“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阅读”。此外,还有8.98%的父母表示“不知道送孩子到哪家培训机构”,2.03%选择“其他”。

优化孩子阅读生态环境的3点建议

建议1:学校阅读教育,既要显示实力,更要注重活力。

虽然大多数学校“有图书馆供孩子阅读”,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孩子并不常去图书馆阅读,图书角、阅读走廊等情况也大抵相似。究其原因,孩子们反映“没有去图书馆的习惯,图书馆阅读氛围冷清”“看不懂图书馆的书,没兴趣”,因此,尽管学校阅读环境很好,但老师只管理图书,并不管理孩子的现象十分常见。孩子缺乏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阅读的欲望也不强,如此一来,图书馆阅读教育的功能也难以发挥。

同时,当问到“您在阅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多选)”时,47.21% 的教师认为“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46.25%的教师反映“家长对阅读作业不予配合”,39.71%的教师反映“没有时间研究阅读教学”(本身教学任务已经很重),35.85%的教师认为“阅读教育效果不易评估,教育动力不足”,33.3%的认为“自身阅读及教学能力有限”,24.26%的教师反映“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

这样看来,学校阅读教育光有实力不够,还得激活现有的阅读设施,从教育目标、师资培训、课时设置、教学评价、家校配合等多方面着力,从辅导力量的提升带动阅读教育品质的提升。

建议2:家庭阅读教育,既要舍得花钱,更要学会用心。

当问到“您给孩子提供了哪些阅读支持?(多选)”时,高达84.99%的父母“买书给孩子”,还有29.84%的父母“给孩子准备了专门的读书空间”。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消费能力的提升,家长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愿意投资、舍得花钱。但是,父母愿意花时间、花智慧陪伴孩子阅读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仅有40.56%的父母“陪孩子一起阅读”,23.36的父母陪孩子参加线下的阅读活动,6.54%的父母送孩子参加阅读培训,4.58%的父母陪孩子参加线上阅读活动。更有4.16%的父母,以上各项阅读陪伴什么都没有做。

同时,39.42%的孩子在问题“你对阅读的期待是什么?(多选)”中表明:爸妈也要多读书,不少孩子谈起父母的阅读情况时直撇嘴,表示:爸爸妈妈要求我们多看书,也给我们买书,但自己却热衷于用手机购物、聊天、玩游戏。

此外,我们发现,当父母在亲子共读、准备读书空间、参加阅读活动等方面做得更好,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更高。由此可见,家长在阅读教育上,既要舍得花钱,更要学会用心。首先要关心,关心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情绪;第二要专心,在孩子阅读的时候,自己也坐下来专心地读书,做孩子榜样;第三要同心,和孩子一同分享阅读的快乐和成果。

建议3:社会阅读支持,出版与教育同行,提升阅读服务。

2006年以来少儿图书出版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增幅均超过整体图书市场,成为市场领跑者。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只有约33家没有出版童书,仅2016年一年全国少儿图书新书品种就有5万多种。而另一方面,许多学校的老师依然不知道怎样给孩子们推荐图书,不知道分级阅读、学科阅读该如何做。很多少儿图书除了在零售市场以不断降低的折扣销售出去外,很难进入学校成为教育资源。

为了加快出版和教育的融合,童书出版既要出好书,还要讲好书。出版社要多出一些符合孩子需求的图书,同时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孩子们讲书,比如邀请作者、绘本老师和孩子们喜欢的人物经常到孩子们中间讲书,拉近孩子与书的距离。为此,中少总社联合“百班千人”总导师团等推出了“百千大阅读”系列图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阅读重塑教育生态,是时代的呼唤亦是孩子的需求。当有一天,阅读和教育有机、活力地融为一体,阅读教育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