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主旋律影视如何兼顾社会效应与市场效益 ——“海飞主旋律影视作品研讨会”举行
去年,电视剧《麻雀》的出现让业界和观众眼前一亮。这部电视剧有着典型的谍战片叙事悬念和精准节奏的特征,但让它广受好评的是编剧海飞在其中结合主旋律进行的深度创作,剧中复杂人性的呈现和“惟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的主题结合,使主旋律和面向市场的谍战类型剧产生了叠加的良好效果,也为国产影视剧的类型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类型片角度而言,十年前电影“无间道”系列的出现让观众看到原来谍战片还能如此深挖人性的复杂,而国产电视剧出现类似作品是在《潜伏》《黎明之前》之后;从主旋律抗战剧而言,以往“高大全”的人物因缺乏真实感而逐渐市场遇冷,电视剧《亮剑》之所以让观众眼前一亮,在于它书写了一个有缺点但对国家忠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让观众感觉更为真实可信。然而,《亮剑》并未引发主旋律影视剧的大量涌现,相反,“抗战雷剧”充斥荧屏,针对戏说历史夸张现实的问题,来自主流媒体和观众的批评声音源源不断。
海飞一直在观察电视剧市场的波澜起伏,对谍战剧的喜爱使他下了功夫钻研影视历史上经典谍战剧的叙事特征,而此前纯文学写作的经历让他并不满足于写那种重复的仅追求悬念的谍战小说,当他熟悉了一些当时上海谍战的资料,包括中共情报人员在上海滩执行的任务后,他十分清晰地明白,那时候每一个情报工作者,都在刀锋上行走。这样的惊险人生,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几乎无法成立。也因此,从《旗袍》开始,到《向延安》《捕风者》及《麻雀》,“我无时不刻地在这些小说里传达了这样一种‘惟祖国与信仰不可辜负’的精神。这不仅是一个主题,事实上,这是当时革命者最真实的写照”。海飞表示。
事实证明,这样的创作让海飞的剧本被拍摄成电视剧后获得了良好评价,来自文学界和市场的反馈都让他感到振奋。在近期由中国作协影视创作委员会、浙江省作协、诸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海飞主旋律影视作品研讨会上,众多影视剧研究者针对海飞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如何打开市场、获得观众欢迎给出了具体评析。
谍战剧是近年电视剧市场上比较大的一个类型,竞争激烈,同质化也较为严重,然而观众在看海飞编剧作品时,往往有一种好看的直观感受。从故事层面而言,海飞强调自己写谍战小说最基本要求是强大的逻辑,“情节好看和逻辑服人,这是相通的”,同时并不避讳以往经典谍战作品用过的桥段,关键在于要从旧的叙事套路中产生新鲜的东西,“只有新鲜的,同时又悬着双重危机的桥段,用强大的令人信服的逻辑来推进,才是精彩的” 。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冷凇认为,海飞作品明显的特征是“不断构造复杂的人物关系并打破戏剧平衡,同时主要角色没有刻画单一化的英雄形象,好中有坏,坏中有好”。而出演这些“平民英雄”的也是一些颇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演员,和一些饱受诟病的古装传奇剧中“表情包表演”的不同在于,海飞影视剧中的演员在演技上稳扎稳打,让观众看到了年轻演员的演技潜质。海飞告诉记者,剧本在交给拍摄团队后,他往往会写一封长信给对方,在具体拍摄和表演细节上给出自己的建议,他希望尽可能保证剧本中的精彩亮点能够顺利呈现给观众,作为编剧,他认为即使在求快的商业时代也要避免心态浮躁、保证剧作精良的心态。
为了延续自己谍战系列的完整叙事,海飞近年在架构一个“谍战深海”系列,从《旗袍》到新近完成的小说《惊蛰》,海飞认为用“深海”来形容谍战是最适合不过,他选取上海和重庆作为主要故事发生地,“把每一部创作的谍战小说或谍战剧中的 人物,固定下来。比如说,76号特工总部行动处处长叫毕忠良,这些人物可以任意出现在二战时期上海的谍战故事中,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以此日积月累,上海谍战的构架愈加庞大,内里则纹丝不乱”。
海飞主创影视剧的另一重好看在于情怀,正如中国作协影视创委会副主任艾克拜尔所言,海飞作品充满了正能量,有很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
但这种情怀的具体呈现又不像以往同类作品。“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创造了很多经典,但时过境迁,当下时代的观众如何接受这类题材?海飞做了很好的尝试,创新叙事,避免题材老化,情怀与市场兼具。”中国作协影视创委会副主任范咏戈如此评价。
在《麻雀》中,这种情怀是革命工作者无论如何沉浮谍海,也不辜负“祖国与信仰”;在新作《惊蛰》中,这种情怀是亲情和友情在特殊年代为理想大义做出的让步;而正在创作的电视剧《回家》和《向延安》中,保护家乡和投奔延安成为了革命青年的情怀。主旋律与类型剧的结合使得这些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故事能力、理想情怀,花城出版社总编程士庆认为,海飞在打破类型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把类型文学和主旋律结合起来,兼具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方面值得研究推广。海飞总结说:“讲故事的方法有一万种,革命剧仍然要写的是,有血有肉,让你觉得没有生疏感的人物。”
据统计,2016年下半年,移动端视频用户数量正式反超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聚集在网络视频领域,对主旋律影视剧而言,是否应该年轻化、时尚化是争议焦点之一,正如冷凇所观察的,“流量”是宣传的入口,主旋律影视剧的精品化倘若能吸引广大年轻观众群体,对实现社会效应、传播正能量显然大有助益。相信随着国产影视剧精品化趋势的深入,网络时代会出现更多“慢工出细活”的好剧,这也是国产影视工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