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桥梁书“小豆包系列”(第二辑)亮相上海国际童书展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7年11月22日08:35

作者王蕾介绍图书创作心得

与会专家合影

“小豆包”系列(第二辑)封面

2017年11月18日上午,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王蕾博士 ‘小豆包桥梁书’(第二辑)助力儿童爱上文字书”新书研讨会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举行。海飞、刘海栖、方卫平、秦文君、赵霞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以及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张克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徐凤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上,作者王蕾就如何引导大众构建桥梁书阅读体系以及创作小豆包桥梁书的初衷等话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

王蕾为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创作的“‘爱悦读’桥梁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系列成果之一,图书围绕着面团国里“小豆包”这个童话形象,结合课题调研数据,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儿童阅读的特点,采用基本汉字、简单语句、生动故事、故事地图、阅读游戏等环节的设计,进阶式培养儿童对文字书阅读的喜爱。

“‘爱悦读’桥梁书”第二辑共5册,延续第一辑主题故事的创作,以小豆包的奇幻故事为主体文本,用大胆奇异的想象,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奇妙的故事与人物。书中除了小豆包这一形象以外,还塑造了烧饼医生、打喷嚏的小椅子、想穿鞋的小桌子、食用说明书纸片、吃老鼠的大米等丰富鲜明的人物,通过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与形象,这一系列读本可以帮助儿童走进故事,亲近文字。

张克文在致辞中阐述了“‘爱悦读’桥梁书”对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战略意义和品牌意义。认为该书以严谨的桥梁书阅读理论体系为支撑,作者王蕾深入一线教学研究、熟知当代中国儿童的阅读现状,急孩子阅读困难之所急,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引领阅读为抓手,以对小读者的责任心和爱心为追求,助力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阅读引导。作品从字里行间,从每一处细节,都展示出这部文学作品的用心良苦和独特魅力。作者用俏皮幽默的语言,逗趣的对白,丰富的想象力构建文本,让孩子在笑声中启智,在阅读中成长。

有专家认为,桥梁书的出版对推动分级阅读,对帮助家长引导孩子由读图到读文过渡至关重要,桥梁书的出现是中国儿童阅读走向科学化,精细化的标志,目前,优质桥梁书还不多,市场需求旺盛。据出版社介绍,小豆包系列第一辑推出以来,销售已突破20万册。

王蕾在提到自己创作这套桥梁书的初衷时说:“桥梁书是每位孩子从阅读图画为主的书到文字书的刚需读物。”引导孩子们爱上文字书阅读不能一蹴而就。孩子需要从有成人帮助的亲子共读,到家长、教师伴读,再到他们自己独立阅读文字书。一本真正适合中国孩子阅读的桥梁书,需要写作者研究孩子的阶段阅读水平,用孩子的视角构建人物、情节、语言,通过引领,最终用有趣有益的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孩子爱上文字书阅读。

与会专家对这套桥梁书给予肯定。他们认为王蕾的桥梁书建立了从理论建构、作品创作、桥梁书阅读课程、教师培训等多维的体系,这种阅读教育指向明确,意义广泛深远。

海飞先生提出,虽然目前出版界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桥梁书,但中国原创桥梁书作品在中国市场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这套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严谨的科学性以及鲜明的中国特色,让小读者在从图画书进入文字书阅读过程中,能通过美丽的图书桥梁顺利进入文字阅读的世界。”

刘海栖认为桥梁书具有将文学与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相结合的优势。相对于繁荣的图画书引进和推广,桥梁书这一图书品类更应该得到作家、出版人、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方卫平认为,王蕾的桥梁书建立了从理论建构、作品创作、桥梁书阅读课程、教师培训等多维度生态体系,这一体系阅读教育指向明确、意义深远。

秦文君在发言中谈到桥梁书创作的难度和特点,她认为桥梁书创作者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思维,同时还要考虑孩子的接受和认知度,考虑孩子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心灵感悟如何与创作结合等问题。

出版方表示,“‘爱悦读’桥梁书”(第二辑)从严谨、科学的儿童阅读理论体系出发,以中国儿童阅读现状为本,结合校园课外阅读实际,努力带领更多的儿童从读图画为主的书籍,渐渐过渡到阅读纯文字的书籍,帮助孩子爱上阅读文字书,亲近母语,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