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焦裕禄杨善洲精神永不过时
李雪健近照 资料照片
【众说十九大·文化篇】
开栏的话
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兴起。带着感情学、带着思考学,在实干中学、在创新中学,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追求。每一份体会都情真意切,每一点收获都弥足珍贵,每一步打算都充满希冀,它们汇聚成新时代里迈向美好生活的坚实脚步。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众说十九大》专栏,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名家名人,畅谈对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学习贯彻的体会,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感受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
这些天来,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作的报告。我认为,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十九大精神学习在前,领会在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很难创作出新时代新气象的新作品。这是我们演员的职责所在,干我们这行,必须走在前头,没有二话说。
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那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新时代的头五年,我们党和国家有好多大事,值得我们用文艺作品去讴歌。这五年也是我个人艺术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五年,我会继续努力。
我们不能辜负时代,要想创作好作品、有新作为,首先要在“自身硬”方面下功夫。“自身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他也为我们作出了优秀的榜样。明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我应邀参加拍摄了一部表现广西人民生活的电视剧。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今年8月我去北部湾体验生活,在当地被火热的现实感动了。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这里考察,当地人对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一说起来都很激动。在我看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出了榜样。
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说明我们真正要敢于啃硬骨头才行。而啃硬骨头就需要我们有一些父辈们的精神。我们这代人很看重“父爱如山”这四个字。《焦裕禄》《杨善洲》《老阿姨》,我出演的这几部电影展现的都是我们父辈的故事。没有这些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就是想让这些“父爱如山”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代代相传。这些人物都是我们父辈中的典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不想让后人忘了他们。现在离实现全面小康还有几年的时间,要实现全面小康,不能喊口号,得动真格。老前辈们有很多精神值得发扬,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焦裕禄的精神在今天是什么?那个时候焦裕禄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党员的责任心。现在要谈焦裕禄精神,是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问题了。杨善洲退休后没有享清福,而是回到大山上,带领乡亲们种树。他说共产党人有种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然需要焦裕禄和杨善洲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适用,而且永不过时。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学当演员的第一课,老师就教给我们“做戏先做人”。演员也好、导演也好,文化艺术各行各业在旧社会地位都不高。共产党领导咱们翻身做主人,演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演员干得好就是人民艺术家,就是心灵工程师了。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啊!我们演员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要为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能力有限,但是我愿意跟着共产党,在新时代做一枚坚硬的铺路的小石子。
更多
姚鄂梅:以笔为杖探向人性深处的暗礁与微光
“年轻时,写作是青春的自发倾吐,像《像天一样高》里对诗歌时代的追忆,那是没加任何雕琢的赤诚。随着年岁的增长,它逐渐蜕变为‘智慧型’的自觉表达。”
更多

“人民文艺”的香港之旅
1946至1949年间“人民文艺”在香港的历史际遇,尚未被充分关注……
更多
散文 | 山寨夜色
村里能出去打工挣钱的劳力,都出远门了。夜晚的山寨,再也寻不回我们小时候的热闹光景。堕谷村在山里算是个大寨子,三百多户人家,大部分还留着人。白天下地干活和下午收工的时候,村
散文 | 西大湖畔好村庄
西大湖有一千多个泉眼,是黑河岸边的天然湿地,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坐落于泉水之上的村庄明永上崖近年来依托自然条件和黑水国古城的悠久历史人文,改造原居民破旧民居院落,建成了三
散文 | 神农架散记
神农架观感
散文 | 想起那些吃杏的时节
留在作者小时候吃杏子的记忆,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文章叙事清楚,脉络分明。也体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随笔杂谈 | 抬头的铺路石
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上,躺着无数沉默的石头。它们被岁月磨去了棱角,被车轮碾平了脊背,在晨雾与暮色中编织成一条通往远方的银灰色绸带。这些铺路石从不抱怨,任凭牛车沉重的木轮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