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张插画都能传递微小力量 首次汇集25位获安徒生插画奖大师作品展
1992年得奖作品《灰姑娘》
2000年得奖作品《大猩猩与小星星》
2000年得奖作品《梦想家威利》
2004年得奖作品《幸运的一天》
2014年得奖作品《沼泽地的孩子们》
2010年得奖作品《大嗓门妈妈》
1986年得奖作品《丑小鸭》
《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在不少人脑海中,童年最美的场景莫过于每晚入睡前,听父母念上一段生动有趣的安徒生童话故事。但是一般读者不了解的是,从上世纪至今,世界各地很多顶级插画家都在致力为童话故事绘制插画,并且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向他们颁发以“安徒生”命名的国际公认儿童文学插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成立已有51年,截至2014年,共有25位插画家获奖。本周,这些传世经典将齐聚京城。带来这场饕餮盛宴的展览负责人卢俊(见右图)感慨,见到真迹才能感受到真正的震撼,从完成工作到感觉赋予了使命感,“这样的作品需要带到中国给孩子、给艺术工作者分享”。
关于大师 故事能从画中透出光辉
这场艺术盛宴由中信出版集团引入中国,本周五将于国家图书馆中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拉开序幕,展览负责者人卢俊百忙中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
卢俊介绍道,这些顶尖插画家除了2014年的大奖得主、来自巴西的插画家罗杰·米罗是最年轻的“60后”,其余均已步入古稀之年,更有不少是耄耋老人,其中有9位已遗憾离世。他们之中,有些拥有自己的美术馆,有些早已多次举办个人大型展览,却从未共同举办展览。“我们说错过了这个展就等于错过了半个世纪,其实并不夸张。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艺术家的真迹或散落于世界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或归于私人收藏、遗留子女手中。所幸,知名国际出版人Michael Neugebarer受邀担任展览顾问,他踏遍半个地球,历时多年才促成此次大师作品的聚焦。”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展览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插画大师在尺幅有限的情况下,绘制得精致至极,让我感受到了画家内心充沛的情感。”卢俊感慨道,目睹所有的获奖者的真迹后,他定义了此次展览的主题“用艺术赞美人生”,他说,每位画家的故事都可以从他的画中渗透出一些光辉点。令卢俊印象深刻的是,策展时,他曾邀请《丑小鸭》作品的插画家罗伯特·英潘担任首发嘉宾,年过八旬的插画家告诉卢俊,他太太得了癌症,俩人青梅竹马,虽然他很想来中国,但他希望把时间留给太太。“你会发现,只有如此纯净的心灵才能有这样的创作,他的人生就是和青梅竹马的人生活一辈子。”卢俊百感交集地说,虽然罗伯特·英潘没能来,但真的为之感动。
关于展览 从工作到赋予使命感
国内插画展的市场还不成熟,用户观展的习惯和体验也没有养成。卢俊坦言,起初他只是想把好的艺术介绍到中国,可没想到在工作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顶级”这两个字在描述展览时,他强调了好几次。卢俊说,目前,全球再没可能做出比这个等级更高的插画展,更重要的是,身为人父的他认为,把优秀的文化带给国内的观众,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发自内心地想把好东西分享就是我们的目的,我希望国内的孩子、艺术工作者等所有观众能看到真正的原作,通过观展也许能让中国家庭的审美得到提升,这就足矣。”
“真是迫不及待地想带你去看这个展览。”卢俊翻动着手中的画集兴奋地介绍道,为迎合小朋友的观展角度,他们在布展时,采用双层挂画的形式,画作的高度使小孩子抬头可见,大人又不用弯腰观看。为满足参观者的拍照欲望,展区里做了多个巨幅场景的拍摄区,“有史以来第一次争取到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大台阶,我们印上《丑小鸭》这幅画,也寓意着每个小朋友就算今天是丑小鸭,以后一定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同时,展馆还融入炫酷的科技与丰富趣味互动,可涂色的画作、自由创作的空间、获奖大师的亲临现场、与艺术家共同临摹……让不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在此找寻到自己的艺术潜能。而令卢俊欣慰的是,罕见举办收费展览的国家图书馆也首次打破传统的展览形式进行合作。
关于插画 戴镣铐跳舞的高超艺术
从事多年出版工作的卢俊对图书插画有着自己的看法:不少人认为插画领域,特别是童书插画领域,相对于油画、版画、水彩等正规艺术门类,是非常偏的小众画系,而实际上,插画家在全球艺术范围领域和艺术价值里面,是严重被低估的。他认真地说,“对每个家庭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看到的第一个图书绘本,或是第一个童话里的插画都是打开他们认识世界最早的窗口,心灵上最早的启蒙,所以可想儿童插画的重要意义。”他说,就想象力的水平而言,童书插画家的艺术水平、洞察力是相当之高的,因为他们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超艺术。“一就是为小朋友创作,尺度没有那么大,某些形态就不能出现,像人体艺术;二就是童书插画的尺幅一般比较小,要在有限的框框里充分表现画作的含义,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能力让我叹为观止。”
而对于国内插画,在卢俊看来,在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时代,大部分出版商在文字完成后等不及插画创作,索性找一下相符的艺术作品来做插画,而有些甚至与图书主题无关。“不是我们的插画艺术水平低了,是出版的节奏快了,难度也低了。”卢俊称,据他了解,其实全国“80后”、“90后”的插画师们正在不断涌现,而且水平很高。“像这次同样参加北京站首发的熊亮就被安徒生插画奖提名了两次,还有一些国内插画家得到了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的官方认证,中国插画师在国际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认为,艺术随着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国内插画家的水准在逐步提高,这些年来,中国本土原创插画也在日渐繁荣,如今,国内已有不少知名的插画奖项,激励并肯定着插画师的贡献。
■背景
在童书领域,美国的“凯迪克大奖”、德国的“绘本大奖”、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插画奖”都称得上是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但说到全球范围的至高荣誉,则非国际安徒生奖莫属,享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起初该奖项只设有文学奖,在1966年,随着绘本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增设插画家奖。每两年,由来自世界各地儿童文学专家所组成的国际评审团,以其终生成就对童书投入的贡献做整体评量,选出得奖者,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界唯一真正全球性的奖项。截至2014年,25位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插画家获此殊荣。
这场首次汇集25位获奖大师的作品展于今年4月率先登陆上海,北京晨报记者得知,自开幕以来,每天参观者络绎不绝,火爆时门口还经常排起长龙。在众多的网络留言中,记者看到有的家长说,孩子很喜欢插画家马克斯·维尔修思创造的“小青蛙弗洛格”和安东尼·布朗创造的“大猩猩威利”,展览就像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城堡。还有家长称,带孩子前来观展,是为他们的人生着上一层审美的底色。插画非常富有想象力,能滋养孩子的心灵,得到对艺术的启发。同时,记者了解到,该展在“格瓦拉”上评价为8.7分之高,总参观量超过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