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民族文学》翻译培训班暨《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研讨会在京召开
“一带一路”《民族文学》翻译培训班暨《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
“一带一路”《民族文学》翻译培训班暨《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研讨会现场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
6月20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中国文化译研网、中译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民族文学》翻译培训班暨《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汉、蒙、藏、维、哈、朝等多个民族的50多位作家翻译家评论家代表参加为期3天的培训及研讨。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霄明,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文化部外联局翻译处处长蒋好书,中国文化译研网主任徐宝峰,新疆文联名誉主席阿扎提•苏里坦,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副局长金英镐,德国汉学家、翻译家教授顾彬,《民族文学》编委白崇人,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刘大先,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处长洪和文等出席了20日上午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主持。
《民族文学》汉文版于1981年创刊,2009年创办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版,2012年创办哈萨克文、朝鲜文版。五种少数民族文字版创办以来,一直注重利用语言优势,以刊物为平台,促进多民族文学的共同繁荣进步,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2017年与中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丛书《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精选了从《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发表过的60多篇优秀翻译作品,并与汉文原作一起出版,旨在打造可供读者对照原文阅读,可学习、可鉴赏、亦可提高翻译水平和值得收藏的精品读本,图书出版后入选“2017年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致辞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
吉狄马加在开班仪式上向各位专家和翻译家多年来为促进中国各民族及中外各民族的交流所作出的贡献表达敬意并表示感谢。他说,近年来国家对文化翻译和对外交流都非常重视,中国作协更是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促进发展。《民族文学》五个少数民族文版的创办本身在当代文学史上就是很重要的事件。“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对新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文化秩序提出的重要的战略构想,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寻求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为国内不同民族的交流以及同国外的文化交流,都制定了美好的蓝图。当代的翻译家们承担着促进不同民族进行深层次文学交流的重要责任,因为只有通过高水平的翻译,才能使大家的心灵走得更近。他呼吁翻译家们在此次研讨班上为当代文学的翻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探讨更好的翻译机制,使文学翻译作品水平更高、质量更好。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致辞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
何建明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悠久、作家数量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还远远没有为国外深入了解,西方翻译家对中国文学还缺乏多视角多方位的了解,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远远不够,需要民族文学工作者们尤其是翻译家们多做工作。他说,作家和翻译家之间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作为一位作家,他对翻译家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更希望了解翻译家面对自己作品时的困惑,希望作家和翻译家的相互交流能促进作品更准确和更良好的翻译效果。
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致辞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
白庚胜回顾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作家和尤其是翻译家的辛勤劳动。他表示,目前正在推进《民族文学》彝族版本和壮族版本的创办,同时正在促进《民族文学》多种文字外文版的创建,相信在全体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的努力下,在《民族文学》杂志的引领下,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发展会越来越好。
石一宁在致辞中谈到,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中国当下的文学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背景,营造了新的时代语境,少数民族文学面临新的创作要求,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并展开与外部的平等对话。这个时代背景下翻译家面临的使命光荣而艰巨。举办这个翻译家培训班正是为了使民族文学与时代更紧密地连接、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趋势更紧密地对接,希望翻译家们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对丛书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蕴涵着中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这一战略推进过程中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以及如何凭借优秀的文学翻译使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落地”是摆在当今多民族作家翻译家面前的时代使命和课题。研讨会上,翻译家和评论家谈到,文学翻译交流的并不是一本书一首诗,而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翻译的不是文字,而是作家的心愿、想法、思维方式,文学翻译家应该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交流上多下功夫。《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包括了小说、散文、诗歌,对广大读者和翻译家的成长意义非凡,希望以后多出版这样促进翻译学科实践发展的翻译资源。同时建议,扩大双语读本的发行以及增加作品的种类,多多利用网络的各种传播平台和途径,为我国更广大的各民族青少年读者提供服务。
“一带一路”《民族文学》翻译培训班暨《文学翻译双语读本丛书》研讨会会后合影 中国作家网 超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