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他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1940年3月10日下午4点39分,当20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剧作家布尔加科夫在莫斯科永远地闭上双眼,他心中最牵挂的不是妻子叶莲娜,而是他那些未发表的作品,包括那部后来享誉全世界的《大师与玛格丽特》。
可惜的是,有幸和这位大师生于同一时代的苏联人民,却并不知道他们错过了什么:在他们的心中,布尔加科夫也许只是一位“只写过一部戏的剧作家”。在布尔加科夫死后25年,人们终于想起了这位孤独的大师。于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文坛掀起了3次“布尔加科夫热”。与此同时,不仅他的剧本解禁,得到排演,他的小说也几乎全被改编成剧本,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被排成话剧、音乐剧搬上舞台,或者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搬上荧屏。
布尔加科夫是继果戈理、契诃夫之后俄罗斯最卓越的戏剧大师,《逃亡:布尔加科夫剧作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精选了他的全部7部经典剧作,均为荒诞而合理、梦幻又现实、滑稽中夹杂讽刺的戏剧杰作。
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被骂作嗜血禽兽的“反动派”,和被歌颂为“伟大正确”的正面人物,都被还原为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作品既写出了白卫军军官、怀旧贵族、温和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巨大风潮,感到的迷茫和痛苦、眷恋和彷徨;也披露了表面冠冕堂皇的“模范裁缝作坊”,私底下却是赌徒和官员狂欢作乐、灯红酒绿,甚至谋财害命之所;既讽刺为了贴合“思想正确”,不惜张冠李戴、胡编乱改的荒唐剧本,最后竟获得官员的批准和表扬;也惋惜有着伟大心灵和才能的艺术家,其成就和灭亡却始终攥在权力的指掌。而剧作《巴统》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
3位天才的精华之作
《南十字星共和国:俄国象征派小说选》(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俄国象征派中短篇小说的精华结集,本书收录了俄苏文学史上“反乌托邦小说”的最早范例《南十字星共和国》、《最后一批殉难者》以及与卡夫卡《变形记》异曲同工的《小矮人儿》。作品来自费·索洛古勃、瓦·勃留索夫和安德列·别雷3位著名诗人、小说家。
“尝试着以他人的眼光来观照世界,作者努力进入那异己者的世界观,把异己者的信念接转过来,把异己者的语言也移植过来。这部集子的作者对各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行为是不负什么责任的。”这样,“面具化”的叙述使作家的创作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象征形象的意蕴可以通过“类似”,通过“比兴”更自由地增生。
费·索洛古勃在其小说创作中将梦幻、魔幻的层面与现实、自然的层面糅合得水乳交融,将文学的假定性痕迹、虚构性品质深深地掩藏起来,使小说的叙述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中不动声色地过渡。霍尔索森称赞他是:索洛古勃“用平稳而带有教训味道的语调讲述最恐怖和最荒诞的事物”。
瓦·勃留索夫“写情境的短篇小说”,其关注点集中在事件的“奇特性”上面,作者不关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独立自主,人物形象随情节而动。高尔基认为:勃留索夫是“俄罗斯最有文化修养的作家”。
安德列·别雷在西方被看作20世纪俄国小说家中最杰出的天才,他的小说甚至被视为“划时代”的现象。雅·尚达认为:别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小说家”。
虚构与现实结合的高峰
《大师和玛格丽特》(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布尔加科夫贡献给世界的把现实、历史、幻想、神话糅合为一体的神奇作品。
魔王沃兰德扮作魔术师造访上世纪20年代莫斯科,检视莫斯科居民的内心世界,给无神论者带来震惊和冲击;无名大师写作了千余年前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历史小说,不容于世,被迫住进精神病院;崇拜大师才华的秘密情人玛格丽特不仅成为魔王盛大舞会上的女王,而且在魔王帮助下最终与大师一起进入永恒的世界……
本书是俄罗斯少有的一部带有魔幻怪诞色彩的小说,在作者逝世25年后才得以公开发表。巧妙的构思、离奇的情节、深刻的哲理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西方和俄罗斯被誉为“讽刺文学、幻想文学和严谨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在开放性的叙述迷宫中,在宗教神话故事的架构下,在光怪陆离的魔幻场景里,人性的本质和历史的真实渐渐显露。
本书是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作家为此呕心沥血,八易其稿。
余华曾说:“在卡夫卡之后,布尔加科夫成为20世纪又一位现实的敌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对现实的仇恨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而布尔加科夫则有切肤之痛,并且伤痕累累。”
大师向大师致敬
伟大的喜剧往往包孕着悲剧的精神内核,而这内核就是一个喜剧作家最正直的良心。一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有什么能妨碍我含笑谈真理呢?”
1929年,布尔加科夫所有的剧本都被取缔后,他开始创作《莫里哀》,又名《伪君子联盟》。在这部作品中,他因为自身的困境,而对这位大师感到了一种切身的同情:莫里哀因触犯教宗而作品被禁、名誉扫地,甚至最后失去生命,而布尔加科夫也因“不同情革命”而作品被禁、一无所有,郁郁而终。写下《莫里哀》时,布尔加科夫笔下的已不是莫里哀,而是他自己。
17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最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莫里哀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含笑谈真理”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最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最丑陋的外衣。
《莫里哀先生传》(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为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撰写的人物传记,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莫里哀跌宕、心酸却坚守喜剧理想的传奇一生。翻阅这部传记,如同回到十七世纪,莫里哀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眼前。陈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