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南宁相思湖畔论剑
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对话现场
4月10日,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对话会在南宁相思湖畔举行,旨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创作人才,搭建校园与社会对话交流平台。
本次对话会由《民族文学》杂志社、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作家协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承办。来自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满、白、土家、哈萨克、黎、佤、畲、东乡、达斡尔、羌、仡佬等18个民族的青年作家参会。他们当中既有较早亮相于文坛、备受关注的鲍尔金娜、陈克海、包倬、何永飞、朝颜、向迅、羌人六、晶达、苏笑嫣等,也有近两年涌现的、具备一定创作潜质的新秀连亭、丁颜、宋阿曼、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祁十木等。
在本次对话会上,80后和90后两代作家探讨了成长环境、创作题材、表现特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在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理解与实践;探讨了校园时代的熏陶与成长对其走向写作道路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学校教育对文学创作人才培养的建议;还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机遇、挑战与未来等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潘琦,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广西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彭钢,《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副主编赵晏彪,广西文联副主席石才夫,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朱华,广西作协名誉主席冯艺、广西作协主席东西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对青年作家们寄予厚望。张燕玲、黄佩华、凡一平、刘大先、杨鸥、朱山坡、田耳、李约热、潘红日、韦树关、马卫华、张柱林、丘晓兰等作家、学者就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创作发表见解,并从各自角度对青年作家们的讨论进行了评议。
“80后作家正在走向成熟,而90后作家正在崛起。80后90后作家,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明天,肩负着中国文学的希望。”《民族文学》副主编赵晏彪表示,风华正茂的80后90后作家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储备,对创新最渴望、最敏感、最积极,也最有可能实现。他衷心希望青年作家在这次对话会上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发新的创作灵感,为今后创作获得新的启发和新的动力。
据悉,《民族文学》同时出版汉、蒙、藏、维、哈、朝六种文版,已在广西设立六个创作基地。本次对话会后,将在《民族文学》推出80后90后作家创作专号,进一步探索培养、吸引青年创作人才的新渠道、新思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