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炯:为塑造英雄典型形象而努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来源:文艺报 |  张炯  2017年02月17日13:5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为我国文艺擘画了新的蓝图,提出了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全面纲领,成为我国21世纪文艺发展的光辉指南。

这篇讲话内涵丰富,立论精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与我国文艺实践的密切结合。我国文艺工作者无疑应该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在总书记提出的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中,这里,我谨就他提倡的塑造英雄典型形象问题,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在讲到文艺应以积极的态度歌颂人民时,他还说:“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主张文艺要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并提出典型人物形象的创造,这是总书记新讲话中引人注目的理论主张,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主张。

本来,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世界各国文艺、特别是现实主义文艺的优秀传统。恩格斯在讲到现实主义时,他说:“现实主义除了要求细节的真实,还要求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就是通过个性鲜明独特的个体形象表现出同一类人物的充分共性和普遍意义。事实上,不但现实主义作品塑造典型人物的形象,采用其他艺术创作方法的优秀作品,也曾经成功塑造过典型人物形象。像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智慧形象,《水浒传》中武松的神勇形象,《西游记》中顽皮、勇敢、坚毅的孙悟空形象,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夸张、理想化。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卡夫卡的《变形记》,其中描写的变成大甲虫的银行小职员,也是深刻地刻画出资本主义世界人性异化的典型。艺术典型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让读者和观众以一见十,从个别悟见一般。它体现文艺家、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的独到见地和深刻认识,以及独特构思中艺术概括的能力。

每一时代的文艺,事实上都会表现和塑造自己时代的英雄形象。纵观人类的文艺史,表现和塑造英雄形象可以说是人类文艺最重要的传统,也是持续不断的传统。从我国神话中的盘古开天地的形象、女娲造人的形象、羿射十日的形象、大禹治水的形象;或从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窃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为民除害的德修斯的形象,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文艺作品,都不乏众多英雄典型形象的塑造。我国当代文学中成功塑造的朱老忠、杨子荣、梁生宝、江姐、雷锋等许多新的英雄形象,也都因为他们的先进思想、勇毅品格和卓越事迹成为中华民族特定时代闪亮的坐标,成为提升人们精神境界的崇高灯火,成为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的典型。但奇怪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不但出现了“反典型化”的主张,还流行一种“反英雄塑造”的谬论,散布怀疑英雄、毁谤英雄的流言蜚语。文艺创作中也出现一股否定英雄、抹黑英雄的不小浪潮。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要礼赞英雄、塑造典型人物的主张,无疑是对于上述错误主张的理论反拨。当然,文艺的题材、主题、形式和风格是广阔多样、丰富多彩的。不能要求所有的文艺创作都必须描写英雄、塑造典型。但把创造典型形象、特别是英雄典型形象作为自己的创作高度,作为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巨大精神影响力的一种追求,无疑是富于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艺家、作家应为之努力的选择。

要成功塑造英雄的典型形象,我们的文艺家和作家就必须深入人民伟大的生活实践,去发现英雄,了解和熟悉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真实的人物是千姿百态的,要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英雄人物来自人民,自然也有丰富情感并且千姿百态的。英雄典型的成功塑造要避免概念化、公式化,真正使自己作品中的英雄典型形象活起来,产生感人的力量,离不开文艺家和作家对人民生活、对英雄实践的深入了解和体验。

塑造英雄典型,最重要的是要塑造当代英雄的典型。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进。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折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必将在辉煌和奋斗中大踏步走向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人们看到,当今在神州大地卷起的伟大历史浪潮中,正是英雄辈出,每一条战线都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我们的文艺家、作家理所当然首先要为他们浓墨重彩地立像,并在艺术概括的基础上塑造当代英雄的典型形象。

当然,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是我们今天创造典型形象的丰腴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英雄豪杰、文人淑女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进步做过奋斗,演出过威武雄壮的活剧,做出过可歌可泣的牺牲。他们的事迹和品格同样是我们今天必须继承的精神财富。文艺作品对历史上的英雄典型的塑造,应当也是今天我国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样的塑造,当然必须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这段话,实在是我们的文艺家、作家描写历史、塑造历史上的英雄典型形象的金科玉律。

爱国主义是总书记一再提倡的中国精神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历代英雄人物最重要的品格。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一致性也在于此。爱国主义当然是人类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人类的一定族群对于自己生存空间的热爱,对于自己的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热爱。本质上它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人为了国家和族群的利益做出自己的奉献,必要时还应牺牲自己的生命。因而,它就具有一种崇高性。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会存在。并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永不衰亡的最珍贵的精神品质,更是一个强大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爱国主义的传统向来是维系国家统一和富强并抗击侵略的国魂血脉,理所当然,今天仍然是中国精神的的精华体现。文艺要弘扬中国精神,必然要弘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曾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总书记所列举的先辈,无一不是当时的英雄。我们今天的文艺,塑造爱国主义的英雄典型形象,无疑等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传统。也是传承和弘扬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英雄典型形象的创造必然要与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社会关系和民族命运、历史进步相联系,从文艺史上看,还往往与史诗性的作品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说:“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总书记号召我国文艺工作者表现新的伟大时代、创造新的史诗式作品跟他号召创造英雄典型形象是一致的。惟有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才能显现文艺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深度和广度,也才能显现出时代英雄典型的宽阔胸怀和精神高度,我想,广大的读者和观众都期待更多新的史诗式作品和新的英雄典型形象出现在我们的文艺作品中,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