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雾访蔡阳古城
 | 国林  2017年01月20日10:51

探访蔡阳古城,是我心仪已久的一个愿望。但多年来苦于各种事务的奔波忙碌,加之又多行径于人生岁月的旅途杂尘之中,常把心中的一个个愿望给抛在了一旁。

  如此,数十年的枣阳生活,对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荣光、《辞海》、《大明一统志》、《太平寰宇记》、《汉书》等多种典籍上有载录的蔡阳古城,竟未能进行过一次的登临探访,说来不免有点汗颜了。

  好在蔡阳古城的遗址尚存,前往登临的心思依在。

  这一天也就到来了。

  公元二千零一十五年的孟冬月中,久霎初霁的一天早上,天空中弥漫着大雾,给人以“大梦醒来迟”的诗情快意。感觉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便相约了几位文友,对蔡阳古城进行了一次雾中的寻访探幽活动,了却了多年来萦系于心的一个夙愿。

  或许是两千多年的岁月太过遥远,也或许是深远悠久的历史常会带些神秘的色彩,在我们行进并将接近于蔡阳古城的路途中,本显浓雾的大地上,此时更见得稠密了。那一时刻,但见云雾卷地而来,似滚滚的浓烟,又似奔腾的潮汐,巨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泼连着一波,铺天盖地,茫无际涯。前行的目距,不过三五尺远近,往来的车辆,常感觉道路变得窄了,除了夜灯雾灯应急灯不等次地启开,再就是把车速放得慢之又慢了。

  茫茫的浓雾流动着,翻腾着,奔腾着,咆哮着,呈现出乳白的色彩,间杂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调。这些杂色中,黑色尤为醒目,常会阻挠了我们的感官与视觉,凭添些许的迷蒙与惊险,加剧着心灵的阵阵震颤。

  面对如此的奔流浓雾,车上的人们一个个神情肃然,瞪大了眼睛注视着前方,注视着闪着灵光般光亮的往来汽车。

  如同黎明前的黑暗一般,最为浓烈的时刻,也是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刻。

  果其不然,时间不大,眼前的浓雾渐渐幻化淡去。太阳于迷濛的天空中显露出来,开始还有些孱弱,继而就放开光亮,渐渐地强势起来。这时的云雾也就不胜光射,转瞬间卷起浓浓的雾罩,只留浅淡的氤氲之气于大地上漫步。

  车上的同行者,这时都舒了一口长气,同时也就感慨着蔡阳古城的神秘莫测。

走近蔡阳古城的一刹那,我忽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那高高的土坡遗址,那丛生的诸多杂树,那散落的户户村舍,那交错的阡陌小路,那高低的田园冬禾,以及相对远离的弯弯河道,都让我感到了惊奇!

  难道眼前这个面积有些广大的高台之迹,就是让我苦苦等寻了几十年的蔡阳古城,就是当年曾 经辉煌过并为“莽之母功显君邑”的那个蔡阳县城所在地?

  毕竟两千多年了啊,还有这样的遗址存在,真是不简单!

  两千多年的时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朱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朝朝一代代,世纪更新千年更迭延续至今。往返复去的两千多年的岁月啊,生发了人类的多少思想,幻化了人类的多少梦想,抖落了人类的多少尘沙,穿透了人类的多少迷雾?

  朦胧的视线中,我站在古城的东北角高坎上,把低于古城的四周景致再次进行了打量与思考。

  高坡的四周,除了北方的土地延伸至远方外,东西南三面均为飘带般的白水(今滚河)所环绕。弯弯的白水河行径到这里,犹如一只大盆,底殿南,口朝北,古城坐落在盆口以内。据当地人讲,过去的白水河是于东城墙下流过的,只是后来几经改道,才与现在的古城遗址远离了许多。

  想当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劲扫六国之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秦帝国。与此同时,他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改过去的封建制为郡县制,把全国分设了三十六郡,南阳郡为其一。

  隶属南阳郡下的蔡阳县应运而生。

  蔡阳县作为南阳郡东南边陲的一个大县,古为唐国之地,后属楚国版土。因为唐国地属的原因,蔡阳县的疆土也就比四周诸如当时或后来设立的襄阳、新野、棘阳、湖阳、平氏、厉乡、鄢县、鄀县等都要大许多。若仔细说来,蔡阳县的疆域触角,北方可到唐梓山、寺庄一带,南方当于宜城的板桥之地,西方乃临唐河、汉水一线,东方则在随州的唐镇、吴山之境。

  或许蔡阳县的面积太过大了些的原因吧,从西汉开始,蔡阳县境便不断地被分割开来,直到唐代才又合而为一,但却成了另外一个留传千古的县名——枣阳。

  我们可以看看蔡阳县境的分割情况。

  公元45年的西汉时期,舂陵戴侯刘仁以当时于零陵郡泠道县的舂陵乡(今湖南省宁远县柏家坪镇)“地势下湿”为由,请求南迁而得到汉元帝的同意,随将蔡阳县所辖的白水(今枣阳吴店镇以南地区)和上唐(今随州市的唐县镇)划分出来,仍以舂陵为国名。

  东汉初期,从舂陵出来并当了开国皇帝的刘秀,为了提高其家乡待遇,把舂陵侯国提升为章陵县。后又把蔡阳东北(今鹿头、新市、刘升和随州的吴山等镇)分立出来成立襄乡县。由此,初始的蔡阳县,变成了蔡阳、章陵和襄乡三县分辖。

  北魏道武帝登国年间(386-396),废襄乡县为广昌县,属广昌郡管,治所在广昌县(地点约在今枣阳市区沙河东岸地带)。公元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地点即现在的枣阳老城区)。枣阳名称始于此。之后的唐高祖武德三年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根据地理位置的优劣,两皇先后将章陵、蔡阳并入枣阳县。

  时以此,蔡阳在经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随由枣阳承继而延。只是承继而延的枣阳县,疆域面积与初始的蔡阳县相比,却是缩小了许多。从这一点来说,蔡阳县(曾一度为郡)的初始疆域,有不少是被分割到了其他县区,诸如宜城的板桥,随州的唐县、吴山,襄阳的双沟等镇,从如今的卫星地图上看,都应当是当年蔡阳县的版土疆域。

探访古城,自然要对古城进行一翻巡礼了。

  我们是从东边高坡地带攀爬到古城遗址上的。据当地人讲,东城墙的外围地带,过去是白水河流淌的河道,后几经改道,现在成为了一条南北的水泥通道,时时供村人的出行。而于东城中间的凹陷地带,于陡壁高耸的城墙下,还显现着当年流水的痕迹,证明着白河水流的曾经时。

  城墙之内,除了今人留下的些许欲建未建的房屋宅基地外,丛林之中散布着残砖碎瓦,也有些地方为一些过去时的碾盘、碾磙及磨盘之类,展示着几十年前这一带人们生息的场景,标明着不远时代的历史陈迹。

  之后,我们在一位当地老者的带领下,从北门开始,依次地对有明显标志的地方进行了探寻。

  东门之地,还残留着残垣断壁。特别是半坡处墙壁上的古砖,凸露的砖花,纹印清晰,线条明快,显示着此地城垣的非凡一面。只是没有谁进行过考证,眼前的我们均不知道这些砖为何时所产,具有着多大的文物价值。

  引领的老者告诉我们说,上世纪中叶这里的城墙还比较高,当时有不少的专家学者曾经常前来考察,也有人在走时带些有花纹的砖瓦回去研究。再后来便少有人问津了,过后又缺乏管理,然后就成了目前这样的低矮城垣了。

  行至东城的中心地带(东城因为紧临白水,没有大门,但却为现今古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地带),就见有两座树立的牌子,静静地矗立在丛林之中,好像在向时常过往及前来探幽的人们讲述着当年的诸多故事。近前看了,左边的一块为中共鄂北特别委员会和工农革命第九军鄂北总队的保护牌子,级别为襄阳(樊)市,时间1984年10月;右边的一块为翟家古城(即我们所说的蔡阳古城)遗址保护牌子,级别为枣阳市,时间1981年4月。

  面对如此的两块保护牌子,便将大家的话题给引出来了。抛开现代史的那一块众人皆知的牌子不说,单说“翟家古城”就让人们有些“想法”了——毕竟这里是古时的蔡阳县城所在地,何以在写保护单位时却标明了“翟家”而不是“蔡阳”二字呢?

  因此,当时便有人建议说,保护单位上应当改为“蔡阳古城”,并说这样才“符合历史”。

  其实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蔡阳县于公元627年的唐代便终结了使命,而在这样长达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县城遗址靠什么人来保护呢?很显然,她的存留这么长时间,穿越了好多个朝代,靠的是当地的居民。而这居民就是目前仍有人居住的翟姓(也包括其他姓氏的)人们。

  说白了,蔡阳古城遗址的存留至今,与此地的翟氏等姓人们的居住是分不开的。如若没有这样的一群人居住,没有一代代人的延传与精心护理,蔡阳古城怕早就没了踪迹,现在还有什么保护单位可谈?

  如此说来,保护单位上标明“翟家”二字,当不为过啊。

  引领的老者这时告诉我们说,于两块牌子的后边,过去有一高台,与城墙高低相仿佛,名曰擂鼓台。随即便向我们讲了一个三国时期的传说故事:

  ——刘关张三兄弟于一场苦战中失散后,关羽护着两位嫂嫂(刘备之妻),一时不知刘备生死,便于曹操营地住了下来。曹操慕仰其人,期间礼仪有加,并想收他做自己的部下。无奈关羽不忘旧主,一心要回到刘备身边。一日,当他听到刘备的消息后,立即挂了印保着两位嫂子,一路地过五关斩六将,策马来到(蔡阳)古城之下。镇守古城的大将为张飞,见到关羽前来很是惊喜。正欲开城门时,却见北方来了一队追兵,疑关羽降了曹操,想借此来破城。随对关羽说,若能斩杀来将,方可开门认兄。关羽无奈,不顾自身的奔波疲惫,只得再次回马迎战前来的曹操大将蔡阳。此时,张飞于擂鼓台上狂击战鼓,关羽于北城门下雷声般地大呵三声,旋即斩下蔡阳头颅。而蔡阳的坐骑神勇,这时托了没有头颅的蔡阳身体,一路地向北狂奔,直到洛阳的白马寺前方才停下。至此后,古城(蔡阳)北一里许的地方有一座蔡阳头颅坟,洛阳旁有一座蔡阳身体坟,而那匹战马则成了白马寺前的守门石马了。

  这是一则流传此地的民间传说,与《三国演义》第28回上的“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有些相似。同行的人们也就听听作罢,并不做深刻的探寻。大家知道,这则传说有多种版本,此处的传说不过其一而已。

  之后的我们,顺着向南的通道,一路地对古城南城门口、南城墙遗址、西城墙遗址、西城门口及城北的护城河等地进行了浏览。其中给我们印象最为完整的,当是城北的护城河,因为那长长宽宽的河床与河水,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证出,这里,就是典籍中载记的有着两千二百多年历史的蔡阳古城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