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遥远的炊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海涛  2017年01月10日10:24

  巍峨的喇嘛山,庄严的盘古庙,古老的大槐树,潺潺的小溪流,伴着袅袅炊烟我急切的上前寻找母亲……

  记忆里故乡的炊烟总是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清晨寂静而傍晚忙碌,对于终日劳作的庄稼人,最关心的是自家炊烟里飘出的滋味了。我家的炊烟和乡亲们的一样,也是在母亲的操持下飘绕着诱人的香味儿。

  母亲总是早早起床,劈柴、生火,要是晴天还好说,柴禾着的快,最怕阴雨天,生火特别难,做饭时满屋子窜得都是烟,不时会传来被呛得咳嗽声。待一缕清烟升起,随即便从老屋里飘出土豆和油茶特有的清香,油茶是清心的茶,土豆是暖心的豆,我总喜欢合着酸菜蘸土豆,要么来点蜂蜜润润口,母亲说这样对胃不好,后来我就只选择一样就着一吃便出门去了。

  农忙时,家里吃的也相对简单,一碗酸菜面、一锅“玉面糊糊”、几个馒头下点咸菜填饱肚子了事,左邻右舍都会端着碗在房前房后边说笑边呼噜噜地吃,吃完再去盛,时常都是从你碗里夹一筷子,再从他碗里尝尝,三三两两交换着吃,要是哪天谁端出去的饭没人夹,他就会羞涩的背过人悄悄地吃或借故躲到远一点的地方。其实,庄稼人不会在吃上笑话人,都差不离,只是大伙儿也好面子罢了。

  要是遇上春耕秋收或者亲戚娶媳嫁女这些大事,母亲都会喊几个“帮手”款待客人。做只土鸡、蒸盘腊肉作为“硬菜”,还会炖一锅排骨萝卜汤,凉拌个黄瓜之类的,除了一些必备的调料需要买之外,一般都是从自产的农作物变着花样做,光土豆、白菜就有几十种做法,而且并不显得单调,让人打心底喜欢,百吃不厌。

  当然要数过年最有韵味和香甜了。从腊八起挨家挨户开始宰年猪,要是谁家厨房飘出来的炊烟里夹杂着肉香味儿,人们总会过去看看肉肥不肥、腿粗不粗,顺便在主家吃几口表示丰收的祝贺,持续到小年后开始办年货、蒸馒头、包饺子,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无言的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乐哀愁。

  日子靠算计,生活靠调剂,升腾的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盏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守着它的是母亲的爱,盼着它的是远方儿女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