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鸣九先生小传
冯鸣九,名鹤年,字鸣九,生于1893年,卒于1974年,乃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泉庄村人也,他出生于世医之家,其祖其父皆是称誉乡里的厚德医生。
冯鸣九少年时,即天赋高超,气质清明,5岁得入私塾,勤心锐思,精于学业,为人称赏;13岁,其祖父聘请当地名中医秦宝泰,为家庭教师,教授鸣九,专攻医学。
其学也,黎明即起,坐于书斋,高声诵读,几与公鸡报晓,同时在朦胧的天空下响起;其睡眠也,总是深夜入室。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声,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如此心寄一遇,沉湎执着,宵旰攻苦,寒暑不辍,他终于在5年内,学完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著作,并熟读成诵。
其后,侍诊父侧,得其真传,18岁即能独立行医;后去沈阳、天津等地寻师深造,两年后归里,在家行医。
1935年,受聘于益都一家药店,为坐堂医生。
1948年,继续在故乡行医,同年应邀参加临朐县南流区医药部。
1956年被推荐入省中医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到省中医院任内科副主任、主任,1962年升任副院长;期间被选为济南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中医协会理事等。
冯鸣九先生的一生,治学严谨,遵古纳今,从不墨守成规,他对于内、妇、儿诸科颇有研究。终生行医,皓首穷经,终得奢侈回报,他写成了《伤寒瘟病歌词》、《四季病的辩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中风探源》、《临床验案》《冯鸣九验方录》等,其一生行医经验,由其学生整理成《冯鸣九医案选》而传于世。
不仅如此,先生风范立世,秉浩然正气,有温柔敦厚精神,深得其祖之风。他认为,医生是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因此他对就诊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重病轻恙,都细心诊断,不敢有一丝疏忽。及至晚年,先生已是病势沉重,整日卧床,然凡有求诊者,必口授处方,从不推辞,他用精湛的医术,攻克了医学上的诸多疑难杂症,让更多的人们远离了疾病的痛苦,于是遂得“今之华佗”、“人民的好医生”之盛誉。
从冯鸣九先生身上,我们深深明白了两个道理——
其一,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靠出身,只看成就。
其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悬壶济世,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