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牵出刘海粟杨守玉的前尘往事
被遗忘的美术先驱吕凤子巨作《凌梅若玉》即将上拍
一幅画,牵出刘海粟杨守玉的前尘往事
杨守玉和刘海粟
吕凤子一生尺幅最大的作品《凌梅若玉》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金陵画派先驱人物吕凤子一生尺幅最大的作品 《凌梅若玉》,将于12月21日在上海嘉禾2016秋拍上拍,这件90年前的巨作,牵出这位几乎被遗忘的大师吕凤子、画作受赠人杨守玉,以及杨守玉跟刘海粟的前尘往事。
吕凤子名气曾超齐白石
《凌梅若玉》是吕凤子1927年为爱徒杨守玉所绘,尺幅约为27平方尺。据嘉禾拍卖方面称,吕凤子当年名气高于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他一生淡泊名利,以至于他被历史性地遗忘了,这件作品能让后人再度认识到他为中国现代美术所做的贡献。
吕凤子学贯中西,一心办学,他曾三度变卖家产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又全部捐给国家,他于1910年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学校之一。1930年代巴黎世博会上,吕凤子《庐山云》获中国画一等奖,抗战期间他画《四大罗汉》,以罗汉为载体,表现抗战时期人们的情绪。1946年,吕凤子率学校师生作画数百幅慰问延安的革命者,1959年吕凤子于弥留之际创作了最后三幅苍松图。
吕凤子的人品魅力也为张大千等画坛名人所折服,张大千曾帮助吕凤子到成都办展,卖画所得全部用作办学经费。新中国成立后筹建江苏画院,吕凤子是筹委会主任,地位高于傅抱石。
杨守玉是乱针绣创始人
吕凤子高洁的人品也完美体现在这幅《凌梅若玉》上,他用寒梅来赞誉杨守玉高洁、坚贞的品质,同时也是对爱徒的激励。据嘉禾拍卖称,此作由杨守玉亲属提供。
杨守玉是中国现代刺绣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她是乱针绣创始人,但也被人遗忘了好多年。杨守玉是常州人,16岁进武进女子师范,师从吕凤子,两年后,随吕凤子到丹阳正则女校任教,后任绣科主任。1930年代,杨守玉在传统刺绣基础上,根据西画原理,创造了乱针绣法,是中国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合在一起,是东西方艺术完美结合的范例。1940年,她被(重庆)国立艺专聘为绘绣科主任和教授;1951年,她参与创办中国第一所刺绣学校,即苏州刺绣研究所前身; 她的作品曾作为国礼送赠罗斯福以及苏联领导人。
杨守玉也和老师吕凤子一样,甘于清贫,醉心于美育。抗战期间在重庆任教时,杨守玉不仅第一年不拿工资,此后也只拿一半月薪,她还创作作品参加吕凤子为筹集办学经费而举办的展览会。吕凤子画《凌梅若玉》,就是赞颂爱徒这种高洁品质,而收到这幅画的次年,杨守玉也为恩师创作了一幅刺绣《吕凤子像》。
杨守玉和刘海粟青梅竹马
杨守玉的名字常常与刘海粟联系在一起。她是刘海粟的表妹,两人有着长达70年的情谊,但这份情谊,就像杨守玉的为人那样,低调而绵长。
杨守玉妈妈是刘海粟姑妈,杨守玉父亲去世后,跟着母亲寄居刘家。刘海粟比杨守玉大几个月,年纪相仿的两个少年一起嬉戏、学画,青梅竹马。16岁时,父亲为刘海粟提亲,满心以为能娶到表妹的刘海粟,新婚之际才发现,自己要娶的却是丹阳的林小姐,他大失所望,以出走上海来抗婚。杨守玉也跟着母亲离开了刘家,从此,一对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分道而行,直到70年后才见了一面。杨守玉后来将原名“瘦玉”改为“守玉”,从此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倾注于她热爱的刺绣事业,终身未嫁。
年轻的刘海粟后来在上海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倡人体写生,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后被迫出国,而身在江苏的杨守玉,创作了两幅裸体主题的乱针绣表示声援。新中国建国初期,刘海粟想邀请杨守玉来上海教授和研究乱针绣,并通过当时华东文化部发聘书,杨守玉考虑再三,还是婉拒了。
1980年,刘海粟回常州参加活动,特地去看望杨守玉,85岁的杨守玉躲进卧室,谢绝相见。但3天以后,杨守玉却主动到宾馆见刘海粟,据陪同人员和刘海粟夫人夏伊乔回忆,两人见面后,互称当年小名,道:“我们都老了。”两个小时的见面过程中,大多是刘海粟说,杨守玉听,杨守玉还不时颤抖、流泪,并不断用手整理衣领。这次见面之后,杨守玉的精神状态明显低落,几个月后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