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优秀作品点亮新疆多民族文学天空
来源:亚心网  | 陈颖   2016年12月13日08:23

2016年即将过去,回望总结这一年新疆多民族文学取得的成就,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董立勃感慨万千,他说:“2016年是新疆各族作家成果辈出的一年,这一年,各族作家的优秀作品集中展示了新疆多民族文学的丰富多彩和绚丽多姿。”

2016年,“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工程继续推进,在过去的几年中,这项工程不仅为全疆各族群众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也让许多有着写作梦想的写作者出版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本书。

据董立勃介绍,2016年的“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工程,从139部征集作品中精选出41部出版,其中汉文原创5部,维吾尔文原创8部,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原创6部,民汉互译作品22部。这些作品,是各族作家对新疆这片大地上人与物的尽情抒写,字里行间充满真情。每一部原创作品中,都有各族作家对新疆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文学记录。

董立勃说,这项被称为“既是扶持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的文化工程,一方面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新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扶持鼓励新疆本土少数民族作家和翻译家多出精品;另一方面,将优秀作品及时介绍给新疆各族读者,让这些精品力作进入全区学校、图书馆、乡村文化站等,是丰富和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而实施的重要民生工程。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读者的认可和喜爱,获得全国重要的文学奖项更为重要。每年,都有各族作家的优秀作品通过新疆作家协会被报送到全国一些重要的文学奖项评选中,让各族作家的作品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得到公正的评价。

2016年,新疆各族作家捧回的文学奖项让这一年新疆文学的天空星光闪烁。

2016年8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揭晓,阿拉提·阿斯木、黄毅、努瑞拉·合孜汗等五位新疆作家(翻译家)获此殊荣的消息一下子在新疆文学界传开,各族作家纷纷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向获奖者表达着祝贺。

作为第十一届“骏马奖”的评委之一,自治区文联主席、新疆作家协会主席阿扎提·苏里坦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次‘骏马奖’,新疆五位作家(翻译家)荣获‘骏马奖’,是这次获奖者最多的省(区、市)。评奖结束后,其他评委都向我们表示衷心祝贺,作为新疆人,我的心里是自豪的,同时,我们也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自治区党委、政府这些年来对新疆多民族文学事业的支持和关怀是分不开的。”

这一年,新疆一些重要作家也纷纷以骄人的成绩为新疆文学增光添彩:董立勃的长篇小说荣获第十三届“十月文学奖”;刘亮程荣获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奖;沈苇的组诗荣获第五届郭沫若诗歌奖(主奖)、第二届《朔方》文学奖;李娟荣获茅盾文学奖新人奖;刘乃亭、龚建新、毛眉、吐尔逊·麦合木提、阿布都别克·阿克西塔依等17人荣获第五届“天山文艺奖”(12部文学原创作品和4部文学翻译作品)……

这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已经被新疆文学史永久记录,在一个个奖项中,铭刻着新疆多民族文学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和努力。

在新疆,还有维吾尔语的“汗腾格里文学奖”,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的“飞马奖”,蒙古语的“金马镫奖”等少数民族文学奖。这些文学奖的设立,鼓励着一代又一代各族作家用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向着文学创作的高山不停跋涉。

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每一位作家都是一匹孜孜不倦的“骏马”,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奔跑不止。但是,再优秀的“骏马”,都需要伯乐发现、引导,并带领他们走上不停向前、不断向上的创作之路。新疆各族作家的幸福就在于,这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不仅用一双伯乐之眼发现了众多文学创作人才,还用各种措施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通往梦想的文学创作之路。

谈起这些,新疆的各族作家都非常感慨。董立勃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多民族文学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民汉优秀文化作品互译”工程的实施,到各项鼓励各族作家多出精品的奖励办法的出台;从与少数民族作家的签约,到坚持不懈地把各族作家送出去培训……这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项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新疆各族作家和翻译家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展翅高飞,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讴歌时代、反映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翻译出了一部又一部各民族作家创作的文学精品,开展了一次又一次鼓舞人心的社会活动。

同样的感慨也在阿扎提·苏里坦心里,他说,正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为各族作家精心铺就的创作之路上,新疆的各族作家才能专心致志地进入到文学创作和翻译之中,用文字架起各民族间心灵互通的桥梁,让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种子扎根在每一个新疆人的灵魂中。